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作者: 李慧莉

【摘要】数学区域中的学习活动是幼儿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幼儿的数学区域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当前在幼儿的数学区域活动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急需解决,数学区域所发挥的教育价值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有教育价值的环境创设、适宜的材料投放、科学的指导,以及有效的评价等对数学区域活动提供有效支持,让数学区域的教育发挥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数学区域;学习活动;支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0—0069—04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1]。数学区域是教师利用班级教室的空间布局,规划出一定的场地,通过环境布置、材料投放等为幼儿提供的一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平台。这是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的平台,也是最能体现个体差异、满足不同水平幼儿发展的形式。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教师对于幼儿在数学区域学习活动中的定位不清晰,对如何给活动中的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持很困惑,导致并没有最大化地发挥数学区域对于幼儿数学学习的作用,让班级数学区域沦为了无人问津的“摆设”。教师要如何支持幼儿的数学区域活动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幼儿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现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2]但是在实际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并没有做到以上的三个身份,尤其是对幼儿数学区域活动中的支持与引导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对幼儿数学区域活动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与评价等方面,虽然在实际工作中都知道自己的职责与任务,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对数学区域环境创设的价值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幼儿来说,环境的教育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创设良好的环境,可以说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本身就是幼儿的教科书和良师。数学区域环境的创设是有灵魂的,不是无意识或无目的的杂乱行为,每一个事物的呈现,每一种表现方式,每一处空间的使用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或理论支撑。数学是一个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通过简单传授让幼儿理解掌握是很困难的,也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方式,这时候环境潜移默化的启蒙就显得很重要。教师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支持他们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仅要丰富、安全,还要蕴含教育价值。一个杂乱无序、没有内在逻辑的环境是不利于幼儿进行数学学习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看到教师创设数学区域更多是为了任务,对数学区域环境的重要价值没有深刻认识。

(二)教师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站在和幼儿平等的地位与幼儿进行对话,要充分地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总是容易以一种俯视者的态度对幼儿的学习过程进行“指手画脚”。尤其是对于数学活动教师更是急于牵着幼儿找答案,不给幼儿尝试、试误和探索的机会。我们时常会看到幼儿在进行数学区域的游戏时,旁边总会有个声音一直在说:“你做错了”“不是这个样子”“你看是这样的”……抑或者,教师完全无视幼儿的活动,数学区域活动只是漫无目的的游戏,即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有探索行为发生了,但对于探索的结果也是无法分辨结果。对于严谨的数学学习来说,这样很容易导致幼儿习得错误的经验。这两种状态都不是幼儿数学区域活动时教师应有的状态,但这却是当前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常态。教师偶尔一两次的介入,也只是处理区域活动中幼儿产生的矛盾问题,很少就幼儿的探索与学习行为本身进行指导。

二、幼儿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策略

(一)创设有教育价值的环境

数学的学习不仅局限在材料上,区域环境的暗示、区域规则的约束,各种材料的收纳、整理、摆放都有数学知识的存在,都是良好数学学习的契机。作为教师,应该重视这些看似细小却至关重要的教育细节,应把它们作为重要的教育媒介。创设一个有教育价值的环境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要有暗示性以及隐性价值。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其学科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多是兴趣的培养、思维的启蒙[3]。因此,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充满数学趣味的环境是有利于激发幼儿探索兴趣的,通过环境的打造也可以让幼儿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以及其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区域环境的创设一定要考虑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要能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的欲望,用环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启蒙数学思维。

2.制订区域规则。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兴趣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数学思维的启蒙。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包含了规则意识的养成,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遵守规则,明白规则的约束力,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会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区域规则的人数对应、材料的整理归类,都隐藏了各种各样的数学知识与思维,教师在创设数学区域环境时,这些教育细节都应该被加以思考与重视。

3.区域材料收纳整理要蕴含教育价值。养成良好的收纳整理习惯是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一面,而数学区域的收纳整理就尤为重要,它不仅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途径,还是幼儿进行数学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4]。区域材料的合理分类、有序摆放、正确拿取等都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数学知识,是对各种数学知识的渗透与运用。因此,一个分类明确、整齐有序的区域材料摆放环境是幼儿进行数学学习的必备环境。

