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作者: 文龙

【摘要】《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明确强调课程资源要以育人为本,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同时根据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特点,及时丰富和更新课程资源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据此,本文主要从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及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问题分析等方面,探索在实际教学中有关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4—0063—04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信息科技不再归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立成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课堂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计算思维、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素养提升,旨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人。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初中信息科技教师应依据学科素养的要求,针对现有信息科技教学中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改进方案,积极推进学科网络专题学习资源建设,并将其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笔者结合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实践经验,依据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要求,围绕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进行探究。

一、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积极推进网络专题学习资源建设,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落实学科素养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专题学习资源特点分析

1.表现形式多样化,更加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新课标中提出信息科技课程资源开发要注重多媒体数字资源。在这样的学习资源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2.具有即时性。与传统的学习资源相比,网络专题学习资源的建设周期更短、更新速度更快,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将相关的学习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及时对数据信息库进行更新,不仅为学生提供实时、有效的学习资源,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也与新课标中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要求相符。

3.突出共享性。借助网络学习资源,学生可以紧紧围绕学习主题,搜集、整理相关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还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的模式,共享资源,合作交流,在资源共享技术的支持下,逐渐实现深层次学习[1]。

4.打破时空限制。与传统的学习资源相比,网络专题学习资源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共同交流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中,教师发布学习内容、资源和要求等,学生通过加入课程、访问网络空间等方式,获取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等,这种学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二)专题学习资源建设的优势分析

1.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信息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网络专题学习资源中,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和平台,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呈现大量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拓展信息科技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资源需求,也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

2.有效推进信息科技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成长为有知识、有技能、有能力、有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基于此,通过专题学习资源建设,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也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成长与发展增添助力和保障[2]。

3.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核心素养视域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流。在这一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在专题学习资源中,还有各种各样的课程范例、微课等,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4.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信息科技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影响着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在专题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中,教师可以树立科学的课程资源建设意识,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吸收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关注信息科技教育领域动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3]。

二、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对一线信息科技教师进行专题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调查中发现,受多种因素制约,当前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现状并不理想,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源建设缺乏规划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逐渐被重视,集中了较多的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包括精品课程、网络课程、专业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等。但教师在实际的资源建设过程中,缺乏规范意识,没有遵循课标要求,出现流行什么就用什么的现象,资源缺乏连续性、完整性,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保障。

(二)资源质量低、种类单一

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源的质量、形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前一些教师在构建专题学习资源时,常常只关注知识点的呈现和资源数量,忽视了知识的深度、资源的质量,资源的种类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选取学习资源之前,必须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精准分析,精准把握初中生的信息科技学习需求,提升资源建设的有效性。

(三)资源堆积性明显,学习引导功能不足

专题学习资源旨在辅助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据调查结果显示,一些教师在设计专题学习资源时,常常将大量的学习资源进行简单堆积,忽视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也忽视了各种学习资源的前后逻辑,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因用而学,影响了专题学习资源的价值功能发挥。

(四)未形成真正的网络学习社区

当前,一些教师在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中,忽视了学生过程性学习成果是学生延续性学习的重要资源,也忽视了课后探究性问题的价值,未给学生打造一个真正的学习社区,没有使学生在网络社区中交流、互动、合作和竞争等,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4]。

三、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路径

(一)基于课程资源结构,开发优质学习资源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的建设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原创、收集的学习资源分类、整理、上传,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动态化的网络资源库,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服务。

1.以学生为中心,积累、开发相关的学习资源。专题学习资源归根结底是为学生所用,所以教师应充分理解新课标要求,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积累、开发相关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同时,教师应围绕自身的认知能力、教学经验等,开发出与学生学习需求契合的学习资源,钻研优质网络课程等,便于学生学习。为了实现专题学习资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还应结合教学需求,整合不同形式的资源,最终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资源库,便于学生检索、使用,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资源。

2.从外部引入优质资源。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具备共享性。新课标下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强调资源共建共享,鉴于此,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适当引入优质资源,使其作为学校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的有效补充。

3.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中,教师还应立足学生实际,充分挖掘本土资源,逐渐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信息科技学习资源。比如可充分借助当地的特色文化、旅游和手工艺等资源,将相关素材整合起来,便于学生在富有地方特色的学习资源中获得发展[5]。

(二)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高效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

智慧教育云平台是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的基础保障,在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开发与使用过程中,教师应有效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用好相关学习资源。比如在兰州市城关区智慧教育云平台,教师和学生一人一账号进行在线教与学,平台提供了很多教学资源,有授课、作业、考试、学情和评价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通过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制作、整理和使用,依据信息科技教学内容形成大单元专题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依据学习需求下载、使用相关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同时,教师应做好教学内容研究,围绕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学生推送相关内容,引导学生高效利用云平台的展示、学习、分享、考试、学情和评价等功能,分析学习中的不足,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进行针对性学习。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延续性学习需求,而且能促使学生实现知识与经验共享,便于高效达成学习目标。

(三)加强初中信息科技专题资源建设管理

信息科技专题资源建设并非一步到位,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建设过程。基于此,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要加强资源建设,还应做好有效管理,真正推进初中信息科技专题资源建设。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较快,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在构建初中信息科技专题资源时,教师必须跟随知识更新的步伐,及时进行更新与补充相关学习资源,确保为学生提供新颖、有效的学习资源,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应将资源的更新作为一个常态化工作,及时更新,确保能为学生提供更加详实、准确、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切实做好学习资源的评价工作,使初中信息科技专题资源充分发挥价值。比如对网络学习资源的质量、使用效果进行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及时调整,确保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使用拓展性学习资源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四)提升初中信息科技专题资源的应用效果

为了充分发挥初中信息科技专题资源的教育价值,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教学设计,拓展学习资源,不断提升信息科技专题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促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获得发展。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与专题学习资源存在互补性,两者结合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比如在“python”教学中,为了落实学科素养的要求,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信息科技专题资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相关微课,围绕“python”教学的历史背景制作小程序游戏等。比如设计“大鱼吃小鱼”游戏,学生从资源库中收集有关素材,通过移动、比较等操作,展现“大鱼吃小鱼”的过程,达到一定目标就可以通关。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利用专题资源,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此外,教师还应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科技专题资源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延续性学习,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善作品,掌握一定的技能。比如在完成“制作演示文稿”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结合信息科技专题资源,修饰自己的演示文稿,凸显演示文稿的主题和效果。最后,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提交到云平台,分享给教师和同学们。如此,在信息科技专题资源的辅助下,学生不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学科素养得到了培养,而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成果资源又可以补充到资源库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在智慧教育云平台中提交的专题学习资源,对优秀成果进行分享展示,激发学生延续性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面对初中信息科技学科素养的要求,全面加强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鉴于此,初中信息科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努力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专题学习资源建设的价值优势,立足资源建设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发优质学习资源、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加强信息科技专题资源管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升自主性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有效提升初中信息科技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钱一鸣.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微课教学资源探析[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2(06):28-30.

[2]龙金燕.初中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实践[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2.

[3]王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03):147-149.

[4]黄亚平.面向智能时代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配置优化策略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21.

[5]张启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资源的合理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1(07):106-107.

编辑:彭雪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