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的思考

作者: 马娜威

【摘要】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在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活力、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流行音乐与高中音乐教学相融合,是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高中音乐教学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亦是高中音乐教学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必然。当前高中音乐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诸如音乐与教材内容不契合、选取的音乐素材缺乏针对性等问题,较为严重地影响着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功能作用的发挥。文章阐述了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的现状,探究教师如何通过精选流行歌曲、创设微课情境、巧用音乐App、导入古典音乐节目、组织合唱训练以及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等途径,切实让流行音乐激活高中音乐课堂。

【关键词】高中音乐;流行音乐;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3—0040—04

流行音乐以其独有的美学特征、艺术特色、文化特质[1],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尤其受青年学生的青睐。作为高中艺术教育主阵地的音乐教学,如何将流行音乐融入声乐、鉴赏和乐理等音乐教学模块,已成为增强高中音乐课堂吸引力的重要切入点。但是亦有人对此持有争议,这里既有因其引入对经典音乐教学弱化的担忧,也有对流行音乐以何种方式、何种程度引入高中音乐课堂的困惑。为此,在核心素养培育为重点的新时代,我们有必要对此深入探讨。

一、流行音乐进入高中音乐课堂的优势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过:“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结合在一起”。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音乐有一种形成性格的力量,因而应列入年轻人的教育之中”。音乐教育不仅是理想教育的桥梁,还是人的性格形成的基石。而流行音乐因其流传之广泛、受众之众多,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优美的音乐旋律所特有的音乐之美蕴含着无穷魅力,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流行音乐朗朗上口的歌词、优美的旋律、生活化的画面,更容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带给学生亲切感[2],让学生从旋律、歌词、情感的浸润和感染中感悟音乐之美,读懂音符背后的故事,迅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流行音乐敢于打破常规,把音响、VR技术、灯光和乐器等融为一体[3],使音乐表现出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其所营造的沉浸式音乐氛围,拥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备受学生喜爱。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通过曲谱识记、歌词诵读、演唱训练、乐器演奏等系列教学,以课堂展示、专题比赛、艺术沙龙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表演中充分展示交流,使学生在自我表现中展示艺术才华、张扬个性、抒发情感,能增强学生的成就与自信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才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与活力。

3.有利于增进课堂互动,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流行音乐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艺术所特有的扣人心弦的优美旋律和艺术感染力不仅能够净化学生心灵,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力,使学生迸发出无限的思想火花。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学习和鉴赏流行音乐,能够有效增强师生互动,增进思想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教学活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演唱《万疆》《听妈妈的话》等正能量歌曲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发表自己对词曲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歌单,采用流行歌曲PK赛的方式开展声乐教学,鼓励学生大展歌喉,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4.有利于提升音乐教学的综合水平。流行音乐以其欢快、易学、易懂、易为大众群体所喜闻乐见的特点,能够改变高中音乐课堂严肃、刻板的教学模式,并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4],从而打造充满创造力和艺术活力的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存在的问题

1.对流行音乐的认知比较肤浅,缺少对流行音乐的分析和研究。很多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但是他们本身对流行音乐知之甚少,只是盲目追星,对流行音乐的解读和理解缺乏正确认识。同时,教师也缺少对流行音乐的分析和研究,忽略了流行歌曲所蕴含的音乐文化背景、乐器演奏和乐理差异等,不能深入挖掘流行音乐产生的根源和内涵,割裂了流行音乐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文化的血脉联系,致使大部分学生演唱局限于模仿,缺少真情实感,缺少艺术感染力,难以抒发流行音乐所蕴含的积极情感和正能量,影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2.流行音乐与教材内容不契合。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但是他们缺少必要分析和研究,只是随意挑选一些热门歌曲,从简单演唱技法进行表面化讲解,之后鼓励学生学唱或模仿,忽略了流行音乐和教材内容的契合,也没有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对诸如旋律、节奏、音准、和声等环节来了解流行音乐,使流行音乐的学习游离于音乐教学之外,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选取的音乐素材缺乏针对性。现行高中音乐教材中古典音乐占据了高中教材的半壁江山,流行音乐只占据了一小部分,且部分流行歌曲已经不符合学生音乐审美需求。目前,音乐教师在流行音乐选取上多是单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或是直接套用网络流行音乐歌单,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难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部分教师不能与时俱进,选取的音乐素材缺乏时代感,不能及时搜集和整理包含时代主旋律的正能量歌曲,导致流行音乐教学内容脱离时代潮流,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流行音乐教学方式简单化。多数音乐教师对流行音乐的教学方式单一,只是机械性学唱流行歌曲和流行音乐作品[5],只习惯于简单讲解乐理知识,而未能很好地利用多种教学资源,采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法。诸如,把流行音乐的学习延伸到音乐社团活动、举办各类小型演唱会等多种校园文化生活中,使其展现出流行音乐的魅力,从而削弱了流行音乐的教学效果,淡化了利用其开展德育及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意义,影响了音乐课应有的教育效果。

三、高中音乐课堂引入流行音乐的策略

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教育意义深远,那么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才能行之有效地使其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出应有作用呢?

