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艾黎职业教育思想对中职人才培养的启示
作者: 李娟 唐文丽 魏萌 张辉【摘要】在路易·艾黎职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培黎学校坚持为未来培育人才,心系学生,努力干、一起干,手脑并用,创造分析,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果。其职业教育思想所彰显的教育、博爱、艰苦奋斗、实践、创造精神,对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启示中职教育要致力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坚持以中职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新时代劳动教育,践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关键词】路易·艾黎;职业教育思想;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6—0056—05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路易·艾黎创办的山丹培黎学校视察时深刻指出“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这意味着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1]。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职业行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2]。然而,近年来中职教育面临人才培养的困境,体现在“政府热、社会冷;企业热、家长冷;学校热、学生冷”。路易·艾黎先生是现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培养了一大批实用的技术人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思想。探析路易·艾黎职业教育思想所传递的时代精神,对我国中职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中职人才培养的困境
1.生源多样且特殊。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文化思想的“洗礼”,社会大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根深蒂固,“动手者”不如“动脑者”,技能型人才比学术型人才低一层次的偏见始终存在[3]。这些观念导致家长们宁愿支付超额的学费让孩子去普通高中接受教育,也不愿主动选择中职学校让孩子习得一技之长。因此中职生大都来自中考失利的学生、辍学生和一些社会青年,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自信心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不好引导与管理。
2.人才培养不匹配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基础建设、办学条件等硬件实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但在专业教师资源、专业的技术设施等软件实力的建设上缺乏足够的投入。部分中职学校师资队伍技能偏低,实训课程单一,尤其是实训课教学内容与行业一线最新技术脱节,导致中职学校难以培养出技术过硬的高技能人才,更多的是普通型技术人才[4]。而目前市场企业需求的是掌握优质技术的高技能人才,技术过硬的技能人才在市场上依旧供不应求。
二、路易·艾黎职业教育思想的时代精神认识
1.“为未来培育人才”的教育精神。在工合运动中,艾黎深感旧教育的不足,中国的旧教育制度教人离开家乡往城市里跑,教人只吃饭而不种植水稻,教人只住房子而不造林[5]。在艾黎看来,当时中国有逃难的工程师,也有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他们虽然掌握了丰富的技术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不能将原本就有的理论知识与复杂的实际问题较快结合,因此并不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财富[6]。为此,艾黎一直致力于为中国的未来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认为中国的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7]。1943年底,培黎学校向西迁入山丹,艾黎深刻指出:“在山丹办学试验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将工合工作发展到内地农村,帮助老百姓提高自己的水平,使他们与即将兴起的工业化中国融为一体。”[8]经过不懈努力,艾黎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职业学校发展之道,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技之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2.“心系学生”的博爱精神。艾黎一生爱生如子,无私奉献。在教育对象上,艾黎鼓励学校招收难民儿童、工农贫困子弟和流离失所的孤儿。他认为:“那些被抛弃在路边的赤裸、饥饿的难民孤儿,那些文盲父母生的文盲孩子,可以培训成为出色的技术人员和能干的行政人员。”[8]在教学评价方面,艾黎提出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犯了一些错误就全盘否定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引导,培养各种技能人才。他认为,评估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特别是评价一个成长中的青年,必须能够评价他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9]。在学校管理方面,艾黎倡导学生单独成立自治会,自主管理学习、生活、卫生和纪律。他认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要从小给学生委以‘重任’,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才能。要让学生在学校唱主角,轮流担任学校各种干部,锻炼学生未来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应承担的义务。”[10]
3.“努力干,一起干”的艰苦奋斗精神。在赤地千里的山丹,为了解决全校师生的吃饭问题,艾黎带领师生一起修建引水渠,一起耕种,实现了粮食自给。为了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艾黎开始了新的征程,先后建立了20多个与当地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车间和实训基地,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农村发展需要的工业生产和生活体系。在车间,艾黎不厌其烦地教学生技术,又循循善诱地指点学生,与师生们一起劳动,一起流汗,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吃得苦、耐得劳的技术技能人才。
4.“手脑并用”的实践精神。关于手脑并用,艾黎说:“教育青年要像培育籽种发出两片子叶一样,必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劳动实践,手脑并用,使两片子叶同时展开,让幼小的禾苗正常发育,茁壮成长。”为此艾黎在学校实行工读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思维的发展规律。劳动创造了人,人的大脑和手的劳动,创造着世界。因此,教育要按照这个原理,做到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做到手脑并用,协调发展,不可偏废。”[6]同时,艾黎意识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应当是经常的、持久的,绝不是一年的末了结合一个月或两个月,或者相隔很长时间以后再去结合。”[5]为此,艾黎带领学校师生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兴办了各种实习工厂和实践农场,将教育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5.“创造分析”的创造精神。关于创造分析,艾黎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唤醒青少年的创造性,培养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在这儿学到更多的新的知识,开阔视野,大胆思考,勇于创新,要他们敢于创造,善于创造,富有创造精神。”[11]因此,在培黎学校,艾黎非常重视学生创造分析能力的培养,他强调学生们可以大胆实践,就算损坏了仪器,只要能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那便是最大的成功。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们勇于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艾黎非常认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在艾黎看来,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创造分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够做一切技术工作。
三、路易·艾黎职业教育思想对中职人才培养的启示
1.致力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路易·艾黎职业教育思想提倡为未来培育人才。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我国适时提出“中国制造2025”,社会市场与企业急需一大批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功能是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教育。
事实上,目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并非生源质量低,而是对其培养目标的认识不够。大多数中职学校淡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弱化了学生对口就业的竞争能力。在培养方案中过于区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教学就是教给学生专业操作技能,而忽视了中职生核心技能的培养。新发展格局下,知识与技术与日俱新,核心技能才是中职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能力。因此,中职教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中都应该将核心技能作为教学目标,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项目式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教会学生在特定岗位就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还培养学生处理信息、沟通交流、组织计划、解决问题、合作共事等核心技能,以应对未来职业发展或者岗位变化,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
