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提质增效
作者: 王存录 王永丰 王建军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落实“双减”政策,助推“三抓三促”行动在教育系统走深走实,见行见效,甘谷县深入开展“双减”工作。近日,记者走进多所学校,深入了解各校“双减”工作的成效和亮点。采访活动中,甘谷县大像山镇南街小学校长李小康以“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题,大像山镇柳湖小学校长王军以“高效推进‘双减’政策,打造柳湖‘恒德’教育品牌”为题,新兴镇姚庄小学校长魏国赟以“‘双减’落地,让孩子更快乐”为题,新兴小学校长温海盛以“放松学生负重‘双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题,永安伏羲学校校长李权东以“延时提质量、‘双减’促发展”为题,讲述了各学校在落实“双减”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及其取得的成果。各校广泛宣传“双减”政策,做到宣传有力度、全覆盖,有效引导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实现家校联手、学生全面发展。
据了解,2021年以来,甘谷县教育局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县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责任,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出台了《甘谷县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双减”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等,从压减作业总量、开展课后服务、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整治等方面安排部署,督促各学区及各学校将“双减”工作融入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全力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深化制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
随着“双减”政策出台,一场撬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双减”改革拉开帷幕。大像山学区和南街小学作为全县教育的排头兵,坚持把“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三抓三促”行动的载体,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突破口,结合“思想要提升,我该懂什么”专题学习,“学校要发展,我该谋什么”专题研讨,“问题要解决,我该干什么”专题调研,“能力要增强,我该会什么”专题练兵等系列活动,多点发力,推进“双减”。
南街小学校长李小康说,大像山学区按照“一校一案”落实作业管理办法,以南街小学为试点,由学科组、年级组定期组织学情分析研判,保证学生作业不超量、不超纲、不超时。同时,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多层次开展作业设计大赛,设计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助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为了着力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学饱、学好”,甘谷县教育局要求各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好课程。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对此,大像山学区组织各学校骨干教师开展名校“双减”改革成功经验研学交流活动,转变教师观念,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师素养。常态化开展推门听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减少考试频次。督促指导各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学校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多措并举,推动‘三抓三促’行动落实落细,抓实教学教研,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着力办好高质量、有品质的教育。”永安伏羲学校校长李权东说。学校立足实际,积极为教师搭建课堂展示、研讨、交流的平台。通过青年教师培养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同课异构、优质课评选,不断把课堂改革引向纵深,为打造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甘谷县各学校积极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和导向体系;坚决破除“五唯”顽疾,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不对学生依据分数排名,落实等级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开展精彩活动,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
舞蹈室里,学生在老师的指点下学习舞蹈;阅读室里,学生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开心地阅读……“双减”政策落地后,甘谷县各学校不断探索创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体育、艺术、阅读等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精神、涵养心灵,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双减”工作成效凸显。
为了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工作机制,甘谷县制定出台了《甘谷县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家长自愿申请、班级初审、学校核准、统筹安排”的原则,全面落实课后服务“5+2”模式,鼓励引导学生按需参加课后服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等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了全县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甘谷县积极推进“图书出馆出室工程”,建设书香校园,营造阅读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校文化内涵,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各学校将中华经典诗词、名言警句呈现在校园楼梯、走廊、墙面等处,彰显独特的校园文化。全面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加强体育锻炼,确保每生每天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不少于1小时,全县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为98.31%。
对此,南街小学基于“学校所有、教师所能、学生所需”,开设电子琴、古筝、扬琴、管乐、创客机器人、舞蹈等校级社团,鼓励学生依据兴趣特长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广泛开展篮球、乒乓球、武术等体育锻炼活动。多渠道筛选推荐书目,引导师生广泛阅读,培养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带动家长参与孩子成长,凝聚家校育人合力。
“我们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征,构建‘恒德’教育体系,逐级倡导‘尚德、养德、立德、行德、弘德、美德’,培根铸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柳湖小学校长王军说,学校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支点,聚焦“双减”,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开展以高雅艺术、科技创新、文体才艺为主的校级社团,以及以兴趣培养、智力开发、语言积累、群文阅读、写作技巧、弱科辅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年级社团。采取课内与课外相融合,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策略,开设“兴趣+特长”“弱科+辅导”等服务课程,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学校自主编撰的校本教材《感知“美”与“丑”》漫画系列丛书、《新生入学手册》《师生书画展优秀作品集》《柳芽儿校刊》等纳入课后服务内容,有效提升了办学品位。
强化多项管理,营造良好环境
为了全面落实“五项管理”,甘谷县制定出台了《甘谷县关于加强“五项管理”工作的通知》《甘谷县减轻义务教育学生作业负担十项措施》等。持续加强家校共育,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管理,严格控制学生居家使用电子产品,防止学生沉迷网络。坚持“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用微信群、QQ群等信息媒体布置作业”的原则,指导全县各学校出台作业管理办法,制定作业公示制度,加强班主任对各科作业的统筹把关,严控作业总量,鼓励实施分层分类、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有效保障孩子睡眠时间,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像山学区及其南街小学坚持“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推动“双减”及“五项管理”落地生根,做到全覆盖、齐步走、抓督查、常态化,形成推动落实“双减”“五项管理”的浓厚氛围,推进了育人方式改革,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兴镇姚庄小学校长魏国赟介绍,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教导处狠抓学生作业管理,规范作业布置、批改、辅导环节,细化作业管理要求,落实作业审批、公示制度和作业质量评价制度。多次开展“双减”背景下作业如何分层设计研讨活动,各学科教师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弹性化分层作业,严控作业时间。下一步,学校将结合“三抓三促”行动,把“双减”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工作任务,切实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多措并举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环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而新兴小学作为甘谷县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完全小学,坚持把“减少作业数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开展丰富多元的社团活动”作为“三抓三促”的突破口,结合“推动育人环境大优化、推动提质增效大突破、推动课堂质量大提升、推动教学质量大转变、推动担当作为大激励”,精准发力落实“双减”工作。
该校校长温海盛说:“学校推行‘小书包’不回家政策,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各科总时不超过60分钟,提倡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内完成作业,让作业不出校门,让学生轻松快乐回家。同时,在时间上减压,在管理上提升。保障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十小时,每天课后服务时间不少于两小时,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以年级组为单位,做好‘小教研’,在‘电子班牌’及时公示作业内容。教师安排作业前自己先试做,准确把控作业总量和难度。实行作业全批全改,对潜能生精心辅导。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学做家务的劳动类作业、发展兴趣的游戏类作业、感知体验的实践类作业、增强体质的运动类作业、提升审美的艺术类作业。
此外,甘谷县大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切实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严格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落实预收费监管政策,依法管控培训广告,坚决取缔违规办学机构。目前,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教育教学各项指标均达100%。全县应开展课后服务学校,均已开展课后服务,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为100%,“5+2”全程参与率为100%,课后服务教师参与率为100%。
甘谷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果香表示,接下来,甘谷县将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常态化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奋力推动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创甘谷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编辑: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