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文化的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建设
作者: 王晨晨 林岚【摘要】志愿服务可以为校园文化注入更多的活力和文明,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目前,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存在项目单一、志愿服务缺乏持续性、影响力有限等问题。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建设要从明确品牌定位、建立品牌名称和形象、创新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志愿服务团队、推广品牌等五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志愿服务品牌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0—0054—04
作为社会文明重要标志的志愿服务事业,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需要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大学生。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高校图书馆也应承担这一重任。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通过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志愿服务品牌,可以更好地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教育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校园文化与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的内涵及关系
1.校园文化的内涵。高校校园文化是在校园内部长期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的综合,其内核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高校校园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内在动力与源泉,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文化价值引领[1]。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通过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高效合理的管理制度、开拓进取的校园风气、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等,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师生行为,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高校发展的内源动力。
2.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的内涵。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是通过志愿者的努力和服务,结合自身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特点和优势,创新服务内容、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并通过品牌建设形成的一种专属的志愿服务文化。这种品牌不仅反映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特色和优势,还代表了高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传播品牌形象、提升服务标准、培养服务团队、创新服务形式等的有机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一种既传统又富有个性的服务品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不仅可以提高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和影响力,还增强了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3.校园文化与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的关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校园文化志愿服务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2]。同样,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成为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高校图书馆与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融合、互动的重要形式,也反映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用户的需求与特点。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能够与校园文化互为补充、相互促进。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传递了积极向上、热情主动、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活力和正能量。图书馆志愿者是推动我国文化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进新时代文化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生力军[3]。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基于校园文化,反映了高校文化的特点和优势。校园文化是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的基石,为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同时,校园文化为服务对象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服务环境,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更好地推进志愿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的建设亦需要充分理解和融入校园文化,并持续为其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二、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的意义
1.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高校图书馆可通过组织志愿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服务他人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志愿者们在服务过程中不仅能亲身体验和传承高校文化,还能挖掘和发现高校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促进高校文化传承和发展。
2.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是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志愿者的参与和服务,图书馆能够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同时,也让读者对高校图书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信任,进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使高校图书馆的品牌形象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3.培养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建设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志愿者综合素质。在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和沟通等能力,还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同时,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加强志愿者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领导力、服务意识和文化素养,以此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和品牌形象,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三、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可以促进图书馆发展和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实践有遍地开花的趋势,在各类阅读推广活动、空间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志愿服务都发挥了重要作用[4]。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服务项目单一。一方面,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志愿服务项目类型和形式比较单一,往往只围绕馆内相关工作展开;部分志愿服务项目过于单调,缺乏创新性和开拓性,没有根据志愿者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分工,容易使服务变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志愿者的潜力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单一的志愿服务项目也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部分学生虽然具有志愿服务精神,但是由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志愿服务项目,缺乏参与动力和兴趣,导致参与度不高。
