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引入游戏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李丽娜【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建设中应用游戏是指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探索,依托学生的兴趣范围进行内容创新和形式转变,在游戏化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知识渗透度。文章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游戏相融合的背景及实际教育路径进行探究,探索小组合作游戏、实践游戏等多样化的游戏在学生实际学习中所发挥的催化作用,辅助学生在游戏的融入中增进学习兴趣,提升核心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游戏;重要性;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0—0058—03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将具体的知识理论教学和学生的日常游戏割裂开来看待,但随着近年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发现小学教学应当更具有生活气息和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在语文海洋中探索的乐趣,而将游戏合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中热爱语文知识,培养自身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游戏的背景及重要性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游戏的背景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双减”教育政策,“双减”对小学语文的实践意义,不仅在于通过日常教学任务的调整来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压力,更在于通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提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从主观上降低学习压力。而要做到这一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看到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游戏,并将这些游戏合理地应用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游戏的融入,让整体的语文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进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的主观观念[1]。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游戏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这不仅是因为课堂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更是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兴趣探索出适合自身的语文学习模式,所以经常出现课堂走神、跟不上课堂学习进度的问题。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融入游戏,不仅能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也能从学生角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厌学心理,引导学生逐渐探索出适合自身的积极学习模式。
2.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并不能紧紧围绕课本内容开展,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互联网时代教育行业发展的需要,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拓展和创新。以游戏形式对各种内容进行拓展,将各种丰富资源以趣味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拓宽学生学科视野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2]。
3.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游戏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不仅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也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在课堂上合理引用各种游戏资源,不仅能让教师看到学生的实际需要,还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学习的意义,这既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也是教师教学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游戏的实践路径
(一)进行小组合作游戏,营造融洽课堂氛围
小组合作是语文课堂中经常应用到的一种教学形式,但在传统的小组合作中,教师很少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游戏学习,往往是在临时性的小组中进行知识性思考,缺乏一定的启发性和鼓动性,也很少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传统小组合作的缺点,进行课堂教学工作的创新,将游戏融入学生的小组合作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种课堂游戏,通过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带动课堂的积极活跃氛围,让更多学生在参与小组游戏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渗透,从而提升整体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少年闰土》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模仿类游戏,根据课本中提供的插图和各种描写细节,模仿闰土刺猹时的动作和神态,并且在模仿游戏的基础上感知内心的模仿心理,分析这些动作和神态体现了少年闰土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模仿游戏感悟。这种游戏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能够让学生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游戏实践,也能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模仿、互相纠正,调整自身知识学习的状态,进而培养学习能力。
(二)开展游戏竞赛,开拓赛道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将游戏合理地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在局部班级的课堂学习,更要融合不同班级乃至不同年级的游戏融合情况和语文学习实践情况,要让学生通过游戏在语文学习中交到朋友。并且这种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游戏竞赛,也能开拓不同的趣味赛道,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游戏参与从多个层面获得积极的回应,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将课堂游戏学习习惯带到生活中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在面对其他班级、其他年级的游戏好友时,提升自身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培育语文学习综合素养,形成正确积极的学习观念。
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草船借箭》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结合其他班级的学习进度,以名著为主题,在整个年级范围内开展趣味游戏竞赛。竞赛可以包含不同的赛道,比如演讲游戏竞赛,学生可以通过对于名著中不同人物和不同情节的有感而发为主题进行演讲;比如辩论竞赛,由教师组出辩论题目,学生可以自由组队,选择正方或反方,再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等,模拟较为正式的辩论游戏,在辩论中感悟名著的写作手法和表达出来的情感。这些不同游戏的开展能够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达到以文会友的游戏目的,也能让学生通过不同游戏的参与,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名著学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拓展实践游戏,开展研学活动
有的人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在如今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只有聚集全社会的教育合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融合,也要通过社区内实践游戏的拓展来实现。教师要与学校所在社区取得密切的合作,通过各种游戏研学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区,与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认识到自己生活中包含的各种趣味因素,逐渐培养自身发现美的眼睛,以及在生活中探索和学习的习惯。而对于拓展研学活动与开展日常的课堂教学而言,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设计精力和交流精力,这对教师的教育素养而言也是一种挑战。
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时候,可以结合植树节、劳动节、国庆节等不同的节日主题,与当地社区进行密切联络,开展研学活动。在研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趣味游戏拉近学生与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主题的开展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更多知识。比如,可以通过让学生担任小消防员、小警察等使其感受职业的辛苦之处和伟大之处,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在社区实践游戏中感悟生活的魅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实践能力。
(四)发挥家庭游戏的重要补充作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阵地,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将游戏融入教育过程中时,也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发挥。只有学生家长这一重要教育主体,在家庭教育中认识到了游戏的重要作用,真正将游戏融合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才能对日常的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补充,让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积极将游戏融入自身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游戏学习观念,进而在游戏中提升、学习和拓展。而这一工作也需要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形成密切的沟通和积极的共识,这不仅考验着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也考验着教师对当代各种沟通工具的应用能力,只有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且对于各种工具的应用能力较强时,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蟋蟀的住宅》一文时,就可以提前与学生家长取得积极的沟通,分享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态,并且引导家长通过恰当的家庭游戏,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良好的补充。比如家长可以利用饭后闲谈的时间带领幼儿共同前往公园或昆虫园,观察蟋蟀并通过互联网相关知识的探索,共同了解蟋蟀以及其他昆虫的各种习性、叫声等。家长还可以在家庭中开展小游戏,通过昆虫鸣叫的音频播放判断不同昆虫的种类,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对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补充作用,并且培养学生对各种生活知识的探索兴趣。同时,学生家长也能通过各种形式将学生的家庭游戏实践情况反馈给教师,从而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游戏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何颖.小学语文“零起点”教学:现实困境、价值澄明与达成路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03):59-63.
[2]彭德正.前景化语言的表征、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01):52-57.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