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实践探析
作者: 白汉国【摘要】2021年9月1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甘肃已于2021年秋季学期启动新高考改革。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将在2024年迎来“新高考”。新高考背景下,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行“3+1+2”模式,“3”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为统一高考科目;“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即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一门,“2”即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两门。新高考模式的转变,主要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做出的重大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着眼于学生学科成绩的提升,忽略了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虽然成绩较好,但是综合素养相对较差。为了改善传统教育的现状和弊端,就必须从课堂教学改起。文章将借助课堂教学实践,探析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型问题。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教学理念;教学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3—0075—03
2021年秋季入学的甘肃省高一新生即将进入新高考模式,即“3+1+2”模式。面对新的高考模式,学校无疑要实施新课标,使用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的同步实施,将会给师生的教与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教师只有吃透新课标和新教材,深入领会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才能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自身发展的教学计划[1]。面对新的高考模式,作为“基础之基础”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迎来新的转型。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教学转型的关键。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习他人的理念和方法,更要不断总结出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满足班级内部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需求[2],具体如下。
1.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即在实际教学转型过程中,教师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向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渐进式的,也可以是驱动式的。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思考问题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此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文本的深入分析和准确理解,更能够引导学生在面对不同阅读文本时更准确地把握分析方向。以《祝福》教学为例,笔者在实际教学时,借助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具体问题展示如下:问题一: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问题二:小说是如何刻画主人公形象的?问题三:你如何看待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就这样,学生在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概括和归纳演绎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2.情境教学法。此教学方法的关键是能让学生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去感悟知识,能够使学生沉浸式地体验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尤其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教学背后蕴含的那些语言之美和情感表达。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语文之美,是搭建良好教学情境的一把扶梯,更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恰当使用情境教学法,在引导学生适应新高考、考出优异成绩方面均是一个极为有益的尝试。
3.思维导图式教学。思维导图具有图解教材知识、教材知识结构形象化的特征,能够增强大脑对知识的“渴望”,发挥学生左右大脑的功能,激活整个大脑积极参与学习、增强记忆效果。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正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工具,优化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教师可以从“古人对话”的角度科学设置情境,在此基础上将古诗词中涉及作者、人物、历史、地理等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一个一个地引出,让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强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机制灵活性,也需要将“认识、学习、体验”作为重要的教学原则。如,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将多媒体PPT作为辅助教学工具,通过趣味化、问题式设计,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进行课堂改革创新。要想大力推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至关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好“核心素质观”,大力推动“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型,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不断丰富和完善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断得到提升。要将“生活化教育思想”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思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理解、认识、熟悉的人、事、物等进行导入,并且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此将高中语文教学引向深入。而强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路创新,也需要教师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一条主线,落实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如,在开展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文化意识等为重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如“天人合一”思想、“和谐”思想和“孝”文化等等,通过对学生进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民族精神以及创新能力,能够使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发展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2.在教学结构的构建过程中要遵循递进和优化原则。课堂教学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善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应变,要在不断递进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不断优化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深度还是难度,只要遵循递进原则和优化原则,便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较为复杂的知识。
3.要深入分析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的习得过程。将迁徙式的学习融入到整个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打破传统教学独立单一的结构,尽可能地将不同的知识串联起来,以系统的结构形式呈现给学生。
4.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就是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使课堂的节奏顺应学生习得知识的规律,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1.利用教材单元提示,科学设计导学方案。使用新教材,指导学生学习,要注意教材编排体系,注意单元学习重难点,科学地设计导学方案。在设计导学方案时,要从大处和整体着眼,从小处和局部着手进行指导,重视单元整体与课文个体、练习与能力的联系,正确处理好教读课文中写什么、怎样写、抒情和读(含朗读)这四个层面的训练与自读课文中读通了、读明了两个层面训练的关系,重点把好关键点,以突破一点带动全篇,使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又获得语感。同时,要想方设法把导学方案设计成既抓住教材内容特点,又适合学生学习发展规律;既精简明了,又重在打开学生思维的学习过程。
2.合理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一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在情感、能力、审美情趣等方面同步发展。学生应着眼于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要敢于“跳出”语文看语文。二是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与写相结合。要用“以读为主、自悟自得、读法渗透”为特色的现代阅读新模式代替以“内容分析、烦琐提问、写法分析”为特征的阅读旧模式,使阅读返璞归真。三是培养阅读兴趣。不能把发展阅读能力的希望全部寄托于课堂,把阅读视线限制在课本上,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资源,跳出教材,放大阅读范围,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阅读、积累感悟、提高能力。
四、挖掘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传统教学资源大多是围绕教材展开的。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来服务教学工作。在众多资源中,教师要重视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生活化教学资源的融入[3]。网络是新时代教师获取教学资源最重要的渠道,无论是网络信息平台还是多媒体资源,都搭载着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不太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或是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太过于注重形式,无法将教学资源的优势和效率利用最大化。目前,希沃白板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应用比在普通高中应用范围广,应用效果好。恰当地运用现代技术,能使音像材料和文字材料互相补充,实现超文本阅读,进而提高阅读效率。
2.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不仅能提高学生发现和欣赏美的能力,更能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不过,在具体应用生活化教学资源时,一定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尽可能地将生活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样便能充分发掘生活中教学资源的价值,也能够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新高考模式背景下,教师必须切实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和发展的路径,要进行全方位的教学转型实践,同时要积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学理念,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随莲.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研究[J].文学教育,2020(09):80-81.
[2]李随莲,马元忠.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9(02):18-19.
[3]梁丽.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转型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04):94-95.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