2.志愿服务缺乏持续性。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志愿服务往往是季节性的、短期的,很少能够形成持续性的志愿服务体系,导致服务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志愿服务时,因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无法对志愿者有效管理,导致志愿者缺乏指导和监督,无法及时纠正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得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同时,志愿者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如果缺乏及时的支持和帮助,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孤单、无助和失落,从而降低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3.影响力有限。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往往只有在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时才会对外发布相关信息,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宣传和推广,导致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志愿服务项目宣传往往只局限于一些简单的海报或社交媒体发布,宣传渠道单一,无法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同时,宣传内容往往只涉及志愿者的参与时间、地点和服务内容等基本信息,缺乏对服务项目的特点和意义的介绍,无法提高学生对志愿服务项目的关注度和理解度。
四、基于校园文化的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建设路径
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的建设需要融合校园文化,通过将校园文化融入志愿服务项目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校园文化,促使他们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也可以为志愿服务项目赋予特色,提升志愿服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出具有高校文化鲜明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图书馆志愿服务在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1.明确品牌定位。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化资源存储、传播与利用的中心,在定位和建立与之匹配的志愿服务品牌时,应结合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学科特点,探索如何将图书馆志愿服务的理念、价值与校园文化元素相结合,从而建立与之匹配的志愿服务品牌。首先,应全方位了解学校的历史、发展、办学理念、文化传统等,分析学校的文化系统。其次,结合学校一流学科的发展方向、目标和特点,考虑如何将图书馆的志愿服务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图书馆的规模、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等实际,确定志愿服务在高校图书馆中的核心价值。例如,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科研合作、社会实践等,从而确定志愿服务品牌的目标和定位。
2.设计品牌名称、标识和形象。为建立一个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志愿服务品牌,首先应通过调研了解学校内外对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的认可度和期望值,结合对校园文化(包括学校历史、校训、校歌、学科特色等)的理解,选择能体现图书馆服务特点和品牌价值的品牌名称。在设计品牌标识和形象时,采用能体现品牌名称所蕴含的意义、服务特点和程序性的设计元素。例如,利用象征图书馆建筑的几何形状、书本或者书架等的符号、颜色、组织形式等元素,创建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视觉形象。作为品牌标识的元素,形成可视可感的品牌识别度和特色。为志愿服务队伍设计并配发志愿服务队物品,包括服装、腰带、帽子、文具等与品牌标识配套,不仅可以提升志愿服务队伍的凝聚力,还可以展示传播品牌形象。
3.创新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志愿服务项目时,可以先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对志愿服务项目的需求,以及希望参与的活动类型和形式。再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图书馆特点,选择合适的主题,并为其提供科技产品或应用软件的技术支持,降低志愿服务项目的操作难度和推广成本。服务项目应当具体、可操作,要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志愿者的能力和兴趣,同时也要考虑服务的可持续性和效益。服务项目的落实需要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主体作用,鼓励志愿者参与服务规划、执行和评估,提高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创新志愿服务项目的形式和内容,如文艺活动策划、公益活动组织、科技创新项目等,加强与校园文化融合,增强项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培育志愿服务团队。优秀的志愿服务团队是品牌建设的核心力量和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首先,在招募志愿者时,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团队的宗旨、工作内容及其意义,吸引他们参与志愿服务。招募志愿者的标准也应当明确,要充分考虑志愿者的素质和能力,确保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其次,建立规范的组织管理机制,制订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条例、流程和规定,明确每个团队成员的职责与权利,规范服务标准。再次,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服务技能、服务礼仪、服务意识等各个方面。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志愿者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服务,从而提升其服务质量和现场管理能力。最后,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评估应当定期进行,以了解服务的效果和问题。同时,及时反馈,收集相关数据,制订反馈机制和评价标准,评价和表彰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以增强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主动性,提高志愿服务品牌的服务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5.推广品牌。推广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需要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线下推广活动宣传品牌,比如讲座、推销活动、宣传展示摊位等。同时,也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志愿者的实践经验、服务照片和精彩瞬间等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在宣传过程中,通过与学生会、社团、班级、学院等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合作项目,增加品牌曝光度和影响力。借助线上和线下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的场合和平台上推广品牌,提高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为了增强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的宣传效果,建议将品牌名称、标识和形象应用于宣传材料制作中。例如,海报、宣传册、宣传视频等,让更多学生了解品牌服务和志愿者工作,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提升服务品牌的影响力,并为志愿服务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可以将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并且充分体现高校文化的特点和优势。校园文化相关的主题和活动可以用于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不仅有助于促进高校文化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还能够培养志愿者的综合素质。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品牌建设需要管理者在顶层设计时,全面规划,并通过品牌标识、品牌文化建设、品牌推广等方式,形成有辨识度和信誉度的品牌形象。同时,创新服务项目,全面提高志愿服务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确保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的连续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严敏,邓欢.试析高校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35-37.
[2]刘芳.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以全运会文化志愿服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08):49-52+ 64.
[3]良警宇.中国青年文化志愿服务的实践与创新[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01):19-27.
[4]张晓静,邵剑彬.“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再思考——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20(05):113-117.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