1.精选流行歌曲,使之与音乐教材有机结合。流行音乐是对高中音乐教材的拓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乐理知识,促进流行音乐与教材深度融合[6],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流行歌曲的选取,必须做到思想和艺术高度统一。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能够催人奋进,使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7]。如,《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等一大批唱响大江南北而经久不衰的流行音乐作品,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成为了永久流传的经典。把这样的音乐作品引入课堂教学,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结合教材教学目标,分别以播放男中音、女高音独唱、合唱团合唱等不同形式的视频让学生对比、理解,再为学生展示歌曲简谱,带领学生学唱,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现的强烈思想感情,然后对学生音准、气息、声音位置等演唱技巧,以及急吸缓呼、乐句换气、换句之间的换气等演唱技法进行指导训练,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再如,经典歌曲《万疆》,融入了戏剧元素,由李玉刚演唱,歌颂了对祖国的热爱,唱出了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歌词朗朗上口,在青少年中传唱率很高,将其引入课堂教学同样效果斐然。

2.利用微课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鉴赏氛围。流行音乐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渲染流行音乐的氛围,把学生带入歌曲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8]。教师可以搜集相关流行音乐素材,并将其整合为微课,从多个角度来呈现流行音乐的魅力,多角度讲解乐理知识、声乐知识、鉴赏知识,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流行音乐相关知识。如,《青花瓷》《菊花台》《知否知否》等国风流行歌曲等,通过微课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利用微课组织学生开展流行音乐鉴赏专题活动,让他们分享学习体会,相互交流,进而挖掘流行音乐元素,从而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

3.巧用音乐App,丰富流行音乐素材。随着各种音乐App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运用App来听音乐。不仅可以聆听美妙的歌曲,还可以观看演唱视频,多角度了解流行音乐,拓展了学习渠道。教师可以尝试把音乐App融入教学中[9],既可以增加教学容量,又可以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跟随App演唱,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如,《加油向未来》《少年》《凤凰花开的路口》等歌曲曾在青少年中广为传唱,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在App中感受北京冬奥会精神及当代青少年的风采。教学中还可以开启音乐App录音功能,录制学生演唱音视频,再根据音视频开展讲评,指出学生演唱中存在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互动,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古典音乐节目,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如,央视推出的《经典咏流传》和《中国音乐电视》等节目,把中国古典音乐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给观众,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起到了良好的推广作用。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精心选取这些节目片段融入音乐教学,使学生在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完美融合中,更好地感受中国音乐古风与现代潮流之美。特别是《经典咏流传》节目,把古典诗词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运用流行音乐演绎古诗词,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这类节目的热播,能够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流行音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10]。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学唱张杰的《大美中华》,让学生“走在古城朱雀的小街”“听见太白唱醉的明月”,体会“月无时不在,人间有四季”的优美意境,在悠扬婉转的旋律中感悟古诗词和音乐之美。如此通过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流行音乐的鉴赏中感悟华夏民族五千年文化古风的无穷魅力,使学生通过吟诵和演唱展现自我,在音乐旋律中净化心灵,释放学习压力。

5.组织合唱训练,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合唱是高中音乐教学重点,也是融入流行音乐的主要途径,更是美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挑选适宜合唱教学的流行歌曲,如播放清华大学老年合唱团《少年》演唱视频,让学生感受他们歌声中流露的对祖国的热爱;也可以参照合唱团视频开展合唱教学,为学生划分好声部,为学生讲解简谱,分配好每一个声部演唱小节,并为他们讲解指挥手势,进行多声部合唱训练,提升学生合唱能力,也使学生对流行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6.鼓励学生搜集流行音乐素材,模拟创作者的经历和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作品旋律和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的内在联系和表达方式,学习了作品的创作技巧,同时结合教材知识特点进行创作训练,对优秀作品尝试着加工改造,进行二次创作,使之成为具有其个人艺术风格的艺术衍生品,从音乐源头理解和感悟音乐;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各种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下的采风活动,使学生亲身感悟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和区别,从而培养学生参与音乐创作的能力。

总之,流行音乐与高中音乐教学的结合,是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尝试,也是对高中音乐教学的补充和拓展,更是高中音乐教学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必由之路。音乐教师要正确认识流行音乐,并加强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文静.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艺术评鉴,2022(09):152-155.

[2]刘晓曼.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几点体会[J].北方音乐,2020(22):77-78+201.

[3]王钧.探析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20(12):136.

[4]苏丽萍.试析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0(02):98.

[5]杨磊.流行音乐,现状改善——流行音乐在高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11):26.

[6]杨智远.刍议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9(05):42-43.

[7]李奕.流行音乐元素在音乐表演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22(07):54-56.

[8]王渊.再谈我国流行音乐研究与教学体系的建构[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9(01):133-142.

[9]扈佳.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思路初探[J].艺术评鉴,2022(06):136-138.

[10]张彬.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中的作用与教学方法[J].新课程,2021(31):138.

(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人文教育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358)

编辑:谢颖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