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凝聚合力方能真正实现共育

作者: 林春

孩子教育从来不是家长或学校一家之事,必须携手同行,给予彼此充分尊重和信任。可现实是,一些家长和学校对家校共育的理解还不到位。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把分内的工作转嫁给家长的事件变少了,但是一些家长和教师对如何凝聚合力仍有疑问,其实归根结底只需要做好“共”“育”这两字文章即可。

家校共育,一个关键在“共”。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是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家是学生放学后的另一重要场所,当学生从学校接受教育之后回归家庭,家庭教育恰好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能有效巩固学校教育成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分工,都不能互相替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用心教书、用情育人、用爱坚守;家长需认真履职、配合学校。彼此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才能达到“1+ 1>2”的效果。同时,家长应该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不断提升思想认识水平,提升科学育儿能力。

家校共育,另一个关键在“育”。学校和家长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成才,这一根本目的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当前,一些家长受制于自身能力、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对学校的教育理念不能科学认识,这就导致家校共育未能真正实现同步,甚至在教育理念上出现冲突。而真正的家校共育,不仅需要科学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务分工、职责边界,更需要学校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获得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对学校教学理念的认同。

总之,家长与教师有效配合,方能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彼此缺一不可。

(作者单位:湖南省会同县金子岩乡人民政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