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最优秀的人”从教应成为共识
作者: 强德平教育部实施“国优计划”,推动高水平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教师,让更优秀的人才参与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学生培养,对于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培养需要优秀人才。在以往的观念中,名校毕业生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多少有点资源浪费,但这恰恰是没有认识到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价值。基础教育是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起始阶段,是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品质、涵养学生人生志向的关键阶段,需要大量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进行引领和推动。“国优计划”选拔高水平高校学生并进行系统培养,无疑会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注入人才活力。
其次,教师培养需要双向选择。只有“乐教”“适教”的人,才有可能“善教”“优教”。从“国优计划”采用的两种选拔模式来看,无论是推免选拔应届本科毕业生,还是二次遴选非教育类研究生,都凸显出学生主动申请的“乐教”导向和严格程序考察的“适教”评估,这样的“双向选择”有利于保障教育培养的生命力。
最后,教师培养需要专业场域。从事教育事业,不能没有专业培养和实践历练。在对人生志向的摸索和选择过程中,不排除一些高水平高校的优秀学子逐渐产生投身教育事业的愿望。近年来,一些名校学子毕业后选择教育行业的新闻屡见不鲜,也反映出名校学子择业观念的转变。这些非师范院校出身的名校学子,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往往进入工作岗位才开始接触教育教学。“国优计划”为此类学子超前提供了专业成长和实践指导平台,有助于让“学霸”真正成为会学会教的老师。
总之,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吸引“最优秀的人”成为师范生,让“乐教”“适教”者受到系统的师范教育,毕业后长期致力于基础教育工作,以此推动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应该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共识。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