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 王光亚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坚持以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为引领,以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为保障,筑基提质、补短扶弱、树标立范,加快构建具有甘肃地域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十年来,我省各级各类教师队伍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显著增强,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普遍增强,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正在加快建设。
这十年,高瞻远瞩,长远谋划,改革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十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改革完善管理机制体制。先后出台了《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甘肃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方案》等。2018年,省委、省政府建立了教师队伍建设联席制度,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重大问题,确保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这一系列政策举措在发展上优先考虑,在工作上优先支持,在投入上优先保障,使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发生显著变化,取得历史性突破。
这十年,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稳定的师德建设和思政教育体制机制
十年来,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长效化、制度化。通过发布师德修养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将师德教育贯穿于教师教育全过程,作为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培训课程的必修模块,引导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中,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通过经典诵读、开设专门课程、组织专题培训等形式,汲取文化精髓,传承中华师道。
同时,将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和校长请进课堂,采取组织公益支教、志愿服务等方式,着力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建设了一批师德师风教育基地,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高校党委组建教师工作委员会,完善党委教师工作部制度,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师范生培养及教师生涯全过程,师范生必修师德教育课程,在职教师培训确保每学年有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教师行为失范、学术不端、有偿补课等问题。
落实师德教育新要求,增强师德教育实效性。加强师德养成教育,用“四有”好老师标准及“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四个服务”等要求,引领教师成长发展,细化落实教师教育课程,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2018年以来,先后出台了《甘肃省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实施办法(试行)》《甘肃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试行)》《甘肃省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保障师生合法权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新时代教师道德风尚。
这十年,致力于“定向培养”发力,教师培养质量取得了新突破
十年来,不断发挥我省师范院校主体作用,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探索改善教师资源供给,优化我省教师教育结构,形成以西北师范大学为引领、省内其他师范院校为主体、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全省教师教育体系。从2020年开始,实施公费师范生培养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师范生生源质量显著提高,截至2021年底,我省共招录1200名免费师范生、953名小学全科教师。
同时,注重协同育人,注重教学基本功训练和实践教学,注重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注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师范生与在职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不断推进全省教师教育本土化培养,稳步推进公费师范生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乡村学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合格教师。
这十年,全力补充教师,教师队伍数量充足、结构优化、规模适度
十年来,通过实施“特岗计划”补充教师46000名,极大地缓解了我省农村地区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2014年-2022年,通过“三区”支教,共选派1.16万名支教教师赴甘南、陇南、临夏等地区支教,有效促进了当地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截至2021年底,全省各级学校教职工达到44.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达到38.9万人,分别比2011年增长了6.8万人和6.1万人。全省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99%、99.96%和97.42%,分别比2011年增长了0.44、1.3和5.9个百分点。
这十年,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优化教师培训体制,迈入“提质增效”“精准培训”新阶段
十年来,我省逐步建立健全了省、市、县、校四级教师培训体系,整合培训、教研、电教等部门职能和资源,建设研训一体的市、县教师发展机构。形成分级制定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五年规划的格局,分层分类开展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计划。深入实施“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项目,建立教师培训项目监管机制,制定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价办法,对培训项目的实施进行第三方全程监测评估。通过实施“三计划两工程”等具有甘肃特色的教师培训品牌项目,形成了教师培训特色体系。2012年-2022年,共投入我省国家和省级培训资金近11亿元,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近136万人次。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教师培训从“数量满足”“全员覆盖”发展为“提质增效”和“精准培训”,实现了全省教师培训的个性化、自主化、信息化、专业化发展。
这十年,选树优秀教师典型,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越来越凸显
十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持续推进,共评选陇原名师200名,省级学科带头人300名,省级骨干教师3000名,省级农村骨干教师10000名。自2012年以来,全省近15000名一线教师受到了省级表彰,近200名优秀教师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等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越来越凸显,省、市、县、校四级表彰奖励体系有效激发了教师队伍的生机活力。
2018年,我省启动实施甘肃省陇原“四有”好老师风采展示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三季。通过寻找、发现、推介宣传、学习“四有”好老师先进事迹,从不同侧面、多个视角广泛宣传和展现新时代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积极上进的良好形象,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我省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果。同时,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崇德向善、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形成宣传矩阵,切实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营造“让高尚师德闪耀陇原”的氛围。并建立优秀教师库,开展教师宣传重大题材作品立项,发掘师德典型,深入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讲好师德故事,树牢“生命线”“基本功”意识,有效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升级。目前,陇原“四有”好老师宣讲活动已成为我省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为全省各级各类师德培训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一线教师通过聆听名优教师的教育故事,感悟教师职业的真谛,激发了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
这十年,健全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不断完善科学的教师管理考核体系
十年来,我省逐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逐步提高新教师入职标准,有效扩大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用人自主权,完善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办法。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管理,加大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统筹调整编制内教师资源。在全省编制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建立高校编制动态管理机制。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落实职级薪酬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同时,建立职业院校新教师“师范教育+企业实践”入职培训制度,全面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推进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人员职称与学校教师职称兼容互认。健全教师管理考核制度,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深入实施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工作。推进实施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建立师范生教学能力考核制度。深化研究生导师遴选、聘任、考核和资源分配机制改革,落实“双导师”制和导师组制,建立导师招生资格年审和动态调整制度,打破终身制。
按照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行动,完善全省教师教育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教师培养培训质量监测机制,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探索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将认证结果作为师范类专业准入、质量评价和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布。建立高校教师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教育专业学位认证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完善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聚焦中小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教育硕士培养与教师资格认定相衔接。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评估制度,高校教学、学科评估考虑教师教育院校的实际,将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纳入评估体系,体现激励导向。
这十年,致力于建立稳定的教师配置体系
十年来,逐步加大教师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切实解决了县域内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建立城镇优质中小学与薄弱学校、乡村学校结对帮扶机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制度,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职业院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固定岗+流动岗”教师资源配置机制,鼓励职业院校建立“流动岗”师资库。创新教师交流的方式和途径,完善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实行学区(乡镇)内教师走教制度。支持有需求的县区联合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期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鼓励支持乐于奉献、身体健康的退休优秀教师到乡村和基层学校支教讲学。
迎接挑战,奋勇向前,立足新起点,甘肃教师队伍建设动力十足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省广大教师凝聚智慧和力量,用爱心和默默付出一步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陇原学子的人生梦想,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尤其在疫情期间,全省广大教师迎难而上,奋战在抗击疫情和“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两条战线上,一起守护全省近600万师生的身心健康,支撑起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新要求,我省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通过一系列教师队伍建设举措的落实,为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助力,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