2.坚持以中职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路易·艾黎职业教育思想提倡心系学生,爱生如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建设进入新时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为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观将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因此中职生不仅是中职教育的对象,也是中职发展的主体。中职学校应该落实“为了一切中职生、为了中职生的一切、一切为了中职生”的具体要求。
“为了一切中职生”,在教育对象上,应该和艾黎一样,不抛弃每一位中职生,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为合格的技能技术人才。“为了中职生的一切”,在学生评价方面,不要把考试成绩当作评价中职学生的唯一标准,应构建“专业知识+思想教育+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企业实习”的多元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一切为了中职生”,在学生管理方面,中职学校要积极贯彻“管理就是育人,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实现人性化管理。学校的教学工作,是直接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服务的,理应成为中职学校工作的重心;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团结学校各方资源,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直接面向学生的,学生也可以轮流成为管理者;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同样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总之,中职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即为中职生的成长与进步服务。
3.强化新时代劳动教育。路易·艾黎职业教育思想提倡努力干,一起干。中职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大都不知艰苦奋斗为何物,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提法总是反感,认为这是过时的东西。2020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因此,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既是党和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中职学校要积极以工匠精神为价值导向,强化新时代劳动教育。
第一,中职教师要善于运用榜样示范法。例如,班会上可以组织中职生观看央视电视台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这些生产一线的劳动者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高学历,高文凭,而是因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专业技能的极致和完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这样的事例可以使中职生愈发肯定自己,只要自己脚踏实地、勤奋钻研,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第二,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展家校交流活动,引导中职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劳动。学校可以在假期举行技能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厨艺、整理房间、制作手工作品等家庭技能。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和学习一样重要。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也增进了学生与家长的感情,有利于提高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识。
4.践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路易·艾黎职业教育思想提倡手脑并用。而重理论轻实践是当下中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中职教育要结合企业、行业生产实际,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手脑并用的技术人才,为中职生的对口就业或升学保驾护航。
一是建立并完善“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中职学校需与企业共同研制工学结合培养方案,保证全校师生都能动手操作,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二是确保“理实一体化”师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中职学校需要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准入、评价和培养机制。“理实一体化”师资的重点不在于招聘了多少优秀的企业兼职教师或是优秀的高校研究生,而是让中职学校的专职教师走入企业,主动参与企业实践活动,真正体现校企合作理念。三是问题来源于生活,中职教师要善于使用案例教学法,把中职生的目光引向现实情境,唤醒他们已有的经验,主动理解问题的原理,以培养中职生的对策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路易·艾黎职业教育思想提倡创造分析。当中职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会遇到很多问题,也许有的问题学校里学过,但也存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问题,面对这些新问题,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解决。因此中职学校应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培养中职生的创造分析能力。
在新课导入中,中职教师可以使用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深度思考,从而提高中职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提问时,中职教师要通过具体问题引申出更具体的理论,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问题背后的理论知识,生动活泼地获取新知。在布置作业时,中职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实践任务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对知识产生更多的渴望,并以此培养中职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职业行动能力。在课后,中职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分析本任务学习过程中的顺利与障碍、优点与不足,避免学生一直走弯路,使学习简捷高效,达到有意义学习。
站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起点上,我国发展优质中职教育迫在眉睫。面对中职人才培养的困境,我们要切实借鉴路易·艾黎职业教育思想,立足“为未来培育人才”的教育精神,致力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立足“心系学生”的博爱精神,坚持以中职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努力干、一起干”的艰苦奋斗精神,强化新时代劳动教育;立足“手脑并用”的实践精神,践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立足“创造分析”的创造精神,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全面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子季.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05-11.
[2]徐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9.
[3]谢孝乐,常国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文学教育(下),2020(10):111-112.
[4]耿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困境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8(34):25-30.
[5]路易·艾黎.探索创造性教育纪实[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6]荒原.路易·艾黎与山丹培黎工艺学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8(04):49-51.
[7]刘艳春,李峻.路易·艾黎的创造性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7(12):64-67.
[8]兰州城市学院路易·艾黎研究中心编.艾黎自传[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7.
[9]余临,关仲和,王颖.路易·艾黎教育思想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15(04)(Z1):127-128.
[10]刘文兴,著.路易·艾黎与山丹[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11:143
[11]阎富江.“创造分析”与“三个面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6):56-58.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