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学校提质增效行动策略

作者: 丁贵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对于学校来说,既要落实好“双减”政策精神,又要抓住课堂有限的时间,提高教学质量,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文章结合教学实际,就“双减”背景下学校提质增效行动策略作一论述。

【关键词】学校管理;“双减”;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4—0034—03

“双减”政策要求回归教育本色,凸出学校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作用。学校是“双减”政策落实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则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课堂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育人的效果。《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并从“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管理、作业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等方面提供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方向性指导。《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从“加强课程建设,健全课程管理,完善教研制度,健全作业管理,优化教学方式,重视教师成长”[2]等方面对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考核。其中两个文件都把“改变教学方法,要强化教研,要优化作业设计”等要素作为学校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关键着力点。下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寻“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方法与路径。

一、变革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内采用“大单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以“大概念”设计教学目标。“大概念”又称“大观念”,不是某一具体的法则或定义,而是指某一学科知识背后的核心理念,它是对概念间关系的抽象表述,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以及事物间的内在关系及规律的高度概括。以“大概念”设计教学目标,要避免关注零散的点状知识,而是要去分析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使得学科知识之间以结构化的形式呈现。围绕“大概念”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理解能力,即运用学科思维解决真实问题、认识并创造世界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通过教师的教授、学生理解后,通过情境的设置加以应用,在运用中结合实际进行迁移和创新,最终提炼与发现一般规律的过程。

2.以“大概念”整合学习内容。“大单元”教学需要“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连整合,以“大概念”作为核心,设计多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不断探究背后的学科逻辑规律。“大单元”教学更要紧扣新课标,进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加强学情情境的创设,以“学习任务群”为教学内容,形成项目化式学习,改变传统的以知识讲授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

3.以小型学习任务作为联结点,提升学习效能。在“大单元”教学中,知识是呈结构化的形态,而非以往教学中的线性结构。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中关注知识结构的联结点,通过学习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逐步建立对学科知识的系统认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从而让学生学会“像专家那样思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外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双减”背景下,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往往需要多方借力,依托国家和地方的资源平台,整合线上和线下学习资源,实现网络资源和实体资源的互动,进而为每个学生提供灵活、优质的个性化教育服务。通过“空中课堂”、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学生免费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同时与优质的校本资源建立互动联系,通过线上的形式开展资源共享,以多样化的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二、分层分类优化作业设计,保障课堂教学实效

(一)“常规+个性”,巩固拓展满足需求——分层作业单

“双减”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挑战,要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培养出不同的人才,这就需要技巧。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不同的成长机会和平台,布置不同的分层作业,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为了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在作业设计上可以以学科组、备课组为单位研究作业题型及完成形式,结合学生学习特质对学生进行分层,并根据分层情况在设计好常规作业的同时设计不同的个性化作业,丰富作业完成形式,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完成作业的可能和意愿。学生在学习上耗费的时间减少了,但学习的兴趣却增加了,这才真正达到了“双减”的目的。

(二)“运动+护眼”,体魄强健才有未来——运动作业单

“双减”给了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加强体育运动肯定会成为大多数家长和孩子们的首选,这就需要学校正确加以引导和培养,而“学校引、社团促、家庭抓”便是最好的发展模式。学校可以在作业单上进行改变,每天给学生布置一项体育运动任务和护眼运动任务,有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达标项目,还有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的拓展项目。在长期的实践中,运动作业被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生所接受,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视力得到了有效恢复。一部分学生还在体育作业中找到了兴趣点,跳绳、足球、篮球、武术成为许多学生的专长,更有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运动作业单而走出了家门,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运动,拉近了亲子关系,整个家庭更加温馨和谐。

(三)“兴趣+延伸”,个性发展培育新人——兴趣作业单

“双减”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有了制度的“减”,才会有学生个性的“加”,所以,要培育时代新人,需要学生自主去获取他们需要的知识。“双减”实施后,学校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兴趣作业单推送,让每个学生制定自己的兴趣作业单,让学生在音乐、美术、阅读、科技等选项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对于一些还没有找到自己兴趣点的学生,可以通过选择学校多样的社团来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社团活动,让学生逐步确立自己的专长,并根据自己的爱好来确定兴趣爱好作业单。作业单上包括兴趣内容、完成形式、完成时效、完成效果等项目,让学生不但懂得兴趣作业的重要性,更加明白兴趣作业完成的途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还需要家长协助孩子来完成兴趣作业单的制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动力。在作业单的制定上,教师也会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培训,让他们看到孩子多元发展的重要性,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让孩子从小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还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三、强化校本教研,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三级管理模式”让学校教科研文化有层次

学校可以把备课组、学科组和工作室确立为校级教研的三个层级。在教学管理中推行层级展示制度,建立学习型教师在备课组展示、发展型教师在学科组展示、专家型教师在工作室展示的机制,让每一位教师都来参与教研,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建立优秀教师都能脱颖而出的机制。把优秀的教师纳入学校学科专家组进行锻炼,让他们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并让他们为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把脉。

(二)“主题+研讨”活动,让学校教科研活动上档次

听课学习是每位教师都经历过的学习方式,但有些教师会学有所成,而有些却始终原地踏步,怎样才能让每一位老师都能有所收获?“主题+研讨”的教研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组织线上教研、优秀课堂教学实录展示、教师岗位大练兵等活动,积极引导中小学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听得专注、学得认真。听课活动学技巧、学方法,主题研讨学理论、促提升,通过主题研讨可以让教师拨云见日,对主题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研讨中有所思、有所悟,把教研活动收获的点点滴滴播撒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三)“集体备课+展示”活动,让学校教研活动接地气

学校教研活动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循环往复的思考、探讨、总结、提高、深化,在广泛的交流中形成共性的备课设计,再根据自己班级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设计,这样能减少他们的工作量,让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学或研究。从长期的实践来看,集体备课也是实现传帮带的最好方式,有经验的任课教师向各任课教师说课,说清楚对于重点知识怎样讲解和引入、时间分配、习题的设计难度和梯度等问题,大家共同研究、设计努力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必须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这是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底线要求,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缓解社会和家庭的教育焦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课堂教学提质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教学形式变革、作业设计、教研支撑等方面出发,狠抓教育高质量发展,坚守育人育才本色,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校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顾明远,钟秉林.以人民为中心,将“双减”落到实处——专家解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21-07-26.

[2]大力提升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聚焦“双减”工作系列评论之五[N].中国教育报,2021-07-31.

编辑:赵玉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