党史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的路径

作者: 何伟

【摘要】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积极探索党史教育的融合渗透方式,能形成特色的党史教育体系,丰富中小学德育内容。文章从党史教育的融合渗透入手,系统地探索和分析党史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教学的路径,并综合分析了有效推动党史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的保障措施,希望能全面发挥党史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凸显德育指导教学的价值,使人才培养工作的效能得到优化。

【关键词】党史教育;中小学教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16—0028—04

党史教育与中小学德育建设工作的深度融合,能引导青少年坚定认同党的领导、拥护党的领导,强化青少年的历史自信意识,能强化青少年对“四个自信”的认识,从而引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鉴于此,新时期在开展中小学德育建设的过程中,教育部门要深化对党史教育工作的重视,积极探索党史教育与德育建设深度融合的措施,优化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质量,使青少年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一、党史教育中的德育内容

党史教育中的德育要素是一个重要而丰富的主题,在党史教育中,德育要素贯穿始终,旨在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具体从德育的角度对党史教育的德育要素进行适当的解析,可知党史教育中德育要素主要从以下角度表现出来。

一是理想信念是党史教育中的核心德育要素。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是激发人们向前奋进的动力源泉,党史教育可以鼓励和支持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

二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史教育中的重要德育要素。党的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优秀党员,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值得学生学习。通过党史教育,教师能在德育教学中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等精神,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爱国主义情怀是党史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德育要素。党的奋斗历程紧密连接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史教育能引导学生逐步强化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精神,坚守国家利益至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是社会责任意识是党史教育中的重要德育要素。党员作为社会的先锋模范,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发挥党史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中,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二、党史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的重要作用

在积极推进党史教育与中小学德育工作紧密融合的过程中,发挥党史教育的作用,能对德育一体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升德育指导的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改进和系统创新。下面就从以下四个角度分析党史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党史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热爱,从而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深入学习党史,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从而强化对国家的认同,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政治觉悟,为未来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建设做好准备[1]。

(二)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党史教育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历史、现实和未来,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和认同感,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具体而言,党史中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史能帮助学生深化理论素养,提高思想觉悟,并且全面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能指引学生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并为之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三)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

在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中融入党史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政策方针、领导人物等知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简言之,党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党史能帮助学生提升历史文化素养,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并且党史中蕴含丰富的故事和人物,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有助于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党史教育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这种方式可以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并将之发扬光大。在中小学开展党史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推动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此外,将党史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中,学校可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共同推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2]。

三、党史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的措施

(一)开发教材,打造党史教育校本课程

党史教育是特色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教育在中小学德育课堂上的融合渗透,能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能促进学校教育实践中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优化和全面创新。新时期,教育部门应该积极探索德育教材的开发、党史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等,以特色教材为基础,推动党史教育与德育课程教学的融合,形成深度融合效能,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发展和全面创新[3]。在实际探索过程中,中小学校应积极打造党史教育的校本课程。

1.明确体系,规划设计。应明确党史教育在德育中的定位和目标,确定教材内容的基本框架,尝试从党的历史发展、重要事件、杰出人物、党的理论和精神等方面对教材内容开展成体系的规划与设计。在此基础上,深刻认识到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党史资源,因此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可以挖掘当地党史资源,参观当地党史纪念馆等,充分了解当地的党史文化和革命传统,将其作为教材内容的一部分。然后在教材设计中应重点选择党的重要文献和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和理论。

2.挖掘元素,深度融合。探索党史教育与德育课程的深度融合方式,挖掘党史中的德育元素,如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传统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并且在教材编写中可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内容和方法,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图文并茂,有效呈现。教材呈现方式,要契合新时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度等特点,尽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教学需要,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党史和感悟党史[4]。

(二)学科联合,促进党史教育多元渗透

党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深度融合,能优化党史教育活动的综合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相应的训练[5]。因此,新时期在积极探索党史教育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学校可以促进党史教育活动向各学科教学活动延伸,借助各学科教学活动促进党史教育的高效化发展,切实提升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综合性、有效性。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党史德育课程,向学生讲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党史元素,采取课堂教学、课后拓展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民主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从学科联合的视角,促进党史教育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多元融合和深度渗透,形成良好的教育管理活动效果。

(三)优化宣传,营造浓郁的党史教育校园氛围

对于中小学德育建设而言,在积极探索党史教育科学融合和系统渗透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新时代文化宣传、新闻宣传的影响作用,积极开展党史教育宣传工作,确保能通过合理化的宣传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德育渗透,确保能取得德育成效,为学生在党史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助力,使新时代背景下党史教育的价值和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切实凸显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综合影响力[6]。

例如,从中小学德育入手,对学生实施爱国宣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挖掘党史教育的素材,然后从有效实施文化宣传的视角,探索多种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发,从而在学校范围内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有效提升党史教育的效果。

1.开设党史课程和举办专题讲座。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党史课程,或者在思想品德、历史等课程中增加党史教育的相关内容,并邀请专家学者或党政干部来学校为学生讲解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2.利用校园媒体广泛宣传。学校可以利用广播站、电视台、网站等各种校园媒体平台,播放有关党史的纪录片、新闻报道、影视作品等,以及刊登相关的文章和评论,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党史观和价值观。其次,举办主题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如红色旅游、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

3.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学校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与家庭一起共同开展家庭教育,促进家校社的合作,采取家庭教育和社区资源共享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7]。在此过程中,发挥学校主题教育、专题讲座等活动的作用,挖掘党史教育中的爱国素材,构建多元融合的宣传教育体系,能在中小学德育实践中,全面提高党史教育的影响力,使学生系统地挖掘党史教育中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教育管理成效,确保新时代背景下人才教育管理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党史教育资源体系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推进党史教育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系统的融合和创新,应该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教育资源的全面整合和系统优化,构建特色的党史教育资源体系和教育模式,从而有效支持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和创新,使德育指导效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因此,新时期在探索德育资源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应该将德育资源的系统开发和融合应用作为基础,探索特色资源体系的合理化构建和应用。

例如,在中小学德育实践中,为了能兼顾中小学学生学习和了解党史教育内容的需求,教师可以探索资源的整合和资源体系的构建,全面促进党史教育的科学融合和系统渗透。学校需要制订详细的计划和策略,确定资源库和数据库的建设目标、内容结构、功能需求等,确保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8]。系统梳理和整合现有的党史教育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并积极收集新的党史教育资源,不断丰富资源库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先进的数据技术,建立专业的党史教育资源数据库平台,并且要确保平台应具备数据存储、检索、分析、共享等功能,为中小学德育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德育建设实践中,探索党史教育与德育教学活动的系统融合,能以党史教育丰富中小学德育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建设的影响力,促进人才培养效能的提升。因此,新时期在加快中小学德育发展进程中,要深化对党史教育融合渗透的重视,不断构建比较完善的德育融合渗透指导体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深度探究和德育实践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感悟,切实提升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综合效能。

参考文献

[1]万姗姗.党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3(04):122-129.

[2]刘静立.党史“三进”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11):19-22.

[3]邵胜林,梁霞.中小学开展党史教育的实践路径[J].林区教学,2022(09):104-107.

[4]祝叶飞.党史教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2(01):207-211.

[5]陈培瑞,信全.中小学党史教育课程定位及其目标设定[J].现代教育,2022(03):40-43.

[6]高巍翔,刘璐.党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1):59-61.

[7]付莹莹.中小学德育工作与党史教育有效结合的实践路径[J].辽宁教育,2021(14):29-30.

[8]王清平.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同构[J].中小学德育,2021(06):04.

编辑:宋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