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董云

【摘要】在当今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已成为重要目标。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而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项目式学习的特点和价值,从深挖教材内容,设定项目目标;围绕项目任务,搭建学习支架;跟踪项目执行,完成项目评价等方面阐述了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项目式学习;内涵;价值;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16—0096—03

教育的发展始终处于不断变革与创新的进程之中,以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一直是教育者关注与探索的重要方向。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动态学习方法,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从而获得知识、提升技能、发展思维[1]。将其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契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要求,也为解决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知识运用能力薄弱、缺乏实践体验等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

一、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动态教学方法,它将学习过程置于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项目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项目问题并完成项目任务,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发展素养。在项目式学习中,项目是学习的核心和载体,通常是基于某个主题或问题而设计的一系列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的任务集合。这些项目源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社会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未来发展紧密相关。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成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协助者,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对项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制订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学生不仅能掌握学科知识,还能培养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关键能力和素养,同时也能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2]。

二、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一)有利于深化文本理解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文本的理解常常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和思想价值。而项目式学习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主动探究、深入思考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

1.项目式学习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调研等活动,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和问题的解决。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对文本进行主动的分析和思考,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及艺术特色[3]。

2.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以完成项目任务。比如,小说创作的核心就是塑造典型人物,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刻画来表现主题,揭示生活的本质。作品中人物的特点包括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对此,在讲授小说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项目,让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同时再结合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由表及里地把握人物特点。通过这种多角度的解读,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4]。

(二)有利于促进语言应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局限于课本内容的学习和书面练习,语言应用机会相对较少。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项目式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知识,为学生开展信息交流、口语交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有利的环境。如,“制作校园文化宣传手册”“举办诗词朗诵会”等。在这些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进行实际的语言创作、表达和交流。这种真实的语言应用场景,使学生不再是为了应试而机械地学习语言知识,而是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项目任务,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意识和能力[5]。

(三)有利于增强学习动力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学习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项目式学习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项目主题、制订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法等。这种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兴趣点出发,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使学习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自我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三、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深挖教材内容,设定项目目标

初中语文教材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体裁、主题和知识点,教师在深挖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应精准设定项目目标。项目目标应紧密围绕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如,在讲解《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在深入分析文章的字词、语法、意境和主题后,可将项目目标设置为“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感受作者的理想追求,并且能够模仿《桃花源记》的写作手法,创作一篇虚构的叙事短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先让学生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意境和美感,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模仿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通过对学生创作的短文进行评价,衡量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二)围绕项目任务,搭建学习支架

在项目式学习中,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对于学生顺利完成项目任务、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一是根据现实学情引导学习。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背景、学习经历和兴趣爱好都不同,因此,在项目式学习开始之前,教师要掌握学生学情,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现实基础,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教学,为后续的学习支架搭建提供依据。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在项目开始前就应提供基础知识的补充材料,这样便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为项目学习做好准备。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就可以为其提供拓展性的学习资源和挑战性的任务,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二是根据教学反馈增删任务。教学反馈的形式有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考试评估、互动讨论等方面,通过分析教学反馈,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哪些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等,及时发现这些问题,便可以增加相应的学习任务和指导,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项目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三)跟踪项目执行,完成项目评价

首先,跟踪项目执行是对项目式学习进行有效管理和指导的关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项目进展。其次,完成项目评价是对项目式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反馈的重要环节。项目评价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过程性评价方面,要关注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终结性评价则侧重于对项目成果的质量进行评估。此外,评价主体也应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教师的评价应基于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学科要求,给予全面、客观的反馈。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成长。学生互评则可以使学生从同伴的视角获得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欣赏他人的能力。

总之,项目式学习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还能培养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项目式学习的应用与推广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深入研究和实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南芳.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12):18-20.

[2]张丽娟.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路径[J].甘肃教育,2022(07):31-32.

[3]方菲.“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项目式学习在常规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为例[J].考试周刊,2021(10):25.

[4]李英杰,李春丽.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整合策略探究——评《项目式学习:初中语文任务群教学设计》[J].语文建设,2023(10):10.

[5]曹雨生.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初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03):28.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