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小学劳动课程的综合开发与实践

作者: 王雄

【摘要】智慧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小学生劳动教育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全面、多样、灵活的劳动课程学习资源和教育服务,帮助学生随时随地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的创新和变革,扩大了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了教育的效率和效果。文章主要探讨智慧互联网视域下小学劳动课程的综合开发与实践,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推动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智慧互联网;劳动课程;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8—0019—03

随着智慧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智慧互联网视域下的小学生课程革新也成了一种趋势。劳动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变革和需求不断变化,劳动课程也需要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

劳动教育不仅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如何适应智慧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劳动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智慧互联网视域下的小学生劳动课程的创新性实践也成了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顾文颖等主要进行了农村小学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提出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利用乡土资源的教育优势,综合利用乡土中的自然资源、非遗资源、农业资源,进行高质量的小学劳动教育[1]。杨志高等主要分析了目前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劳动素养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性[2]。马静等主要进行了“以劳育人”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提出了小学推进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策略,能给小学劳动教育的提升提供助力[3]。黄娟等主要进行了“以德育人”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提出了要将德育渗透进劳动教育课程,最终能够促进小学生劳动素养与德育水平的同步提升[4-5]。此外,提出了“以劳育德”的新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最新途径,为小学生的德育提供了强劲动力和精神滋养。

一、智慧互联网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

(一)小学劳动课程的内涵和作用

小学劳动课程是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劳动课程的内涵包括劳动技能培养、劳动知识讲解、劳动道德修养和劳动文化传承等方面内容。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劳动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器材、设备和材料,学会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和维修。二是劳动知识讲解。向学生传授劳动知识,如劳动的意义、劳动的方法和技巧、劳动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如认识到劳动的尊严和荣誉,鼓励学生勤劳、勇敢、自信、自立、勇于创新等。四是劳动文化传承。传承和弘扬劳动文化,如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传统文化传承、传统艺术品学习与实践等。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旨在通过实践与体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懂得劳动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喜悦和成果,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品质。

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劳动习惯和动手能力,提高自理自立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实现。其主要作用:一是培养劳动意识和价值观。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了解不同劳动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劳动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贡献。二是培养劳动习惯和动手能力。通过劳动实践,学生可以逐步养成劳动习惯,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也会有显著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三是增强自理自立能力。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技能,如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四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劳动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体力和耐力,缓解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五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劳动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二)智慧互联网视域下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新变革

1.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智慧互联网技术使得劳动教育课程变得更加普及和灵活,学校、家庭和学生多元一体化、网络化教育变成了现实,线上教育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在线学习平台以及多种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学生可以在家中通过网络学习。

2.定制化教育。智慧互联网技术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方式。通过AI和大数据分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进行劳动课程的学习,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教学内容,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教学内容的数字化。智慧互联网技术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便捷地获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将课堂内容制作成数字化的课件和视频,便于学生随时学习,家长也可以积极参与进来,通过数字化平台和学校一起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监督。

4.团队协作学习。智慧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学习机会。通过在线平台和社交网络,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去合作完成一件作品,分享学习资源和经验,并共同完成项目和作业。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多元化劳动内容。基于智慧互联网平台,学校可以通过与相关的企业、博物馆、少年宫等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劳动内容。例如,学校可以与当地的企业和社区组织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劳动项目以及力所能及的科技制作类项目;也可以和环保局、消防站等进行合作,开展环保、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虚拟博物馆、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虚拟传统文化传承技艺等平台完成在线劳动教育,也可以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练习劳动技能。

6.多维立体化评价体系。在智慧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可以在线引入家长、第三方平台等,采用科技手段加强劳动课程的评价体系,最终能形成学校、家长、同学、社会力量等多个维度的立体化评价体系。

二、智慧互联网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

(一)建立教学微团队,制订课程计划

建立教学微团队,制订课程计划是小学劳动课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一是需要组建一个专门负责实施小学劳动课程综合开发与实践的教学微团队,成员包括小学劳动课程教师、信息技术人员、学生代表等,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和研究教学方法,形成相互支持和协作的学习氛围。二是团队应该根据目前的信息化实际情况制订小学劳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细化课程计划,针对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长、教学重难点等制订课程教学计划表,建立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信息化平台。

建立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信息化平台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管理效率,平台应该具有良好的界面设计和人性化操作,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根据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特点和需求,确定平台的功能,如教学资源管理、课程设计与发布、在线交流、作业提交与批改、学生评价等。

(二)基于智慧互联网技术进行资源整合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包括教学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需要结合信息化平台,将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保证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例如,将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教学资源,如教案、试卷、课件、视频等进行分类整理,并上传到平台的资源库中,等等。

(三)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设计与开发

在新时代小学劳动课程综合开发与实践中,课程内容设计与开发是重要的环节。在课程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使课程内容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和实用价值。

(四)多维立体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课程实施阶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评价,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提供参考。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小学劳动课程的深层次综合开发将进一步深入发展,与最新的科学技术深入融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让更多学生能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体验到创新与实践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顾文颖.农村小学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2022(01):22-25.

[2]杨志高.当前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2(12):24-26+38.

[3]马静,张丽娟.“以劳育人”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22(30):12-14.

[4]黄娟,邢海侠.小学劳动课堂中德育渗透的融合分析[J].吉林教育,2021(34):83-85.

[5]郑伟.“以劳育德”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策略研究[J].教师,2022(35):24-26.

(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1]GHBZ023)

编辑:张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