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邹立国【摘要】群文阅读是指在特定的教学时段内,学生进行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的阅读,运用比照、对比、速读、议论、整合等方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形成独特的思考与见解,并进行思维训练,提高思维敏捷程度,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有:设定阅读议题,引领群文阅读教学;围绕阅读议题,精选群文阅读文本;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合教学目标,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深化阅读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结合写作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关注群文阅读的影响因素,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全面实现语文教育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1—0116—03
“双减”就是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1],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有效减轻小学生过于沉重的作业量,促使教育回归本真本位,同时促进生命个体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有效促进“双减”落地落实,当前已经有许多学校逐渐将群文阅读应用于语文课程的教学之中,笔者发现对于教师而言,结合语文教材,制定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高效地进行文本阅读,深入思考文本主题内涵,深层次开展阅读体验;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爱上阅读,并在课堂或课外群文阅读的过程之中,有所收获,进步成长。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双减”的优势分析
1.能够较为迅速地把握阅读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为学生确立恰当的群文阅读议题,学生就能够围绕这一议题开始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之中,带着问题理解文章,从而把握阅读的重点,这些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突出性的作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之中,必然会涉及群文阅读的方式与方法,群文阅读书籍选择工作,对学生来说,就会在群文阅读开始的时候遇到不少的问题,甚至部分学生还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当前大部分初中生普遍存在这一问题,而群文阅读教学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并且尚有大部分学生仍然属于被动学习,并没有化被动为主动。而群文阅读能够针对学生目前的这一问题,改善学生的阅读状况,让学生把握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的现实情况,并且凸显出群文阅读教学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能够开阔阅读视野,实现阅读广度和深度的突破。群文阅读规定在特定的教学时段内,学生进行的相关文章的阅读,而且这些文章是教师为学生制订的任务之中的,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对文章进行理解,一方面,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与班级之中的学生相互交流与沟通,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同时,学生在对选定文本的阅读过程中,也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见解,并能学习到群文阅读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所选定的几篇文章仔细阅读,运用比照、对比、速读、议论、整合等方法,加深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提高思维的敏捷程度,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能在潜移默化中扩充教师和学生阅读的数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阅读质量。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对传统阅读模式的突破,是由单篇阅读走向多篇阅读,由随意阅读走向议题引领的阅读,由浅层阅读走向深层次的阅读。
3.能够充分体现阅读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实现良好阅读习惯的达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法的作用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此种教学方式的一大优势,当然对于教师而言,不仅需要掌握群文阅读的思路与方向,也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能选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可以借助群文阅读的形式,开阔自己的思路,并且将自己在平时课堂之中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强化对群文阅读的认知。
二、落实群文阅读的策略
1.设定阅读议题,引领群文阅读教学。议题是指一组文本中提炼的可供师生对话讨论的话题。议题是群文阅读的灵魂和核心,在群文阅读中起到引领作用。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把握阅读的议题,而目前从大多数学校群文阅读的现实情况可以看出阅读议题是群文阅读的重点,而教师则将目光聚焦在群文阅读的素材选取上。比如,《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的旧题。诗中写到诗人在官场上打拼的艰辛,以这篇文章为例,教师便可营造开放式课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分享交流理解与感悟,教师需要让学生在上课的交流环节中,集中展示自己理解与感悟的成果,通过自己的不断观察以及询问,最终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解决,这说明开放式课堂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2]。
2.注重突出两个重点,确立好群文阅读议题。一是坚持议题牵引。议题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灵魂和核心,群文阅读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开展群文阅读组织文本就务必要坚持议题的牵引作用,同时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要确立一个明确独立可供师生研讨的议题,根据议题再选择合适的阅读文本。也就是说,所选的每篇阅读文本都要具备这个议题的特点。二是议题要明确。群文阅读的定义中指出,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文本,之后师生通过阅读文本围绕议题进行对话讨论,形成共同认识的过程。群文阅读要求所选文本围绕的议题,必须是教师事先确立的独立议题。对于某些复合议题,要进行切分和细化,确立为一个个独立性的议题。
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回延安》,可围绕议题“走近延安精神”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感悟自力更生、艰苦朴素、奉献自我的奋斗精神。在这一议题的引领下,可选择莫耶的《延安颂》、祁念曾的《延安,我把你追寻》、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指导学生阅读后讨论归纳总结这些文本体现的是一种怎样的“延安精神”。再比如,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三峡》等五篇课文,可以从整合的角度来俯瞰这个单元,首先对这些文章进行分类:《使至塞上》《渡津门送别》和《三峡》一类,表现的是雄浑和清远的意境;《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一类,可以让我们比较寂静之美和绚丽之美;《归田园居》和《观潮》一类,则体现了悠闲和恬淡的境界,各有意境,各有情趣。
3.围绕阅读议题,精选群文阅读文本。群文阅读教学中,选择了一个好的议题后,要在议题的牵引下选择一组供师生阅读讨论的阅读文本。围绕阅读议题,精选群文阅读文本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深入分析议题,弄清议题包含的信息,确定哪些文本符合选择要求,尽量掌握议题包括的信息维度,为文本的选择打好基础。然后,再根据议题中不同的维度信息去精选合适的文本。其次,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教学指向(态度情感、思维品质、知识与能力、生活运用等)、知识要点(语言训练、中考复习、写作知识等)、目标定位(兼顾全班中下水平的学生),以及学情(学生现状、学生能力、学生水平、个体差异),以此确定教学维度,进而组织合适的文本。
如,议题“劝说的艺术”要弄清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来了解劝说的艺术,掌握劝说的一些技巧,研究之后,就能从劝说的方式这个层面上去丰富这一议题的维度。“劝说”从大方面分为语言“劝”和行为“劝”,语言“劝”又能从说理、说事以及事理结合的角度去理解,之后按以上的维度去找寻合适的文本即可。例如,孙权劝说鲁肃是一种现身说法的劝说,乐羊子妻子是通过借喻说理的方式劝说丈夫,林华玉的《谁来唤醒你》是行为加道理的劝说方式,刘宝瑞的单口相声《劝架》是事理结合的劝说方式,选用这四个文本,就分别体现了该议题下的每个维度。
4.精选群文阅读文本,注意难易的有效衔接程度。选文不能过多超越学生现有水平,难度不宜过大,但也不能太简单。一个议题下所选择的文本的难易程度要有梯度,难的不能超出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解读能力,简单的也要有一定的赏读意义和价值。这些文本既要保证优生吃得饱,又要保证差生吃得好。二要注意体式灵活。体式灵活多样是指要选择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影视等不同样式的文本,将这些文本组合后,能够使文本丰富多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同一议题下,不同样式的文本能够互相补充,弥补了不同文本存在的差异,更有利于师生课堂讨论共建。三要注意文质兼美。要求选文的内容、思想、主题、情感等要符合真善美的标准,语言优美,表达清晰,富有文采,可读性强。
总之,群文阅读会成为今后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群文阅读的影响因素,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突出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的作用以及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积极有效的方法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之中将这些方式与方法应用起来,全面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和整体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侯雪梅.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选定[J].中学教学参考,2021(04):23.
[2]方东流.群文阅读的文本组织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7(01):10.
[3]何国凡.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05):01.
[4]张永飞.试探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的特点[J].中学语文,2019(09):01.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