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

作者: 王立会

【摘要】将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融合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资源,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新型课堂模式,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根本性改变,增强校本教研活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激励学生开展多样化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求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进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2—0083—04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阶段,信息化、智能化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现代化必须要依靠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已成为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转变传统课堂模式,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优化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精神,不断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在农村初中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应用,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亟需研究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1.实现信息技术与农村英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改变学习方式,提升课堂效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切实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双为主”的农村英语课堂教学模式[1],突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等新的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关注学生对英语学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提高其核心素养能力,优化教师教学方式,辅助学生理解学习[2],与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相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学校英语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探究。

2.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应用有利于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结构,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教学效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教学,用实物、图画再现情境,积极建构知识意义。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应用,能使学生接受知识更便捷更迅速,激活课堂气氛,让学生设身处地的真实感悟和体验所学知识的内涵,从而领悟语言知识的应用技巧,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

3.通过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的深度融合应用能促使教师主动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技能,以及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应用实践探索,有利于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教学方法,并转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因素挖掘出来,让学生掌握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语言交际的基本技能,使学生主动理解、感悟、建构知识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深度融合实践方法

1.调查研究,把握现状。采用调查研究法,以座谈、听课、评课交流、专题教研等方式了解我校及周边农村学校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堂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2.立足课堂,实践应用。运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研究。按照边研究、边实践、边检验的步骤,开展课堂教学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以英语课堂教学为基本阵地,以教师的自我发现和合作探究为基本形式,从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行为、构建“双主”新型课堂结构等方面深入开展实践研究。通过“总结、反思、改进、实践”几个环节且循环往复的过程,探究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3.整理归纳,总结规律。对典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件和教学随笔等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探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融合应用对师生“教”与“学”双边活动和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对信息技术与农村中学英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应用实践作出概括总结。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深度融合应用的策略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情景,充分激发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开展“合作、交流、探究”等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语言学习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备课,把握好切入点,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将课本上的学习内容以形象生动的动态形式展现出来,拉近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激励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真实场景的气氛中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踊跃交流,形成较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的交际活动多了,就必定会使他们对英语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SectionB1a-2c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If You Are Happy导入新课,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歌声中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切入学习主题,并在歌曲学唱中感知if的用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听完歌曲后提问,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happy?(If I’m happy,I will…)。以此引导学生通过课前热身、思维迁移和知识复习等准备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英语的氛围,增添英语学习的乐趣,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

2.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进行词汇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并强化学生识记单词的能力。在单词教学时,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将文字、图像、声音和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动态化、丰富化,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单词记忆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词汇教学中,学习动物名称单词“elephant”时,笔者在课件中插入非洲草原上漫步的大象的图片,并在单词上插入大象吼叫的声音,教学时点击“elephant”时就会发出大象的叫声,将单词、动物图片和声音同步出现,学生就会感觉新奇兴奋,注意力集中,视觉听觉印象深刻,对新授词汇的记忆也就非常深刻了。又如,在词汇教学中运用希沃白板技术“蒙层”,将涉及到的动物或物品留一个边角,运用“蒙层”技术让学生们猜单词,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互动交流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3.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知识关联的思维导图,帮助师生创设有意义的学习环境,有效开展协作学习活动,降低学习材料难度,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改进和优化学习方式。思维导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发散性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其创新思维精神。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从阅读内容中找到中心语言结构进行整体理解,再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关键词填空等,构建思维导图,呈现脉络,引领学生自主理解,在语境中感悟和体验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综合理解能力。以“Pollution has causes too many problems”为例,教学时以教材中出现的简单图示为引,以“noises”为主题,组织学生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大意绘制思维导图,呈现与“What does noise pollution do to people’s health?”“How noise pollution is produced?”相关的信息。在思维导图的指示下,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就能清楚地理解和明白噪音污染形成的原因及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借助信息关联的思维导图回忆文章层次和情节顺序,复述课文。通过这一入一出的过程,自然就使学生全面理解了教学内容,从而轻松地掌握了教学材料涵盖的英语知识,对英语学习就有了轻松愉快的感受,学好英语的信心也与日俱增。

4.整合应用信息技术,多层次多维度设计课外作业,创建丰富多彩的课外自主学习活动形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例如,通过“堂堂清”“周周清”等方式,设计多种针对性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或者在微信、钉钉上发送给家长,在家里完成。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层布置作业、听力作业,或者发送一段视频,让学生看图看情景展开写作。还能以思维导图形式拓展词汇短语,扩充词汇识记量,或提前录制好教学小视频,并以“微课”形式供学生自主学习语法、句法等知识,帮助学生梳理总结知识结构,训练听说技能,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5.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研方式,拓展教研内容,激活区域校本教研活力,以教研促进质量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给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多次在联片教研活动中,被其他兄弟学校所采纳学习。例如,在笔者所在学校与兄弟学校的同课异构活动中,笔者讲授八年级下册Unit5《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时,先播放了一段关于Dr.Martin Luther King事件的相关照片和“9.11”事件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对两次事件有所了解,形成对课文的初步感性认识,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接下来在课文呈现时,通过配图及关键词,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整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较好。笔者利用PPT、微课、网络视频等信息技术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本课重点内容,缩减了一些不必要的板书,完成了本课文章的阅读教学,真正达到了高效课堂的效果。这堂课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并且在本片区学校掀起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的热潮,激发了英语教师的教研热情。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了,就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创造性地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6.运用信息技术,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交流与协作平台,实现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构建多样化课堂,跟踪学习过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例如,疫情当下,线上教学成为常态,钉钉软件在教学领域就是一种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工具之一,它具有落实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和支持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功能。教师可以筛选合适的网络资源共享于直播课堂,并进行授课、布置作业、检查批改作业。它在教学领域有两大优势,一是在线授课。在钉钉群上通过微课视频和教学课件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新授课教学,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和学生互动。使用短视频,对学生形成视觉冲击,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和快乐感。还可以利用连麦功能和学生进行有效对话,让学生感觉到线上学习具有和线下学习一样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能及时反思自己,寻找在课堂中出现的不足,做到及时整改,使线上的课堂更高效更有活力。二是在线辅导作业。通过网络途径把练习题推送给学生。在练习题设计上做到有层次,有目的。做题时,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有疑难问题时私信教师,对不会的知识点进行单独辅导,师生互动,最后教师总结、归纳,让每个学生真正学懂弄通,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这样一来,英语课堂不再是传统单一形式,而是一种既可以集体统一又能个体分散组织的多样性课堂。学生随时随地参与学习,主动进行学习,全面落实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构建新型的“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5],学习效果好,家长满意度高。

通过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应用,能够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课本内容呈现方式和师生课堂交流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设丰富活泼的教学情境,能够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模式,拓展学生学习内容,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和快乐,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不言而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可固守成规,更不可与科技脱轨。我们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助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3-124.

[2]秦小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初探[J].学周刊,2019(15):133.

[3]梁英.谈新常态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J].校园英语,2016(17):137.

[4]夏春来.论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J].江苏教育,2016(02):12-14.

[5]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02):60-64.

编辑:赵玉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