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写作教学低效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作者: 李元春【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目前,农村初中写作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令人担忧。文章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分析了农村初中生写作教学低效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策略,以期达到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初中;写作教学;低效;成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1—0085—03
写作是学生对所掌握语言文字知识的综合应用,是思维、生活阅历和想象能力的文字体现。在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虽然也做出了种种尝试和努力,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对作文存有畏难情绪,写作水平低下[1]。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目前农村初中生写作教学低效的原因和应对策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作文教学低效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方面
学校虽安排了写作课,但对写作教学过程管理不够规范,写作教学评价形式单一。较多重视对教师批阅作文数量的检查,忽视写作课堂教学和写作质量的评价,缺少过程性分层次多元化评价;忽视写作教研活动的开展,写作教学效率亟待提高。
(二)学生方面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学校每学期都安排了阅读任务,但目前初中生能积极主动读课外书的较少,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差,课外阅读量没有达到课标的要求。也有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就是对文本的学习,于是在写作时忙于应付,加之有限的经历和阅历,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
(三)教师方面
1.写作教学模式化,忽视写作素材的积累。在作文教学中,面对文字功底薄弱的学生,教师总是把格式化、模式化的写作方式教给他们,让学生套用现成的材料或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训练有着明显的短时效应,作业能完成,测试背套路,但在一定程度上漠视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淡化了对事物的观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对周围事物不观察、不留心、不动脑的习惯,导致作文呈现出太多空话、假话、套话,没有真情实感[2]。
2.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不够紧密。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往往注重对学生写作方法、技巧的讲解,也有具体明确的写作训练,但在阅读教学中重文本内容的分析,忽视写作技巧的归纳,缺少系统的、严格的写作指导和训练,不能把写作教学融入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无法把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写作技巧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3.写作练习统一要求,作业实效较难体现。初中生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写作水平差异更大。教师布置写作练习统一要求,就会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完成作业,久而久之便会失去信心,甚至产生畏难情绪,逃避或应付写作[3]。
4.教师评改作文形式单一,实效性不强。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整体参与的过程,作文评改也不例外。但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教师评改作文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交流延伸。教师全批全改,工作量大,针对性不强,无暇顾及批阅后的改进与修正,使得作文评改的实效性难以落实。
二、解决策略
(一)学校方面
1.创新写作教学管理办法。结合校情制订出写作教学精细化的管理指导意见:包括学期目标、教案撰写、课时安排,作文课堂规范管理措施以及对教师批阅作文的多元化评价办法等。抓好作文教学监管的力度,让作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注重课堂写作评价和作文批改评价的管理,对于批阅作文的检查,不仅要重视数量,更应关注质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适时开展作文展评交流活动,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过程性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并将检查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挂钩,激发教师教学的激情,真正发挥好学校对写作教学的评价导向作用。
2.大力开展深度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根据不同年级写作的要求和内容,有计划地开展作文课堂教学研磨活动。以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为写作教学深度教研活动的两个抓手,上好作文常态课,以研促教,以教促学,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参与写作教学研究的热情,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的写作教学水平。
(二)学生方面
1.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向学生介绍多种文本,拓宽学生阅读的层次;每天保证读一篇文章,重视圈点批注;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内容,适时和小组同学交流,或写读书心得。
2.指导学生养成读写的习惯。师生共读范文,为学生示范较好的读书笔记,定期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评议,在反复评议与反馈的过程中使其掌握基本的科学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要求学生以必读和选读两种方式进行,但一定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真正实现以读促写。
3.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读好书。围绕课内学习,在平时的学习中读相关的课外书,开阔眼界。同时,利用假期读名著,制作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探讨读书心得,在丰富课外精神生活的同时提升读写能力。
(三)教师方面
1.重视引导积累素材,促进学生有效写作。(1)从生活中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引导学生体验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品味师生情谊;欣赏神奇奥妙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在自然界中思考成长,感悟生活。(2)从阅读中积累素材。我们可以让学生摘抄自己欣赏的语言,摘抄美文,收集排比句、比喻句,写品读欣赏,写读后感,对自己的思想火花进行记录,这样到写作时就能整句整段地引用、模仿或迁移。
2.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写作教学质量。(1)重视口头作文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前口头作文。可让学生事先准备,把自己的见闻感悟等储备作为课前3分钟演讲的内容展示。也可进行局部训练,如开头、结尾、人物刻画等,还可从名著中找准切入点,结合名著情节或人物故事进行口头作文,学生先点评、老师后评讲,以学生所讲内容为准,灵活处理,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2)注重随文练笔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随文写作,从文本入手,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选好切入点。如,学习《春》一文时,可指导学生仿写比喻、排比句或画面性的描写,也可进行创造性范文仿写练习,加强景物描写和写作技巧训练。(3)教师要重视当堂作文。教学中要落实每周的当堂作文教学,结合文本教学,以单元教学目标为依托进行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安排练习,让每个练习的活动都能明确指向相应的课时目标和单元目标,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强化写作教学的主阵地。指导学生把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写作技巧、方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3.创新写作练习设计,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学生个体差异客观存在,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分层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更准确、更合理地表达自我提供指导。对此,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学习能力、思维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层次完成作业。如,对于A层(优秀学生)可点拨学生以文本为范本联系生活,挖掘生活中与文本类似的经历,积累文本中类似的事件,创造性地写一篇来自记忆深处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对于B层(中等生)可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对于C层(学困生)可指导写读后感或写总结式的文章,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全文,或总结课堂中积累的知识,并简单写一写自己对父爱的认识。也可以连词造句写一段外貌描写,还可以根据课后思考探究题写出自己的心得。
4.创新作文评改与交流,提升写作能力。(1)重视学生写作后的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方面,可指导学生自改。学生写完后可多看几遍,读通语句,删除多余的语句。另一方面,可指导学生分层改,将学生依能力分成A、B、C三层。修改时学生大声朗读,在读中感受,对多余的、重复的、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进行修正。由A层改B层,B层改C层,教师再修改A层的作文,之后把它作为小范文,利用课前2分钟进行宣读。此外,教师还要重点指导C层学生的作文,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要指出完善修改的意见,让学生进行二次原题写作,尽力补其原稿不足之处,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在听、说、读、思、悟、写的演练中得以升华。(2)重视作文后的互动交流。学生二次写好作文后,教师可从精彩语句、开头、结尾,部分段落、文章结构及整篇文章等方面一一挑出范例点评、肯定,分析鉴赏,让学生互相分享,把写作推向深入。(3)重视批阅后的激励延伸。二次作文批阅交流后,要选一些不同层次的好作文当范文传阅或将学生读作文的过程拍成视频、制成美篇;也可以把写得好的作文分门别类,列出目录,排版打印,装订成册,并附上图案,作为班级内部的阅读资料,并为其命名,分类编辑。如,“人间真情篇”“校园生活篇”“人生感悟篇”等,供大家传阅,也可以张贴在橱窗中供全校学生阅读,还可以推荐发表在报刊上,这样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以激励师生情感为起点、感悟积累生活为内源、方法指导为途径,评改提高为目的,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益,把备好写作课、上好作文课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翠玲.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引导的方法和途径[J].天津教育,2020(28):185-186.
[2]杨正魁.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研究[J].中华合页文选(教师版),2020(13):44-45.
[3]陈玉琴.生活,习作素材的源泉[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0(09):50.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