(二)投放适宜的材料

数学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操作材料是核心因素[5]。作为幼儿数学区域活动的载体,材料是引发幼儿数学探究和自主体验的重要物质基础。已有研究也显示,区域材料投放适宜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质量。因此,在幼儿的数学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是幼儿高质量数学区域活动的基础。数学区域材料的投放要多角度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材料的投放要能促进幼儿数学认知、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数学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基于以上各种条件,在幼儿数学区域材料的投放上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材料的投放一定是在了解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的,一旦脱离幼儿的现有水平与兴趣需要,那投放的任何材料都是没有意义的,是不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材料提供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具有一定挑战与发展的可能,这样才有助于幼儿的发展。

2.多提供低结构、生活化的材料,尽可能一物多用。杨芬在研究中指出:低结构的材料能让材料以最本质的形态出现,让幼儿能集中精力探究材料的玩法[6]。低结构的材料是有助于幼儿探索出多种玩法,根据自己的想法不断进行发展的材料,给幼儿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可能。另外在材料的投放上要多考虑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材料,这样的材料来源于幼儿生活经验,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并梳理经验,同时让幼儿将获得的经验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3.提供充足有趣且安全的材料。材料有趣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充足的材料才能让幼儿尽情地操作与探索,只有进行充分地探索与尝试才能促进幼儿数学经验的获得[7]。但这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材料安全、幼儿操作环境安全的基础上。因此,数学区域一定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有趣且安全的材料,支持幼儿的发展。

4.材料层层递进,体现个性差异,符合不同个体的发展需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发展速度和达到某一水平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在幼儿数学区域材料的投放上一定要考虑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提供层层递进、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求的各种材料,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1.注意介入的时机与方式。在幼儿进行数学区域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做到“管住手”和“闭住嘴”,允许幼儿对材料进行充分地操作和探索,即使幼儿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教师也不要盲目干预,允许幼儿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试误也是幼儿进行探索学习的一个过程。要适当地支持、引导幼儿,但绝不能直接干涉或武断打断幼儿的探索,要允许错误的发生。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也不要马上去帮助解决,而是多鼓励幼儿自己解决,当幼儿无法解决时,教师可以进行辅助与引导,切不可直接替幼儿解决。

2.注意指导的形式与策略。教师在对区域活动进行指导时,一定要明确自己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给幼儿提供支持,切不可以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指挥幼儿,要与幼儿一起尝试探索,引导幼儿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8]。一定要遵循幼儿的主体地位,提供语言、互动等多种形式的支持。

(四)形成有效的评价

全美幼教协会(NAEYC)曾指出:“在高质量的早期儿童保教项目中,适宜的儿童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有效的评价是幼儿进行数学区域活动经验提升与迁移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完整的数学区域活动一定要有评价的过程。

1.评价要对幼儿本次的活动结果进行经验上的梳理与提升,帮助幼儿将所获经验在生活上得到迁移。有研究指出:“儿童的已有经验是经验的生成基础,儿童在经验获得过程中,每一次新的经验都整合到整体的经验当中。”[10]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幼儿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与总结,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将其与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整合,让幼儿将整合后的经验运用到今后的生活问题解决中,做到学以致用。

2.评价要能激发幼儿下一次活动时进一步深入探索的欲望。幼儿的经验不是割裂的、跳跃的,它是一个连贯的、持续的整体,他的每一次学习、每一次经验获得都会为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发幼儿下一次进行活动时的探索与欲望,让其能得以不断延续与发展,帮助幼儿在经验上得到不断提升与进步[11]。

数学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与其环境、材料的不断互动,进而探索物体中所蕴含的各种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促进幼儿数学能力发展和数学思维启蒙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一定要抓住数学区域活动对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价值,通过有教育价值的环境创设、适宜的材料投放、科学的指导与有效的评价,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经验,为幼儿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胡诊,于子丽.美国幼儿教育“教学策略评价体系”简介及应用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01):37-43.

[3]贾宗萍.基于幼儿经验谈数学区域活动开展的原则[J].幼儿教育研究,2020(04):28-29.

[4]李海雁.大班幼儿数学区域学习活动的支持性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9):30-33.

[5]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87-288.

[6]林滢.数学核心经验指导下的区域活动材料生活化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41-43.

[7]王微丽,霍力岩.幼儿园数学区材料设计与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19-22.

[8]杨芬.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20(04):12-15.

[9]翟向斌.例谈幼儿数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艺术[J].理科爱好者,2021(10):09-11.

[10]赵晓语.数的种子在发芽——浅谈幼儿园数学区域游戏的构建策略.幼儿教育,2020(05):30-32.

[11]张博楠.游戏化学校理念驱动下的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以数学区角玩具材料应用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编辑:王金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