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睡”变“躺睡”让学生睡好午觉

作者: 王红峰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这份文件鲜明地指出了学生中午休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然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非寄宿制中小学因缺乏午休设施,学生多是趴在课桌上午睡。虽然趴在桌上睡觉可以暂时缓解疲劳,但午饭后趴在桌子上睡觉可能会导致胃部受压,不利于胃肠蠕动,还可能导致四肢血液循环不畅,造成四肢发麻、酸痛等,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脊椎弯曲度异常,引起颈椎病或脊柱侧弯等疾病。

当然让“趴睡”变“躺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须多方合力。建议各地将全面推进中小学午休“躺着睡”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加以推进,促其及早落地实施。同时,要从基础设施入手,实施“一校一策”方案,推动各校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午休相关设施。例如,中小学校可改造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活动室等功能场室,配备可折叠的厚款睡垫、折叠式床桌;或在教室后面设置折叠床和收纳柜;或在教室配备使用可调节、可折叠的具有午休功能的课桌椅等,并将学生午休场所纳入今后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的必配设施。

杭州一所小学引入了可调节高度的课桌和可调节靠背倾斜度、带脚部踏板的椅子,可以实现相对舒适的睡姿。在教室大小和学生人数难以改变的前提下,这无疑是一个更现实的方案。但一套新课桌椅须1200元,可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全靠中央和各级财政来负担也不现实,不妨采取“财政负担一点,学生家庭出一点”的办法来解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