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 王博姝 李丽

【摘要】短视频以碎片化、多样化、新颖性等特点被大众所关注,成为新媒体发展的代表,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和形式,但其“浅”“新”“碎”“多”也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基于此,本文章分析短视频和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与所面临的问题,探析了短视频+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短视频;爱国主义教育;可行性分析;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7—0027—0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介,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传播信息,满足了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年学生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考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借助短视频碎片化、多样化、新颖性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够促进短视频的持续健康发展,也能够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注入新鲜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出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并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1]为此,笔者通过“短视频+爱国主义”的形式,摒弃短视频中的一些不良社会思潮,探索利用短视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引导青少年用正确的方式爱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短视频+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梳理

自短视频兴起以来,学界关于短视频的研究也逐步发展起来。学界一般将2017年称为短视频元年,根据2022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在网民中,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5%、94.5%和90.5%,用户规模分别达10.07亿、9.75亿和9.34亿。”[2]由此可见,短视频自兴起至今,已迅速占领我国网民市场,成为大家认识世界的最主要媒介。在中国知网上,以短视频、爱国主义教育、短视频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关键词检索(见表1),发现以短视频为主题的研究自2017年起呈爆发增长态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研究近五年来也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同时,以短视频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为主题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属于前沿领域(见图1)。

短视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运用研究0 短视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运用研究1

通过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关于短视频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多集中在将短视频作为载体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是从互联网络工具理性的角度出发探索运用短视频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重点着眼于短视频平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于以上分析,笔者立足于研究运用短视频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明确短视频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可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短视频+爱国主义教育可行性分析

短视频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不仅是短视频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指示、批示中,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力求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3]。将短视频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性,还能够利用短视频的传播功能和广泛的受众基础,在社会营造正能量氛围,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1.短视频使爱国主义教育活泼生动。《新纲要》提出:“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支持和鼓励多种形式开发微课、微视频等教育资源和在线课程。”短视频是集声、形、意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因其灵活的传播方式、精炼的传播内容、快捷的传播速度而极具生动性。因此,运用短视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增强传播方式的个性化。

一方面,短视频以其内容短小精悍、传播方式快捷、休闲娱乐性、内容多样性、形式丰富性而被广大用户喜爱,具有极强的亲民性,能够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短视频互动共享性强,其简单灵活的社交功能能够进一步加快信息的多次传播。广大的受众基础加上方便快捷的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魅力,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育人功能。

《纲要》明确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明显体现出传播机械刻板,话语表达生硬,群众接受力差等问题。短视频作为载体运用到爱国主义教育中,不仅能够使爱国主义的官方话语、政治话语和理论话语在表达方面视觉化、直观化,还能使传播风格轻松化、幽默化,使关键内容时尚化、流行化,与网络流行语相融合,还能够运用教育对象想听、愿意听、喜欢听、能听懂、能理解的话语表达方式来表达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能够利用短视频平台的社交评论功能、转发文案功能,增强大众互动性,利用大数据算法推送技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千人千面,推动信息内容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相匹配。

2.爱国主义教育为短视频注入正能量。短视频的流行与风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碎片化的传播、强感官的冲击、多循环的推送,在用户脑海里加深印象,其中,许多炫富视频、搞怪视频、扮丑视频走红,不仅导致用户审美疲劳,也给西方思潮侵入我国提供了绚丽的“羊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青少年更加爱国,主动通过网络平台发声,传递爱国言论,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抹黑英雄人物的言论做斗争;还表现在青少年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院或学校举办的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四史学习”教育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等,其奉献进取精神突出。但是,以特定场景、文案、图片、音乐为主的短视频所营造的爱国氛围和激发的爱国情感具有即时性,教育对象高涨的爱国热情常常表现在话语表达的一时意气甚至仅仅为情绪的冲动宣泄,尚未转化成稳定的价值取向。所以,短视频碎片化的信息传播,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引导短视频的发展与社会、国家发展相适应,这也是抵御境外势力网络渗透、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4]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的精神根基,离开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才培养将成为一纸空文,可见,将爱国主义教育精神融入短视频制作并引导短视频的发展势在必行。因此,需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指引,推动短视频内容情真意切、扣人心弦,提高短视频的内容质量、教育实效。

