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运用
作者: 张丽红【摘要】手指游戏以随机性强、丰富多样的特点,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有着其他游戏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巧妙地运用手指游戏,可以帮助幼儿轻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文章结合笔者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及经验,从手指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户外活动、亲子活动以及一些琐碎日常中的运用案例,阐述了手指游戏的作用及具体运用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手指游戏;一日活动;特点;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0—0111—04
游戏作为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最受幼儿青睐的。因而要把游戏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1]。可以说,幼儿就是在游戏中成长起来的,游戏是他们探索和认识世界的第一把密匙。游戏中,幼儿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学会了和同伴交往,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自我保护,而且可以建立起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品质[2]。
一、手指游戏的特点及价值
手指游戏是一边有节奏有韵律地说儿歌,一边用双手做出相应动作的游戏。相比于其他游戏而言,随机性强,不受场地的限制。教师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3]。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身体的大脑。”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指尖上的。”而幼儿手的动作的发展主要是精细运动的发展,它包括手眼协调、手指屈伸等局部动作,手指游戏正好能满足这些发展需求。作为游戏的一种,手指游戏除了具有游戏“寓教于乐”的共性,还具有随机性强、丰富多样、信手拈来的独特之处。玩手指游戏的时候,即‘一手动而全身动’,幼儿一边念着儿歌、一边做着和儿歌内容统一协调的动作,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记忆力以及节奏感、韵律感都得到了训练[4]。手部动作会随着儿歌内容的改变而变化,儿歌或朗朗上口,或韵律十足,或生动有趣,或充满知识性和教育性,同时加上丰富的表情,尽显手指游戏的独特魅力,这些都对幼儿视觉、听觉、触觉、语言能力以及与同伴间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扮演着多重角色的幼儿教师,巧妙地把手指游戏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户外活动、亲子活动和琐碎的日常(例如入园、离园、如厕、盥洗、课间休息、喝水、进餐等活动),能增加幼儿一日活动的趣味性,有效减轻负担,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
二、手指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1.巧妙运用手指游戏,帮助幼儿建立一日常规。幼儿园的每日活动不仅包括必不可少的集体教学活动和户外活动,还有入园、集体做操、如厕、盥洗、进餐、午睡、离园等诸多琐碎的、常规的生活活动。首先,在班级常规活动中,巧妙地利用手指游戏是教师最轻松、幼儿最乐于接受的,对班级常规建立也是非常有效的,即把班级常规渗透到儿歌中,然后以手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例如,每天入园时幼儿因为刚从睡眠中醒来,与父母分开,常常表现出情绪不高、不稳定,甚至哭闹的情况,此时教师可以借助生动有趣的手指游戏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大多数幼儿会被其吸引,很快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入园后出操前的一段时间也可以组织幼儿玩手指游戏,如“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的小手最可爱。”每个幼儿都是渴望被教师关注的,教师在游戏中说出他的名字,拉拉他的小手,都是一种很好的抚慰。这样既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也有助于增进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再如,组织幼儿餐前便后洗手时,很多幼儿会去玩水,不能按要求回到座位上,这时教师可以借助手指游戏——“洗手歌”,引导他们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并让他们及时回到活动中来。“小白袖,小花袖,洗手之前挽挽袖,搓一搓,揉一揉,洗完快快往回走,拍一个巴掌啪啪啪,拍两个巴掌啪啪啪啪啪,我听,我听,我的小手最干净,我听,我听,我的小手最安静”,还在玩水磨蹭的幼儿一听到有趣的手指游戏开始了,就会迫不及待地参与进来。再如,在餐前可以组织幼儿玩“吃饭了”的手指游戏,让儿歌中慢慢吃饭的小兔、安静吃饭的小猫、一手扶碗一手拿勺的小鸭成为幼儿吃饭的榜样;餐后可组织手指游戏“小鸡娃”,教育幼儿餐后要擦嘴,保持安静,不剧烈运动;还可利用“手指睡觉”的游戏帮幼儿养成睡觉前安静的良好习惯:“老大睡了,老二睡了,大个子睡了,老四睡了,小不点儿睡了,大家都睡了。”再说说幼儿教师比较头疼的离园问题,晚饭过后的离园期间,幼儿处于情绪兴奋状态,教师的精神已处于疲惫状态,还要为幼儿整理衣服,整理队伍,打扫卫生,此时选择一个有趣的手指游戏,就能即刻把嘈杂的吵闹变成有声有色的表演,同时幼儿的焦躁情绪也会在游戏中得到安抚。总之,手指游戏能有效帮助幼儿建立常规好习惯,让他们在灵动的游戏中变得懂规矩,讲规矩,从而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2.巧妙运用手指游戏,高效完成教学活动。首先,用手指游戏导入课堂。在一节完整的教学活动中,导入部分至关重要。导入既要自然地切入主题,为教学活动做好铺垫,而且还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其实一个小小的手指游戏就能很好地为教学活动完成铺垫。例如在社会活动“秋天”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做“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好像一只蝴蝶,空中空中追追”,帮助幼儿初步认识秋天。再如,在感知方位的数学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小鸟小鸟住在树上,小田鼠小田鼠住在树下……”的手指游戏,既有效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同时又是新知识的巧妙导入。
其次,用手指游戏调节幼儿注意力,缓解其在学习活动中的疲劳感。3-6岁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需要不断地提醒和引导[5]。当教师发现幼儿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时,完全可以将教学活动暂停下来,此时引导幼儿一起做一个简短有趣的手指游戏,使幼儿学习活动中的疲劳感得到缓解,再巧妙转换到之后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经过休整,注意力就会得到有效延长。例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注意力不再集中,可以引导他们玩“休息休息”的手指游戏:“嘘!闭上眼,摇摇头,我休息了。哇!睁开眼,坐端正,我睡醒了,洗脸洗脸,刷牙刷牙,走走走走,来到幼儿园,听见铃声响,我要上课了”,这样幼儿的注意力就会被重新调整过来。
