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睡”变“躺睡”好建议应该得到重视

作者: 曹灿辉

当下,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较长,让学生好好午睡,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现实中,不少中小学校受场地、器具等限制,采取的却是让学生午间在课桌上“趴睡”的方式,问题不少。

有人从专业角度指出,学生趴在课桌上午睡,会导致视力受损、眼球胀大、眼轴增长,对手臂、颈部、脊柱等身体部位也有影响,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而午间“躺睡”,却可以使人体与卧具产生更大的接触面,能够充分放松全身肌肉及神经等,好处很多。

让学生午睡好,是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期待,也是政策要求。2021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

中小学生午间“趴睡”变“躺睡”的建议,是一项充满温情的关爱工程,好建议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制度激励不能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不断更新学校建设标准和教育督导内容,将中小学生午睡环境建设纳入规划之中。同时,要加强保障中小学生午睡管理考核与服务机制,对中小学生午间“躺睡”工作开展系统调研,共同探索和优化解决方案,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尽快实现更高质量的午睡。比如,学校可充分利用现有普通教室,组织学生通过移挪桌椅以腾出空地用于铺设睡垫或者拼合桌椅等方式进行“躺睡”。又如,在舞蹈室、音乐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功能场所安装折叠午睡床,组织学生“躺睡”,等等。

当然,对于没有午睡需求和习惯的中小学生,学校也应因人而异,可在午睡时间开放图书阅览室、体育馆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发展特长,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编辑:王金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