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作者: 王志【摘要】特殊教育学校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残障学生,是不同于健全学生的特殊群体,因此,思政课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树立残障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更肩负着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重任。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与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学校要立足实际,分析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现状,探讨如何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探究提升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特殊教育;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7—0047—04
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政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抓手,以树立残障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导向,以引导残障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思想品质为核心,促进残障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使其最终回归主流社会[1]。然而,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在思政教师配备、教师专业素养、对思政课重视程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笔者力图以师资队伍保障、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为突破口,探讨特殊教育学校应如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促进残障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健康发展。
一、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天水市6所特殊教育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和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
1.特殊教育学校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以天水市6所特殊教育学校为例,学校还没有把思政课摆到应有的位置,大多数学校都把思政课当作“副科”来对待,思政课的安排随意性大,思政课的教学工作往往由非专业教师兼任,有的由班主任兼任,有的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任。同时,因为学校思政课教师配备不够合理,缺少专业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不生动,因而思政课堂教学对学生没有吸引力。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全市6所特教学校中仅有1所学校有2名专业思想政治课教师,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思政教研组,组织开展思政课教研活动也比较少,有的思政课教师不愿意承担公开课教学,对思政课的督导检查也不够。有些特殊教育学校只有单独的培智教育,没有开设思政课,大都是借助班队会课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行为习惯教育。还有一些特教学校很少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导致残障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学关注不够,重视不够,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缺乏兴趣,存在思政课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2.特殊教育学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思想政治意识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调查访谈,在本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专门安排思政课教师参加各类思政课教学交流、集体备课、思政课优秀案例遴选及听评课等教研活动比较少,有的思政课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学校内部缺少针对思政课教师的专题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对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评价等方面没有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因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地域环境的限制,特殊教育学校思政课教师缺少与其他学校思政课教师相互交流学习的活动[2]。
(二)教师层面
1.特殊教育学校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对特殊教育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教师认为思政课教学对残障学生来说无关紧要,甚至有些教师对当前加强思政课教学工作,以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他们认为,只要教给学生语文、数学、生活适应等基本的文化知识即可,这导致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不高,思想政治工作浮在表面,教师思想认识与思政课教学活动不能够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甚至出现思政课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脱节的现象。
2.思政课教学流于形式,教学质量有待提升。特殊教育学校新课程改革较普通学校有非常大的差距,教学理念本来相对落后很多,在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和专业化发展方面更是重视不足,因此,教师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缺乏先进理念指导和新课改的理论支撑,教学观念陈旧,在备课、授课及课后反思方面都不够创新,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和加强。
(三)学生层面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对象一般涵盖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和智力障碍三类学生,有的学校是涵盖这三类的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有的则是独立的聋哑学校、盲校和启智学校。因面对的学生群体不同,对思政课教师的需求和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语言方面,聋哑学校的思政课教师要求能够熟练使用手语,盲校教师则需要掌握盲文。另外,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政课教师还应当具备一定基础的心理学知识。
二、特殊教育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
一直以来,特殊教育学校普遍实行九年一贯制管理模式,习惯的做法是按照小学建制配备教师和管理人员,主要考虑特殊教育专业和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的教师,很少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学校的思政课大多数都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兼任,这种安排思政课教师的做法长期存在,从客观上影响着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残障学生因不同程度的身体残疾,无法正确理解和处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内涵只是模糊的理解,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以多种方式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从当前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角度来看,特殊教育学校思政课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够有机融合,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组织开展创新性的活动比较少,思政课教学形式不够新颖、特色不够鲜明。
(二)没有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部分特殊教育学校还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认为学校的主业是抓课堂教学管理,抓学业质量提升,甚至认为思想政治课为“副科”,认为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抓“副科”会影响和耽误自己教学的“主科”工作,不同学校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以致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贴的不够实,个别教师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对抓好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思政教师队伍人员配备还需加强,教师专业素养还要持续提升,学校师生的思想认识需要不断强化。
(三)在思政课教师队伍教育管理上创新不强、方法不多
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不到位,成效不理想,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作用发挥不够,一些学校组织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不够,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方法形式单一,实践活动与创新性不强,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工作热情不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不强,“课程思政”作用发挥不明显,思政课教师在专业素养、思想政治素质及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等方面在新时代培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认识不足。
三、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以思政课堂为主阵地
要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政课堂为主阵地,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力军,以主题班团队会为主渠道,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专题有机结合,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浸润和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心灵,培养残障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养与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让残障学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3]。组织开展学校德育系列活动,在德育活动中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组织教师向新时代楷模学习等活动,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让教师充分认识到,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一的工作,而应体现在从课程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全过程之中,发挥协同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质增效。
(二)从学校思政教研工作中着力
一要注重思政课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素质的发展,不断加大师资培训培养力度,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观摩、实地考察、个人研修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驾驭和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使其在师德修养、思想政治课专业素养、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有大幅提升,教书育人的实效性显著增强。二要加强教育科研能力,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水平。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实际,成立思政教研组,利用本地区思政课教师名师工作室,有效发挥区域内特殊教育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思政课的指导作用,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交流研讨等教研活动。结合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学生的类型和身心发展特点,依据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设置不同部类和不同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要求,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强化思政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生活性、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体现学生与自我、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的内在整合,把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意识等多方面有机结合,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能力的提高融为一体。深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入探究适合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特征的有效教学方式,充分运用教育数字化、网络化等手段构建智慧课堂,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切实提升育人成效。
(三)积极创设思政课教师成长平台
一是在课程设置上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齐思政课程,开足思政课时,不随意增减思政课程。二是合理安排思政课教师。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实际,对于视障和听障教育的小学部,让班主任或者理论素养高的优秀党员教师兼任思政科教师,初中部和高中部应配备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对于培智,按照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没有设置专门的思政课,可以由班主任借助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引导各科任教师结合课程特点有机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即课程思政。三是让教师准确把握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不同学段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让教师正确理解思政课教学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思政教师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教育教学新方式,充分挖掘新时代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教学手段给学生以深刻的学习体验。学校要积极创设思政课教师成长的平台,有计划地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要把上好思政课,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作为一项基本要求,长期坚持。
(四)从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上统筹规划
学校应对思政课教师在专业化发展和评奖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大思政课题学科研究经费保障力度,提升思政课教师在校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障和稳定充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努力选优配齐思政课教师,全力打造一支政治理论强、专业素养好、教育情怀深、教学理念新、知识视野广、师德师风优、人格魅力正,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黄海钰,陈灿芬.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依据、内容及要求[J].中国教工,2020(16):14-17.
[2]刘勋燕.新时期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J].文化研究,2020(08):91-34.
[3]赵婀娜,丁雅诵,吴月.擎信仰之炬育时代新人[N].人民日报, 2022-03-19.
(本文系2022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思想政治专项课题“特殊教育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2]GHBZX139)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