最后,把手指游戏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让它为完成活动目标服务。很多手指游戏对应的歌谣不仅充满趣味性,而且充满知识性,这样的手指游戏就可以作为教师传授相关知识的手段,也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本身或者对教学目标的巩固训练和延伸部分。比如手指游戏“左手右手”:“我伸出左手去,我左手收回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我左手收回来;我伸出右手去,我右手收回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我右手收回来”。这个手指游戏在数学活动中教幼儿区分左右时就能派上很大的用场。再如,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一个手指头,变成毛毛虫,两个手指头,变成小白兔,三个手指头,变成小花猫,四个手指头,变成小蝴蝶,五个手指头,变出一只手,这一游戏可以运用于小班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对5以内的数有初步的感知。此类手指游戏符合作为知识传授手段的要求,尤其在小班幼儿教学活动的组织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3.巧妙运用手指游戏,轻松指导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户外活动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对幼儿参加教学活动之后的调剂。幼儿每日户外活动不得少于两小时[6]。在相对幽闭的活动室走入开阔的大操场,幼儿此时此刻是兴奋的,向往自由的。但是自由兴奋的幼儿是最难驾驭的,教师此刻喊破嗓子,他们也听不到。如果此时教师选择一个有趣的手指游戏,让控制力稍微强一点的幼儿带头来做,其他幼儿就会三五成群地相继回到队伍中来。“金锁银锁咔嚓一锁,大门开了,老师来了,全体起立,做早操,一二,一二,一二,跑步走,立定。”此时手指游戏的巧妙运用,使教师从生硬的命令和大声的呵斥中解放出来,使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有了规则意识,让教师在活动的组织中收放自如。
4.巧妙运用手指游戏,组织趣味亲子活动。亲子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是家长参与当下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实现家园共育的桥梁[7]。通过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幼儿教师的一日工作,可以看到孩子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种种表现。开展亲子活动,既满足了幼儿依恋父母的情感需要,也给家园共育提供了舞台。但亲子活动的组织向来是教师的难题,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幼儿,当他们的父母来到幼儿园,他们就变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尽显种种任性。此时如果组织一个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手指游戏,家长们的注意力就会从单纯关注自己孩子上转移出来,幼儿也会产生和父母共同游戏的幸福感和存在感。例如,可玩“土豆土豆”的手指游戏:“土豆土豆心心,土豆土豆背背,土豆心,土豆背,土豆心心背背”,幼儿的小手拍着父母的大手,大家一起说着生动有趣的儿歌,其乐融融,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整个亲子活动中最美的色彩。
三、手指游戏运用的注意事项
1.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由易到难的游戏。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是呈曲线上升、循序发展的过程,尤其小班幼儿的手指小肌肉群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运用手指游戏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即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游戏内容。小班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节奏感鲜明的,歌谣呈短句、朗朗上口的游戏,到了中班和大班阶段,可以相应地增加动作强度和内容难度,还可以在游戏形式上从一人游戏变成两人或三人互动游戏。
2.要经常变换游戏花样,让幼儿保持新鲜感。幼儿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教师要为他们创造尝试探索新事物的机会。当他们对一个手指游戏很熟练了之后,专注力就会下降,只有不断教授新的手指游戏,才能重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勤学新内容,常变新花样,或者新旧游戏交替运用以刺激幼儿的求知欲,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3.要根据教育需要,随机选择游戏内容。手指游戏内容丰富,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比如在常规训练时,有很多以餐前、餐后、站队等礼仪常规为内容的手指游戏,教师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再如,每天下午离园准备的时间较长,幼儿相对比较急躁,注意力已经分散,教师既要组织和帮助幼儿整理衣帽,而且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情绪状态,这时教师想要幼儿立刻安静下来,利用手指游戏就能一蹴而就。比如,可和他们一起玩“小鸟小鸟住在树上,小田鼠小田鼠住在树下……小鸟和小田鼠在说悄悄话”,幼儿进入游戏情境,立刻就能进入“说悄悄话”的安静状态。在把手指游戏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入部分时,也可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歌谣,创编动作。
4.游戏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在幼儿已经学会某个手指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某个幼儿来当小班长,让其成为游戏的引导者,这样既锻炼幼儿的胆量,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要适当增加一些两人或三人之间可以互动的手指游戏,不仅锻炼幼儿自身的语言能力和自身协调能力,还能有效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帮助他们从小树立合作意识。
5.教师要成为手指游戏的开发者和创编者,同时要有意引导幼儿参与创编。创新意识是新课标对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同时激发幼儿创新的潜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对每位幼儿教师的期望。比如当教师发现幼儿在熟练了手指游戏:“一只孔雀飞来了,你好,你好,玩呀玩,玩渴了,喝水……”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引导幼儿把孔雀换成其他动物,“一只兔子跳来了,你好,你好,玩呀玩……”,既补充了新的手指游戏,又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体会到参与创编的乐趣,满足了幼儿的成就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教师自身也要做有心人,在教育教学和日常活动的组织中,成为手指游戏的开发者和创编者,以补充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对手指游戏的需要。
综上所述,手指游戏运用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手指游戏,能帮助幼儿轻松建立常规好习惯,增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度和亲密度。在运用过程中只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手指游戏就能很好地为教师服务,为幼儿健康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0.
[2]范明丽,朱学英.幼儿游戏与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3]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刘玉莲.浅谈手指游戏对幼儿教育的教育价值[J].黑河教育,2015(01).
[5]陈帼眉.幼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6]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7]叶淑娟.浅谈幼儿亲子活动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11).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