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

作者: 冯晓莉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推进,各学科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面对数学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仍需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潜心研究、创新探索。在此,本文通过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新问题,针对问题探究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的途径,从而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初中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促使初中生将数学知识用于实践。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7—0096—04

在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借助信息技术探索教学新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初中生有效沟通,引导初中生更好地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提高初中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方法,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笔者分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结合实际探究相关教学策略。

一、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意义

1.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也变得多元,社会需要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能够在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发光发热的新型人才。所以,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需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数学学科而言,需要教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养,从而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符合新课改要求。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将自己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完美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积累大量丰富的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传授数学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进行多方面探究,尽快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新课改的重点要求,也符合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1]。

3.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前,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在一些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确定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逻辑性知识点有所增加,而新课改的要求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相符,需要教师充分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促使学生高效自主学习[2]。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有待更新。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有的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仍以传统的教学观念给学生讲解知识,单向输出知识,不注重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觉得初中数学学习难度不高,对教学内容的梳理不够用心、没有创新,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缺乏学习兴趣,难以全身心投入学习;也有一些教师只关注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区别对待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导致教学效果两极分化严重[3]。

可以说,在新课改背景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展教学,即使创新教学方案,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很好地将新教学方案、新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当中。如此,容易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在实际的数学解题过程中,学生难以发散思维,缺少解题思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采用多种方式解题,便能更好地整合所学知识点,快速正确地解题。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具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也可以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2.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新型教学设备和教学平台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部分教师不能很快适应并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没有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教学资源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课外书籍资料,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探索十分有限,对信息化技术教学设备和平台的使用频次较少,浪费了教学资源,这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不利于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3.情境教学不符合实际。在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法是当前教师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通过合适的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初中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4]。但是部分教师在情境教学当中,对情境的选取不符合学情实际,不够精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导致学生难以较好地把学习内容和情境教学结合,难以很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难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4.缺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初中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的时候扰乱课堂纪律,平时也不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主思考,缺乏创新理念,不愿意和其他学生共同探讨问题,遇到学习中的问题也不主动问教师,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教师、学生、学校长远发展[4]。

5.对初中生两极分化问题不够重视。初中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每一个学生不断创新思维,让学生懂得自主学习,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十分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成绩好的学生一般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比较高效,成绩差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弱,跟不上教师的教学速度,学习比较低效,如此,学生出现了两极分化。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消除两极分化很有必要,这样学生之间才会更好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5]。

三、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1.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比较陈旧,教学模式比较传统,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不是课堂的主角。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学情实际;有的教师灌输式讲知识,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掌握知识。从中可以看出,这样的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难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新课改的要求相悖。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新型设备和新型平台使用方面,教师应认真研究当前的学生实际学情,加强对新型设备和新型平台的使用培训,充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的设备,如智慧黑板等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等。

举例来说,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在网络教学平台找到丰富的教学素材,将找到的不同图形素材经过平移和旋转,呈现出多种形态,将相关内容制作成PPT,在课堂上给学生边讲解边呈现,形象地让学生学习理解图形是怎样平移和旋转的,了解中心图形的对称性。

2.选取合适的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用视频、图像、音乐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改善不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相关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帮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几何体,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了解到图形的丰富性,对学生的空间几何学习有很大帮助。

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找到相应的图形,然后结合内容制作出配有音乐的视频。比如教师找到关于天安门、东方明珠等图片、视频资料,把资料整合到一起,制作视频,在教学的时候,播放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的图形。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们思考:“里面的建筑物图形,熟悉吗?有没有看到过?”面对问题,学生互相讨论。教师还可以把建筑物图形拆分成不同的图形进行转化,让学生发挥想象,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发现其他相似的建筑物。如此,通过情境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高效、自主学习数学课本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在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相关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清楚地了解圆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圆形物体。教师可以在课前查找大量资料,把相关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多媒体展示,用提问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到自行车车轮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自行车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做成其他的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可以吗?”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带到学习中,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

4.重视学生差异,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师应注重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开展教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愿意学,懂得反思,能有效地取长补短。这样的过程,也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应充分结合书本知识和实践教学,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初中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重视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朱丽云.立足新课改,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2023(07):108-110.

[2]邵建兵.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11):29.

[3]李金伟,汪青青.初中数学教学误区初探[J].初中数学教与学,2020(12):08-09.

[4]孙玲.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读写算,2021(12):07-08.

[5]张艳红.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3(02):119-121.

编辑:彭雪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