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体验的幼儿爱国主义教育探索
作者: 王亮 黄琼瑶【摘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任何时期与任何阶段都至关重要。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宜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举措。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五大领域教学、亲子活动及班级环境中开展具有真实性、情境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是教育者在充分尊重幼儿年龄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化抽象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具体的、生活化的爱国情与爱国行的有效路径,可让爱国主义在各项显性与隐性教育过程中逐渐深入幼儿内心,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情境体验式教学;爱国主义教育;真实性;学习体验;情感渗透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3—0047—0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遵循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必要举措。
在学前阶教育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思政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与爱国理论灌输。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年龄小、认知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必须遵循幼儿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学习特点,将爱国主义教育以情感渗透的方式安排进一日生活与保育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形式为幼儿提供可以直接感知与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
经验视野下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建构,是从幼儿的经验为出发点,幼儿是主动的活动者,并在活动中获得经验的扩充与扩展以实现生长和发展的过程[1]。情境体验式教学是以经验为出发点,幼儿园采用情境体验式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渗透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的。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收获是显著的,下面就我们的实践谈谈见解。
一、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提供相关性的学习体验,加深幼儿与周围世界的联系感
相关性的学习体验是指那些能够直接适用于学习者日常生活的经验,这些经验往往能够挖掘学习者的愿望,并巩固他们在周围世界中的存在意义感[2]。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我们阐明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内容及实践载体。幼儿进入幼儿园是社会化的第一步,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游戏活动都可以作为幼儿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渗透的抓手。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创设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学习体验是加强幼儿融入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接受当下社会群体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是为更好地巩固幼儿与周围世界的存在意义。
保育与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两大方面,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真实的学习情境。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创设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性学习体验,一是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礼仪贯穿于整个幼儿的在园生活之中,二是在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过程中传承民族精神,三是在一日生活中开展富于仪式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
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礼仪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的培养落实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可以是幼儿与同伴、教师及家长的问候、交往、相处的礼仪,也可以是幼儿作为社会角色承担的如“学生”、值日生、小接待的交往礼仪。同时将文化传承作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引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养成文明良好的进餐、就寝、如厕等文明行为习惯,甚至是坐、立、站、行的行为习惯,都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公民,践行文明、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蒙教育。
把幼儿的劳动过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渗透的有力路径是因为团结统一与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附着于人民群众的劳动过程与劳动成果之中。在幼儿摆放餐具、收放玩具物品、清洁桌面等活动中,可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通过劳动体验活动让幼儿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用具体的劳动任务与劳动形式传递给幼儿劳动知识。因此,幼儿园可在植树节、五一劳动节、学雷锋日等节日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或通过参观消防队、部队、航天所、农业基地等特殊行业工种,让幼儿现场感受与学习军人精神、航天精神等的劳动精神。通过参观学习不同行业劳动岗位上的实际行动去体验作为公民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行,可使幼儿从小厚植爱国情怀与报国之志。
此外,在一日生活中开展富于仪式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活动是为幼儿创设爱国主义教育相关性学习体验的重要手段。
如,每周全园的升旗仪式是极富仪式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整齐的幼儿出旗方队、充分练习的国旗下演讲、统一着装且严肃的观礼仪式,每周的升旗仪式都是一次次从环境到行为再到情感渗透的学习体验,是一次次爱国情愫的情感跃动。
再如,在班级内,每日的班级幼儿播报与广播站播报活动,教师提前要求幼儿以关心的热点新闻、节日节气、身边趣事为素材进行具有小小仪式感的演讲活动。还有,以热点新闻为主题的航空母舰试航、天宫空间站建立、冬奥会等热点新闻,以缅怀先烈为主的清明节、传承传统文化的端午节、极具地域特色的冬至节等节日节气,或以贴近幼儿防疫中的志愿者、居家隔离经历、全民核算检测等生活事件为素材,以上这些都可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社会,了解自身与祖国的关系,从事件中认知国家概念,从认知中升华爱国情感。
二、在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开展情境化的学习,为幼儿建构“国家”概念
