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翻转课堂设计中教师支持行为探析
作者: 柳淑芸【摘要】翻转课堂是集系统性和关联性为一体的教学设计,无论是教师的视频设计、问题引领或讨论交流,都是一种“幕后”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行为支持,这种支持需要教师从整体内容出发,依托视频和问题引领,使课前展示的翻转课堂真正能起到后续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简化版,实现翻转课堂应有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展示了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材第一单元“My New Home”翻转课堂中教师如何以阶梯性问题引领的教学设计,这种从整体到具体,以问题为引领的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搭建了相关的语料支架。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师支持;问题引领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7—0076—04
翻转课堂是以教师课前提供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去观看,然后再回到课堂,师生一起围绕问题,进行互动交流的一种形式,目前已成了疫情下特殊时期一种教学常态。Bergmann和Sams在论著《翻转你的课堂:时刻惠及课堂上的每位学生》中明确提出翻转课堂就是为了帮助每一位学生,使其不要掉队[1]。国内学者钟晓流等也认为,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翻转课堂主要是帮助学习者通过课前观看,掌握学习内容,然后再回到课堂中,通过线上线下师生交流协商,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2]。重庆聚奎中学和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将翻转课堂运用于教学实践后发现:翻转课堂预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和帮助[3]。
由此可见,从国外到国内,无论对翻转课堂的定义界定,还是通过教学实践,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帮助”。目前,农村小学主要以留守儿童为主,家庭本身缺乏适切的监督机制和支持帮助,所以,教师所提供翻转课堂的质量及授课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师支持是激发学生注意的前提,适切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进一步思考提供线索,引领学生从大量的视频信息中获取那些需要学习的信息,避免以往走过场、囫囵吞枣式的观看视频等现象。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设计问题来提供给学生必须的引领或帮助呢?
一、翻转课堂与教师支持
翻转课堂是由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然后回到课堂,由师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或讨论的一种教学形式。美国教授Robert建议教师在设计翻转课堂时应遵循以下五个环节,即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引导性练习,课中快速少量测评、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最后进行总结反馈[4]。所以,翻转课堂整个过程是以教学视频为主导的媒体引领学生走在前面,而教师则退到了“幕后”,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翻转课堂要想实现既定目标,是有条件的。首先,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与视频制作中,问题的引领起着搭建支架,统领整个学习过程的作用;其次,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可以自主控制学习时间、内容和学习量,但并不是说要他们完全进行独立学习[5]。因为由于年龄及认知等因素,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在很大程度上须依赖教师或能力较强的同伴帮助,才能从现在的认知水平发展到潜在的认知水平[6]。所以,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问题的设计融教学内容于现实生活的教学手段是通往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
二、翻转课堂中教师支持行为例析
如前所述,在翻转课堂中,知识传授是通过视频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是在“课中”通过师生一起讨论、交流完成;而“课后”则主要以学生完成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任务为目标,因而是一个整体教学模式,富有系统性和关联性。其中课前展示给学生的视频应该是最后要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简化版,教师的扶持力度应该最大;其中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阶梯性的问题起着导航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去内化课程内容,为后续进行的讨论和课后要完成的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陕旅版)第一单元Our new house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旨在与各位同仁探讨如何通过问题的引领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一)教学内容简介
本课为第一单元,主要围绕Our new house这一主题,学生在复习旧单词(living room,dining room,kitchen,bathroom…)的基础上,学会使用句型“I have…;There be…”来介绍一个新家,其中要涉及到一些方位介词(如,in,on,beside,before…)的用法。
(二)教学设计思路
1.解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解读教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7]。本单元围绕儿童耳熟能详的话题“Our new house”这一主线展开,涉及到关于房间以及家具名称的单词,这些单词大部分学生以前都已接触过。例如,在三年级下册Unit 2:My family就有对家及家庭成员的介绍;在三年级下册Unit 7: There is a TV in the Classroom就接触过“There be…”句型。所以,本课实际上是一个复习课,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听、做、说等活动,能借助图片或对自己(别人)的家就其家里的布局(家具的具体位置)流畅地表达出来,并引导学生如何设计一个有序、温馨的家。