3.短视频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双向融合迎合时代呼唤。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催生了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型传播平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涉及范围广,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等特征。伴随新技术发展起来的短视频为体系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型平台,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科技化和时代化。

短视频作为老少皆宜、兼容并蓄的新型传播平台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开放包容的平台,短视频能够以多种形式呈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能够以多种类型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同时,短视频自身的草根创作模式,平台的个性传播机制和算法的不断完善使爆点视频的流量效应巨大,吸引了大量粉丝。可见,利用短视频平台的优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打造爱国热点短视频,是时代发展给予爱国主义教育的“顺风车”。爱国主义实质上是个人内在的爱国情感外化表现为报效、奉献祖国的志向和行动,是个人国家观、民族观的具体表现,是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内在观念和精神动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仰。以爱国主义为指引,短视频平台会更好地得到规范,更优地传播爱国主义,两者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双向推动和促进。

三、短视频+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

短视频+爱国主义教育在满足时代要求,相互促进发展的基础上,也面临一系列新的要求与挑战,特别是近几年短视频的兴起与发展,不仅占据着青少年大多数课余时间,还产生了新的娱乐方式和社交方式,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同时,短视频平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机遇,不断完善的智能推送技术、画像技术更是确定着教育对象的接受内容,影响着教育对象的认知习惯和行为模式。爱国主义教育进入短视频领域,引领短视频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时代要求,结合短视频发展的新条件要素,转危为机,助力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实施,实现短视频和爱国主义教育合作共赢。

1.短视频的“浅”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厚”冲突。十八大以来,我国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纲要》明确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因此,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繁重。培养一代代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旗帜鲜明,丝毫不能有任何含糊。短视频作为休闲娱乐的平台,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为迎合用户需求,势必将教育内容浅薄化、口水化,从而弱化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厚重性、深刻性,导致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被淡化、思想性被分化、严肃性被同化,从而引发“浅”与“厚”的冲突。

2.短视频的“新”与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陈”相冲突。新时代青少年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惯、交往方式、学习态度、行为能力等深受互联网影响,短视频作为近几年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新媒体,通过新的娱乐方式和社交方式迎合广大青少年的需要。通过大数据的算法推送和短视频平台的点赞、评论、转发功能,“随时在线”与“移动分享”成为他们主要的学习生活方式。同时,作为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快餐文化,短视频的各方各面都处于起步阶段,以其“新”的特点吸引用户,形成粉丝黏性。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其理论体系和教育内容经过历史的沉淀而变得更加完善和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延伸向哪里,宣传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就要放在哪里。”[5]同样,网络社会,观众在哪里,群众在哪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着眼哪里,关注哪里。因此,将短视频所代表的新型媒体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需要将短视频的“新”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陈”相结合。

3.短视频的“碎”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整”相冲突。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建设一体化的总体格局,协同性、层次性的目标,系统性、阶段性的整体设计,统筹性、有序性的学段管理规划等。短视频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不仅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提出挑战,还以其碎片化、泛娱乐化、极端化和去中心化的特点挑战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性。短视频能够超越传统媒体以及影视作品而快速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短视频能够充分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给予用户高度的娱乐体验,爆点短视频的出现一定附带超强的感官冲击,多维度多方面的感官冲击和感性刺激容易消解注意力,导致人们感性思维的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是系统性的理论工程,要求理性逻辑的指导,引发了短视频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的一重矛盾;同时,短视频的传播内容呈现离散化的特征,这无疑会割裂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导致爱国主义的枝节传播和割裂式传播,引发短视频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的二重矛盾。因此,运用短视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也是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4.短视频的“多”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唯”相冲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求以爱国精神引领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规范内容,健全和完善教育形式。这就扎实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导地位,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作用,要求一元化的领导。短视频种类丰富,但许多炫富短视频、丑化短视频、颜值短视频、恶搞短视频等过度追求流量效应,粉丝效应,会导致歪曲、无视历史,引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也会为西方不良思潮的涌入撕开裂口。《纲要》明确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6]当前,短视频种类繁杂,许多视频内容“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低级红”“高级黑”的现象无法完全过滤,导致人们在长期不良内容和西方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灌输引导下,产生崇洋媚外、低俗媚俗的心态。进而引发短视频种类泛滥与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唯一”的矛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