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吕永平 姚帆宏 包磊【摘要】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群文阅读模式愈发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行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教学成效,同时还能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因此,文章从群文阅读概念历史沿革中界定课题研究范畴,围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重要价值展开详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探究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2—0087—04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加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实际上等同于锻炼了他们的表述能力与理解能力,因而语文综合能力水平也将得到大幅提升。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21世纪信息化社会“要求人们大量的阅读,面对大量信息检索、筛选、应用、创新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有发散思维和选优方案,这就需要通过深度学习培养知识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变革阅读教学理念,创新现行阅读教学形态显得尤为重要。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要加强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与研究。
一、群文阅读核心概念的界定
1.群文。《说文》:“群,辈也。从羊,君声。”又说:“辈,若军发车,百辆为一辈。从车,非声。”《诗经·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群在此是形容羊多。再如《周易·系辞上》:“物以群分。”这里的“群”泛指同一类的事物。所以“群”字所指,只是“聚在一起的人或物”,“群文”即有一定内在关系的一组文章[1]。“群文”一词最早由台湾小语会理事长赵镜中教授提出,“群文阅读”的理论体系由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首次系统建构。
2.群文阅读。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专家提出:“广义的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形态,是在传统的媒体和新媒体媒介结合下,为实现个体自我或社会意义的信息构建,阅读者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多平台,进行自由提取和有效聚合信息的过程。”[2]狭义的“群文阅读”是指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根据阅读教学活动和生活实际,选取某个主题筛选多篇符合教学需要的阅读素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阅读学习[3]。学生通过对选取文本的综合体验、对比思考和分享讨论来构建阅读意义,进而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本课题组研究的是狭义上的概念。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重要价值
1.全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分析可以发现,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教学目标发生了一定变化,除了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拓展其语文词汇量之外,更重要的是还不能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并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就显得很有必要。该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与探索。比如,《称象》《四个太阳》《司马光》这三篇课文的描写对象都是年龄比较小的孩童,并且各自都展现出了不同的智慧与能力。教师围绕这三篇课文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则可以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辨析能力及阅读能力。
2.全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说明兴趣是调动一个人思想行为最主要的源动力,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兴趣培养更是重中之重。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形态过于简单,学生只能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方案在程式化的组织下被动开展阅读学习,久而久之他们原本存在的阅读兴趣也将消耗殆尽,最终导致阅读效率低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群文阅读模式展开教学,即结合教学要求及学生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群文阅读主题。这样的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3.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了阅读兴趣,对阅读习惯的培养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可开展主题系列群文“晨诵、午读、暮醒”阅读活动,把群文阅读作为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适时安排阅读导读课程,采取勾画、圈点重点词句的阅读方式,指导学生安排篇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思想,开阔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学生阅读思维和思想。在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上开展读书笔记展评和读书分享等活动,可让学生主动阅读、自觉阅读,读有所获、读得自信。或开展亲子阅读激发家长和学生共读共写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实现家校共建、有效互动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4.全面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比较传统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模式的效率更高。在同样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实现对多篇文章的解读与分析,从而收获更大的阅读体验与成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群文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更为重要的是它直接回归到了阅读教学的终极价值,即学生可以在快速的阅读中获得阅读思维的培养。速度越快说明学生的思维运转越灵活,因此在小学语文中落实群文阅读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之外,群文阅读教学还能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使学生更快速地掌握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全面提高阅读质量。
5.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群文阅读将阅读篇目进行了优化,可使学生有效掌握同一系列群文的内在关联和关系,从而掌握基本写作技巧,读写共生,相辅相成。如可开展“神话故事”系列群文阅读,让学生读《开天辟地》《嫦娥奔月》《普罗米修斯盗火》等中外神话故事,感受神话的正能量和存在的价值;然后“以读促写”,鼓励学生学习创新神话故事,可开展改写、编写或续写等,让学生体会阅读写作兴趣和价值,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创作思维,提升写作水平。
