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习作水平的提升方法

作者: 葛艳云

【摘要】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和方式,更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文章从对作文教学的思考和实践出发,以小学语文教材为探究对象,以兴趣为导向,对习作教学策略展开分析,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水平;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8—0101—03

目前,在小学生习作教学方面,为实现有效教学,学生要重视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不断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人生感悟。但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实践相对缺乏,能够用于表达的知识积累量和素材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有效开展习作训练,引导学生表达自我、抒发情感,促进其习作水平的提升[1]。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写作教学目标存在功利化倾向。作文应试化就会出现写作功利化的问题。传统作文教学中,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通常教学生按照高分作文固定模式写作,致使学生缺少内化的写作素材,缺少情境创设的情感体验,学生写出的作文一个样,甚至写不出个性特点来,这种教学方式就达不到习作教学的真正目标。作文评价方式也有问题,如果以应试的标准或高分来评判学生的作文,则急功近利,大多数学生都无法满足要求,导致写作自信心丧失,逐渐失去了写作兴趣[2]。因此,教师要减少对学生的思想束缚,引导学生自由、个性表达,作文评价标准也要跟上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2.写作内容存在局限性。一是教师往往规定好作文的题材,不能偏离,学生被动写作,无法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二是生活的局限,受到地域、年龄、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很多学生的见闻阅历、知识储备、思想认识不够丰富。所以,固定的范围使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受到限制。在构思作文时,学生只能循规蹈矩,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写作[3]。

3.写作教学方式单一。作文主要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掌握程度等进行评价,不仅涉及写字、阅读等内容,还涉及到了口语交际[4]。如果教师过多地讲解范文,以及对习作结构进行分析,则限制了学生大胆创新的思维。

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原本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训练后反而出现了想象的盲目性,在写作过程中很难融入自身的情感,仅仅跟随教师的引导去写作,导致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大减弱。

(二)原因分析

1.学生的写作兴趣易丧失。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的写作,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也就是说,作文是抒发自我想法的工具或载体,重点就在于表达自身情感。而学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太重的话,其表达能力及学习兴趣就容易丧失[5]。

2.学生的写作缺乏真情实感。我们知道,小学生年龄较小,对生活以及社会的感悟不深,导致作文存在内容单一、所言无物的通病,他们只能“东拼西凑”地组合文章,这样很难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来。

3.学生的作文效率低下。种种迹象表明:小学作文教学程式化是学生作文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一是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往往提出一个主题,并引导学生按照一个思路进行写作,或者提供范文要求学生仿写,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降。二是写作评价方式,教师如果只是简单打分,并未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学生写作漫无目的,并不能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二、习作教学对策

(一)以读促写,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朗诵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学生积极参与朗诵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语感,这对写作有较大的帮助。《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按照年龄分为低段、中段、高段三个学段,并按照接受能力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即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国别的文章,通过反复训练小学生的朗读,提升他们的语言感受、认知、输出能力、拓展思维,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不小的作用。

(二)游戏化教学,提升学生写作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一些新颖的多元化教学方式被运用在教学之中。语文是最具基础性和包容性的学科,与生活、娱乐、其他学科的融合性良好,容易创新教学方式,尤其是写作教学。如,把游戏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放松身心,参与体验,使写作更有真情实感,避免了闭门造车或瞎编乱造。但是,不是说做个游戏就会写作文,还是要讲究章法。如,三年级习作《一次有趣的游戏》。首先,在游戏前,不要告诉学生游戏的目的就是要写作文,避免学生对写作文产生恐惧和不满,降低参与游戏的兴趣和主动性,而且学生惦记着接下来要写作文,身心会处于紧张状态。其次,开始游戏时,有条件的话,可把学生游戏过程中的关键画面拍摄下来,做完游戏,观看拍摄视频,让他们观察刚才游戏中的动作、神态,进行语言描述,或谈谈心里的感受。最后,要求把这次有趣的活动写下来。一个学生在《一次有趣的游戏》作文里写道:大家一起玩画鼻子的游戏。第一个上去的是陈杰,老师先用围巾蒙住他的眼睛,在原地转了三个圈,他都不知道东南西北在哪,竟朝后面走去。东摸摸,西摸摸,同学们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他感觉不对,又朝前走去,终于摸到了讲台,可是把娃娃的鼻子画到嘴巴上去了,大家笑得更厉害了,陈杰解下围巾一看,自己也大笑起来。经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写出的文章既有趣又有生活气息。

(三)挖掘身边的资源,积累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重视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采集信息,进行归类整理以积累素材。如,教师以学生的个人喜好为切入点,鼓励学生阅读,鼓励大家分享阅读成果,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还可以选择符合小学生年龄段的新闻热点,以及正能量的对孩子成长有引领作用的事件为素材,会使学生获得参与感,符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日渐丰厚的素材储备可以焕发学生的写作愿望[6]。

(四)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情境,不仅能改变解读教材内容的教学方式,也能让学生在内容有趣、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内化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快速提升阅读感悟、语言积淀、行文思路等能力。如,笔者所在学校植被丰富,一年三季,鲜花不断。尤其春季,一片茂盛的樱花。秋季,一排金桂、银桂树,花开得更是引人注目。春天樱花开的时候,笔者就指导学生赏析叶圣陶先生的《荷花》,文本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了排比和联想的修辞,把荷花的美和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赏析完课文,笔者就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去观察樱花,从刚长出花苞到怒放再到逐渐凋谢,不断去观察;或找一找全开、半开、未开的花朵,看一看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有什么不同;或看看阳光下的樱花和风雨中的樱花有什么不同;或看看樱花和荷花的花瓣和花蕊有什么不同。以校园实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他们一下子就写出几百字来。秋季写校园里的桂花时,学生们已经不再需要教师指导,自己就会写了。有一位学生在《美丽的桂花》一文中写道:桂花就藏在这些茂密的绿叶间。一丛丛一簇簇,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半开着,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花蕊,美不胜收。风一吹,快凋谢的桂花从树上一片片飘落下来,花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五)赏析范文,揣摩写作技巧

通过传授学生相关写作技巧,使其了解字词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方式,并结合作文鉴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对此,教师可带领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来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认识,使其能够在作文鉴赏的过程中学到一些写作技巧,从而积累更多的写作知识。此外,重视阅读其实就是在强调阅读优秀作品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书刊及名著,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将本人最喜欢的、感悟最深的精彩词语、优美的句子、感人的片段摘抄下来,在自己今后的写作中加以借鉴。当然,只是摘抄也不行,学生还要对作品的构思、行文、技巧等加以揣摩,从而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综上所述,以兴趣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只要教师做教学的有心人,处处留意,时时用心,掌握策略,学生建立了写作自信,写出好作文更不在话下。排除了畏难心理,学生会更勤于阅读、勤于写作、乐于写作。

参考文献

[1]王飞.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31):40-42.

[2]马海红.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22(20):125-127.

[3]黄晓秋.如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上旬,2018(04):186.

[4]刘晓庆.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J].学周刊,2021(32):51-52.

[5]李小军.试析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上),2021(06):113-114.

[6]谭冰雁.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J].文渊(中学版),2020(07):91-92.

编辑:张慧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