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主题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邓会春

【摘要】近年来,各种新的阅读理念层出不穷,推动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其中,大单元主题阅读备受关注,不仅改变了传统阅读模式的弊端,还创造了更加系统化的阅读体验,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基于此,文章围绕大单元主题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展开分析,从单元主题的确定与设计、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开展、教学评价的方式与实施等方面探究了大单元主题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大单元主题阅读;价值;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16—0089—03

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围绕某一个中心主题,将多个文本资源整合在一处,引导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进行深度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目的。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能打破教材编排设置的局限,还能促进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关联学习,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笔者围绕大单元主题阅读在初中语文数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一、大单元主题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1.打破教材局限。大单元主题阅读与传统单元教学有较多不同之处,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不再依赖于教材中给出的单元组合进行教学,而是围绕某一个中心主题,整合课内课外多个文本资源,建构一个具有相关性的阅读整体,指导学生深度阅读,提升语文素养。目前,初中语文使用的教材经过多次编修后,基本形成以主题为单位的布局模式,便于教师开展单元教学,且不同年级教材及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单独的主题,有助于教师开展单元教学活动。大单元主题教学强调一个“大”字,即大概念、大情境与大任务,此种教学设置可以有效打破教材局限,允许教师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个人的教学能力进行跨单元、跨教材,联系课内外的课程资源整合教学、重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1]。

2.促进知识关联。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是一种整合式教学模式,其主要是将具有相关主题的多个文本整合到一处,组织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发现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建立系统化的知识脉络与结构体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应用,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2]。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其特定的主题,教师可以将具有相关性的单元整合在一处教学,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四时佳景”与第五单元的“人与自然”,两个单元知识就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组成大单元,进行“人、情、景”主题阅读大单元教学。在多文本阅读中,学生将发现这些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更加全面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3.促进教学相长。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结构化与整体化,学生需要主动参与并深度阅读文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保障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会与学生共同探索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为促进教学相长,教师多会选择与考试相关、与作者相关、与名著导读要求相关以及与课文相关的阅读读物开展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活动[3]。与此同时,教师也会采取“读书交流会”“专门课时进行阅读指导”两种方式,在校内与学生共同探索学习。但由于教学任务要求及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更多时候会通过安排课后作业及学生自由阅读等形式组织开展大单元主题阅读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学相长。

二、大单元主题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单元主题的确定与设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单元主题的确定与设计是基础,教师必须先确定大单元主题,再围绕主题作教学设计。在确定大单元主题时,教师应注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在设计框架时,教师应基于主题明确的基础上,确定阅读目标、整合阅读内容、关联课程,让教学活动更加符合教学要求。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主题为“理想信念”,第二单元教学主题为“家国情怀”,想要将两个单元内容整合在一处进行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那么就需要确定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阅读主题,如“人、理想、情怀”这个阅读主题的确立就很有思考性和感染力,符合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唤醒学生内心理想情感。对此,在设计教学框架时,教师就应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来促进学生深度阅读、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章中心思想。此后,教师就应通过基于学习目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设定将要达成的预想成果,确保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可以有序开展。总之,主题的确定与设计是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想成效的关键,教师应重视将主题与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充分结合,从而在体现主题深度与广度的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达成预想的教学成效[4]。

2.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是核心要点,决定着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果,影响着学生阅读兴趣与热情的形成。因此,从教学视角出发,教师应重视多元整合教学资源,将文字类与视听类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从学生视角出发,应从学生感兴趣的文学作品中精选阅读文本,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此外,还需鼓励学生主动分享个人阅读书籍,在共享与交流中增强大单元主题阅读的参与感与归属感[5]。例如,教师应专门开展大单元主题阅读指导教学活动,设立“青春与成长”阅读主题,并围绕阅读主题整合教学资源。首先,教师应整合适合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文本资源,如选择《小王子》《小时代》《麦田里的守望者》等补充大单元阅读读物。接着,选择适合于学生观看的视听资源,如《成长的烦恼》《小王子的领悟》以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最后,教师通过组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线上集体阅读等形式运用整合后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有序阅读,在阅读中理解“青春与成长”这一阅读主题。

3.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开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开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此时,教师应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师、同学积极互动交流,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及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为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成效,可以组织开展项目式阅读教学活动,通过设立项目的方式,将学生集中在一处,组织学生合作共读,在分工合作与交流讨论中助力学生加深对多个文本的理解,提升其阅读能力。尤其在项目式阅读教学开展前,教师需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人数控制在4~6人,这样的人数设定利于组内学生两两讨论,多边交流,为深度与广度阅读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教师准备6个文本进行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组内学生可以进行责任分工,有的学生负责查找作者资料,有的学生负责整理阅读方法,有的学生负责制作阅读笔记等。在做好阅读准备后,组内学生同步进行多文本阅读,并在阅读后进行合作讨论与交流,加深对阅读文本的内容理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又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4.教学评价的方式与实施。教学中,教师需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完成教学评价体系,如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议评等多元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采取形成性教学评价,不仅关注阅读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的表现和收获。例如,在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大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先布置课后阅读与课堂讨论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多篇文本的阅读任务,然后在第二天课堂上进行课堂讨论与交流。此时,教师需要通过微信或者电话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家庭中自主阅读的表现,从而得出家长评价的结果。本次阅读活动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所以教师还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组内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最后,教师要对整个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出评价,得出评价结果,并将评价结论反馈给学生知晓,使学生通过反馈了解自己在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知晓不足和优点,持续改进。

总之,虽然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优势和作用突出,但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加强阅读指导,设计主题化教学,并建立阅读共同体,这样才能确保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保障学生通过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形成正确的阅读认知,进而实现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俊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现状与改进对策[J].语文建设,2024(05):73-75.

[2]陈立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创新路径——评《阅读与感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建设,2024(01):82.

[3]吕松和.基于“情境体验”的初中散文阅读教学方法——评《基于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3(24):244-245.

[4]姚珊,朱文辉.基于大概念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06):13-18.

[5]吕龙.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以《骆驼祥子》为例[J].语文建设,2023(21):71-73.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