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俞亚文

【摘要】群文阅读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创新平台,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加强对群文阅读的关注,积极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群文内容,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理念,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保持自信,获取更大的进步。文章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就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语文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2—0091—03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群文阅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熟悉,逐渐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常态。群文阅读突破了传统单篇阅读和单元阅读的束缚,将阅读课堂变得更加多元化,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知识的渠道,降低了阅读理解的难度。但是,仍然有一些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存在片面性,只关注群文阅读任务是否完成,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过程和阅读体验,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提高。所以,在新时期,语文教师要落实新课改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设计形式多样的群文阅读议题,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在阅读过程中增强语文综合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开发多元议题,渗透阅读意识

群文阅读和传统的单篇阅读不同,它需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多篇文章的阅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要注重学生对阅读文本意义的建构[1]。所以,在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要积极开发多元议题,引导学生围绕议题把多篇文章联系起来,使其形成一个阅读整体,并且还要注重议题的开放性、比较性、迁移性和可议论性,唤起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高阶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的议题来源是非常广泛的,一组选文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议题。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材常以单元教学为主,同一个单元内的多篇文章揭示了同一个主题。对此,教师在确定群文议题时,可以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从单元教学主题中提炼议题,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价值,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和人生的深度思考,使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不仅有寓言故事、有儿歌,有古诗词,也有记事、写景、写人的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以文章体裁为议题,把同体裁的文本聚集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感受不同文体的表达特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2]。教师还可以以文章中的人物角色为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形象展开分析,使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产生更为全面和立体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以作者为议题,让学生去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特色,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

二、巧妙呈现群文,深入理解主题

群文的呈现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思维活跃,对外界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用新颖、有趣的方式巧妙地呈现群文,改变学生对群文阅读的认知,消除学生对群文阅读的畏惧感,从而深入体验群文阅读的快乐,促进学生对群文议题的深入理解[3]。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主要依赖于形象思维。因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为学生呈现群文内容,用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方式触动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对群文内容和议题产生更为形象和深刻的感知[4]。群文阅读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面对繁杂的文字,很多学生不知从何读起,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为学生呈现群文,以议题为思维导图的核心,将体现议题的多篇文章按照内在联系分层次地呈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分支进行再次细化,更深层次地理解群文议题[5]。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阅读导学案,用图表的形式为学生呈现群文议题、群文构成、群文阅读目标及每篇文章阅读的重点等,帮助学生梳理群文内容,提升学生的群文阅读效果。

三、指导对比分析,挖掘文本特点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群文阅读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各具特色,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笔尖上的演绎,我们从中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世界。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力是有限的,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期待他们像成人一样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解读,但却可以利用群文阅读去培养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感悟力。为此,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对比分析,挖掘文本的特点与个性,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同题材、不同作者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感受不同文章之间在选材、立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点,体会同一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同一景物的不同写作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6]。对待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描写对象、不同观点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事物可能是不同情感的寄托,打破学生脑海中的固有认知,促进学生写作中的创新[7]。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同一作者不同时段的作品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人生经历进行对比分析,增进学生对作者心路历程的了解,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间的情感变化。

四、做到内外结合,积累精彩语句

文本是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前提与依托,只有选对了阅读文本,才能形成最佳的组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教师要精心选择文本,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组合文本,也可以根据议题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文本进行重组,还可以打破教材的年级限制,把不同年级同一议题的文本结合在一起,赋予教材文本新的价值与意义[8]。

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拓展课外文本,选择指向议题、存在异质空间的文本,利用文本间的差异性和互文性,促使学生深入地挖掘文本内容,丰富学生的思维与知识积累;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选取文质兼美、难度适宜的课外阅读素材,也可以跨越媒介的限制,结合议题为学生选取报纸、杂志、影视片段等形式的文本,使群文阅读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9]。通过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议题,开拓学生的视野。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专用的摘抄本,引导学生把群文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记录其中,还可以定期开展评比活动,看谁积累得最多。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鼓励与表扬,提高学生积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积累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进而为写作积蓄能量。

五、开展阅读活动,升华语文思维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不能只把学生束缚在“读”上,还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活动,用更为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升华学生的语文思维[10]。在群文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喜欢的阅读片段,还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感兴趣的语段进行补白,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面对同样的阅读内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与感受。对此,教师可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阅读经验,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文本作者及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写作方法、表达方式等展开讨论与探究,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展制作群文阅读手抄报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概括群文内容,抒发自己的阅读情感、阅读感悟,升华学生的语文思维。教师还可以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到群文阅读中,发挥家长的带动、引领作用,鼓励家长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给学生以方法上的指导和情感上的启发,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符合大语文观的要求,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推动语文教学向纵深发展。对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遵循群文阅读的价值,创新课堂教学策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阅读风气,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促使小学生爱上阅读,在书籍的海洋里汲取营养。

参考文献

[1]赖昌伟.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J].学园,2014(27):126.

[2]梁健.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2016(09):16-21.

[3]巫小锋.群文阅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08):24-27.

[4]池洁.以思维导图为导向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03):49-50.

[5]吴黎华.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09):36-40.

[6]徐红霞.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6):24-25.

[7]唐秀兰.探究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26-27.

[8]杨先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研究,2022(07):31-34.

[9]张粉娥.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学苑教育,2021(08):11-13.

[10]张丽.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分析[J].新课程,2022(06):07-09.

编辑:郭裕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