情境化的学习体验是指学习者能够合理地解释学习的内容,能够与他们已经知道的周围世界相适应,从本质上说,这就意味着学习者可以利用已有的经验,从新信息中建构意义[2]。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在学前教育阶段,本身就较为抽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更需要依托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具体学习活动去渗透与实践,并不能孤立地存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基本的祖国、民族、家乡等信息认知与概念教育,可使幼儿形成基本的祖国观、民族观,是幼儿园进行爱国主义启蒙教育的重点。情境化体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幼儿的经验,应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的情境,进行课堂的目标创设,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集体教学活动普及“国家”相关知识;二是开展丰富的相关区域活动,供幼儿自由参与体验。
人的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五大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普及“国家”相关知识是以知育情的重要方式。在普及“国家”概念知识时,教师可选择以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家乡”入手。例如在开展“爱家乡”主题活动时,在语言、社会、艺术等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以语言描绘情境,即讲述家乡的风土人情;在活动室内以实物演示情境,如在区角展示家乡的特产;在墙面环境中以图画再现情境,即在主题墙布置家乡的民族、服饰、景点地标等,这既突出了对幼儿生活的尊重,又挖掘了本地的课程资源,将幼儿的生活经验转变为幼儿的认知,从生活与教学中渗透了爱家乡与爱祖国的情感。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形式,不仅能为集体教学活动做好铺垫,也是教学活动后的兴趣延伸,是开展幼儿情景化学习体验的重要场地。同样以开展“爱家乡”主题教育活动为例,在角色区,师幼可共同准备“小吃一条街”的材料,在角色区内布置幼儿熟悉的地方美食,地域特色,幼儿分别以店主与游客身份参与体验,感受家乡美食文化。或在表演区设置“皮影小剧场”,通过主题活动前后所学知识收集地方特色的皮影道具服饰,从材料收集到学习操作都让幼儿参与进来,再到观看表演的各个环节,为幼儿创造不同的学习情境与学习体验。通过这种不同区域有声有色的学习情境,可让幼儿充分感受祖国美好的生活,从而诱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在亲子游戏中开展真实性的学习活动,让幼儿直接感知“爱国行动”的现实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不能与现实脱节,开展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真实性的学习体验需要幼儿走出学校,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认识祖国,从不同的时代印记中了解爱国行动,从一辈又一辈的故事中传递与渗透爱国情感。走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家庭与社区的共同参与,即在亲子活动中开展真实性的学习活动。开展真实性的亲子学习活动,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选择幼儿生活周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情感教育,二是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的亲子艺术活动,陶冶幼儿爱国情感。
渗透爱国情感的原则之一是要贴近学生生活,挖掘和利用当地体现爱国主义的各种资源,选取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材料,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3]。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初衷就在于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在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实践中,充分利用本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是以历史记忆点燃爱国情感,让幼儿感受革命烈士的爱国行动,如在清明节、国庆节、建军节等节日节点,带领幼儿参观本地的兰州战役纪念馆、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张一悟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师可提前对相关战役与人物史料做充分了解,以幼儿能够听懂的方式为幼儿讲解,同时倡导幼儿父母在参观前后为幼儿做相关了解与补充讲解,这样在真实的参观学习活动中可让幼儿逐渐形成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加强个人对祖国的情感联系,并不断渗透与加深爱国情怀。
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的亲子艺术活动是为克服爱国情感教育目标的模糊性与不可企及性。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爱国主题,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表达爱国情感的不同方式。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的亲子艺术活动是家园协作育人,形成共同的爱国教育主体的过程。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在每学期的音乐唱游活动、绘本剧表演、民间游戏展演等大型艺术活动中选取一定比例的爱国主题素材,同时在一些大型历史节点,家园共同携手开展“童心·同行·爱国情——我向祖国妈妈来表白”“童心向党”云端画展、“身边的英雄”故事大王比赛、“唱支红歌给党听”合唱节等活动,让幼儿在与父母的共同参与中增强学习体验,提升爱国认知,通过亲子间的爱国情感传递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
四、在园所环境中创设美的情境,在美的情境中拨动幼儿心中的爱国“情”弦
学前阶段幼儿的认知处于前运算阶段,对于环境所提供的符号、图式、表征能够进行一定的接受与内化。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幼儿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一,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创设富有美感与教育作用的环境是幼儿园充分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将爱国主义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进幼儿幼小心灵的有力措施。在实践过程中,利用环境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渗透需要将集体教学活动的显性教育与环境的隐性教育相互结合,即将园所与班级的环境布置作为集体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将墙面环境作为无声的教育素材进行全天候与连续性的情感渗透。例如,我们利用国庆节、建军节、抗战纪念日等节日节点在园内大厅布置主题墙,在班级悬挂小红旗,在墙面环境中布置幼儿表达爱祖国的艺术作品,营造与创设浓厚的节日氛围,让幼儿直接感受节日的热烈与欢愉氛围,从而从内心燃起庄严肃静之情。再者,充分利用国家发展成就焕发幼儿的爱国热情。以幼儿感兴趣的神舟飞船升空、天宫一号运行、航空母舰试水等社会热点新闻开展微课程,同时,在班级环境中开设新闻墙,根据微课程的推进程度补充与完善新闻墙的环境,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能够随时欣赏观看。幼儿根据已有知识与同伴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会萌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幼儿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也在教育与环境的双重影响下不断强化。
爱国主义教育有重心但无刻板的教育模板,有前人探索出的有效方式,但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定法。学前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方式需要教育者用心探索,并深研幼儿的身心特点,思考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长时间渗透与检验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石蕾.幼儿经验视野下幼儿园情境体验式教学的构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托马斯·C.莫里.真实性学习——如何设计体验式、情景式、主动式的学习课堂[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
[3]单文鹏.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显”与“隐”[J].思想教育研究,2020(05):89-93.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