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1.精选阅读素材,确立阅读目标。群文阅读模式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阅读文本多,通常都是三到五篇为一个整体,因此阅读素材的筛选工作非常重要。想要获得更好的群文阅读效果,就必须要精准分析阅读素材,并结合阅读主题筛选相关文章,同时还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诉求,确保阅读素材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才能确保群文阅读教学达到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立足实际情况,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并将生动有趣的阅读素材进行合理调整,使本文顺序符合学生逻辑思维,以此来保障阅读质量。除此之外,开展群文阅读对目标设定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目标设置不合理,那么群文阅读就会出现混乱、迷茫的情况,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也不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提前设计好群文阅读的目标,使各篇文章之间可以形成“化学反应”,从而获得更大的教学价值。
2.完善阅读资源,加强信息整合。通常情况来说,群文阅读所选的文本素材不仅局限于语文教材,很多课外读物中的文章都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所以,为了更好地拓展群文阅读范围,学校应当合理完善阅读资源,通过加大对图书馆、阅览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学生带来更完善的阅读体验,从而丰富学生阅读储备量。基于此,在群文阅读教学实施之前,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相对宽泛的主题,然后让学生收集与此主题相关的文本素材,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之后在正式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就可以围绕学生查询的这些内容分析文章思想情感与逻辑结构,帮助学生拓展阅读思维。举例来说,在教学完《乌鸦喝水》这篇文章后,学生都明白了遇到困难要敢于尝试解决的道理,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类似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文本内容,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加深对主题思想的深刻认识。
3.优化阅读方式,注重思维发展。通过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深入分析可以得知,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处在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位置,只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才会给予一定的指导,而“学生才是整个群文阅读的主导者”。相比较传统的阅读教学,这种阅读形式会让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确,并且可以激发学生多层面、多角度思考,促进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优化阅读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情况,并根据他们在群文阅读中的表现随时调整,合理运用快读、略读、默读、跳读,以此推动群文阅读的整体进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阅读思维。举例来说,在以《我和祖父的园子》群文阅读中,为了让学生可以尽快地掌握文章的大致结构,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分段式阅读,并思考园子的样子;之后再设置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进一步对文本内容通读,并将描绘园子的语句语段划出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元思维,从而提升阅读成效。
4.转变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仍未透彻理解群文阅读强调的“围绕议题、多文本、自主探究、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目标要求,只重视课堂形式改变,未摆脱陈旧的教学理念,对群文阅读重视和理解不深入,教学方式“新坛装老醋”,教学效果不佳。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我学习,认真研究前沿教学理念,准确把握群文阅读的概念内涵、教学特点和组织方式以及实施过程。同时教师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掌握各种技能,扩充知识储备,做到从容筛选教学素材,并根据教学需求对所选文本素材加以整合,分析文本之间的关联和差异,从而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和集体构建。另外,教师还需敏锐发现学生个体的兴趣和能力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群文阅读的兴趣。
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实践反思
1.教学评价机制未变,政策作用发挥不够。课改需要宽松的环境氛围,学校的应试评价机制、唯分数论只注重教学结果,不关注教学过程,教师课改的成果在极短时间内很难体现出来,而课改过程中教师的艰辛却被忽视。加之,当前教师评优选先、职称晋升、年度考核都与教学成绩挂钩,这就会加重教师的教学压力,巨大的压力抵消了教师实践的热情。再者,实践难免会走弯路,课改的实践偏差带来的代价需要教师本人来承担,这种评价机制不改变,群文阅读仅仅只是一种象征。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改革现行唯教学结果论的评价机制,建立以教师课改实践过程为主的激励评价机制,给予教师课改的机会和勇气,并能在政策上保障课改教师的利益,解决其实践的后顾之忧,使课改成为一种发自教师内心的自觉行动。
2.教学可用作品欠缺,课程资源良莠不齐。群文阅读课程资源建设需要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来完成,课程开发和文本重组需要专家针对中小学不同地区、城乡和校际差异量体裁衣,文本选取更要教育主管部门严格的审核,坚决杜绝“问题”文本进入课堂。如果把这些都交给课堂来完成,教师难免顾此失彼,由于存在监管缺位,加之现行“快餐式文学”充盈泛滥,商业运作唯利是图,难保会将一些劣质文本选进课堂,教师很难把控课堂文本质量,这样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将无从谈起。如果丢掉课本,一味片面追求课外所选文本数量,就会舍本逐末,舍近求远;反之,如果过于谨慎,教材文本更新又没有跟上,可选文章很有限。一线课改实践有的个别学校虽然组织编写了自己的群文阅读读本,但读本质量良莠不齐。有的采取“教材+”的方式自由编排,作品选取简单随意,缺乏权威性。而且,课改指导建议百家争鸣,谁都能指导评价,众说风云,各执一词,执教教师缺乏自信,长此以往,必会打击师生对群文阅读教学推广的兴趣。
3.教师能力亟待提升,专业培训迫在眉睫。群文阅读给了教师极大的挑战,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群文阅读的质量。群文阅读给了教师重新思考和变革课堂的自由空间,教师的从教阅历、知识结构和执教能力以及对阅读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文本组合的深度和高度,而这个恰恰是群文阅读要突破的要害。对专业水平高的教师而言,群文阅读只是一种课堂理念和形式的变化,教学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反之,对专业水平低的教师而言,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乡村民教转正教师和中师师范教师,他们大部分知识结构不完整,对中国文学作品本身学得很肤浅,因而教学起来很吃力,使得学生很难理解或者不能充分理解作品的意义,学完只会一头雾水,学习效果适得其反。因此,目前群文阅读专业教师培训迫在眉睫,实践经验急需总结。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要改善当前的教学困境,有效提高群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转变教学思路,将学生个体诉求放在首位,还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来调整教学形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有效促进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俞正娟.浅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22(18):122-124.
[2]程晓春.以群文阅读助推深度学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创新研究[J].名师在线,2022(04):63-65.
[3]康春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J].家长,2021(36):161-162.
(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教改实验专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1]GHBZX006)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