2.整体设计,搭建支架。家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家里的陈设也是学生天天目睹的,让学生能用英语流利连贯地介绍自己的家、各件家具的陈列布局,首先需要映入学生视野的内容应该是“一个舒适、干净、布局合理的家”,这是本视频制作的主体线索,不但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且也能产生愉悦感,从而有继续探究下去的欲望。再者,课前展示给学生的视频应是最后要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简化版,于是笔者将家里重新布置,拍了一张能表达理想意境的照片,并作为整个翻转课堂的导入部分。
3.问题引领,自主参与。在翻转课堂中,学习首先是视频所创设情境的驱动,这直接刺激着学习者的内生表达力。有了一开始这样一幅“舒适、干净、布局合理的家”先入为主,自然就会激发学习者语言表达的冲动,萌生交际的意愿。而且,问题设计也需要从整体出发,彰显层次性和引领性。本节课笔者是采用阶梯性问题设计的思路,是从整体到具体来设计的。
三、结果与讨论
(一)以问题为引领,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对于第一单元My house课堂内容的设计,是一个从文本内容整体出发,以叙事的形式来设计的翻转课堂视频。在这个视频里,教师从整体出发,首先勾勒出一幅整洁、有序的房间,给学习者留下一个整体印象,并顺势进入后续具体问题设计环节中。问题的设计遵循从整体到具体这样的阶梯性思路,层层递进,旨在将学生带入具体的学习内容之中。在翻转课堂的最后教学环节又设置了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情境,如何为教师设计一个新家,让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内化课堂上的单词和句型;另一方面重在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如何来布局一个有序而漂亮的家,创设一个美好的环境。
这种置学习者于具体问题解决的情境中,自然就会激发学习者表达的欲望和需要,这一点在后面的课堂讨论中也得到了验证:有同学这样说到:
Miss Liu is a very good teacher. She should have a good and beautiful house. She should put the study beside her bed. In this way,fangbian(方便)her prepare the lesson for us.(“方便”两个字用汉语拼音fangbian来填充,句子语序按照语法结构也不对),但学生表达出了她真实的想法。
另一个男同学指着他画的画说道:I draw a picture about the teacher’s new house. My mother gives me some jianyi(汉语拼音“建议”),look,the teacher can put the TV in the living room. The teacher can lie and watch TV…这在后面和家长进行微信交流中也得到了证实。这个男孩的妈妈这样说道:孩子回来说要给老师设计一个新家,就把家里的家具和摆放的位置仔细转着看了好几遍,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他边打量着家具,边还不时地问妈妈,这样摆放好吗?使用方便吗?好看吗?妈妈当时还纳闷,怎么他今天就对家里的布局这么感兴趣呢?
这些充满童趣的表白,虽然句法结构不正确,但已经不是往日干巴巴的介绍或为套用句型而使用句型,而是俨然把自己当成了教师贴心的帮手,不但自己在思考,而且还请教妈妈。在描述房间的布置时,不但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同时还使用了一些表示建议的词语,如应该(should),这的确超出了笔者的预设,自然也生成了笔者没有想到的结果。当时的设计初衷,只是想怎么样在疫情期间,能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参与进去,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将词语、句型及表示方位的介词记下来。但这样的视频设计所产生的结果,真是让笔者深深体会到,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英语学科提倡的核心素养融进教学环节之中,真会产生盐溶于水的效果,比以往单纯的说教作用更大。通过这些,也使笔者重新对这帮自以为不懂事的顽皮孩子有了重新的认识,他们确实拥有非常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是平时我们没有去注意探究。
这时候,教师的作用已经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了,而是与学生共同成为话题的分享者,意见的协商者和交换者;学生也不是单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能主动投入到具体问题情境中,尝试去解决问题,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和见解,并且后来在讨论中,从和同伴们的分享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建议得到了同伴的赞许,以及教师的肯定,也真正体验到一种被认同和被需要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增强学生学好的自信心。
(二)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言知识的动力
面对文中用汉语拼音所替代的单词和句型,笔者顺势而为,进行查缺补漏,为他们提供及时的语言支持。例如,对于同学们想要表达“劝解”他人的单词和句型,笔者也做了讲解,并进行相应的示范。如,在经常劝勉他人时,笔者们一般使用词语:should do sth;或had better do sth.或用句型:It is good/nice/beautiful to put…or if you put the…..,that is better.这是一个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途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
(三)围绕主题整体设计,为后续学习搭建语料支架
本节“翻转课堂”也为整本书中后续几个单元做了铺垫,搭建了话题和语料的支架。接下来要学习的第二单元Unit 1:I am cooking in the kitchen.(笔者在厨房做饭),和第四单元Unit 4: 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周六你做什么?);以及Unit 8:What can you do(你能做什么),都可以在主题“my familyor my house”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或整合。这样围绕一个大的主题,将相关、相近单元内容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将涉及到这个主题内容的词语和句型反复练习,可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语料,帮助他们自由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词语及句型的反复循环也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保证了教材实施的系统性和延续性;而且,能将书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真正将新课程“做中学”的理念贯彻在教学之中,促进学生综合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
翻转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视频设计、问题引领或是讨论支持,都是一种“幕后”策划,是建立在对学习者学情和心理了解基础之上的一种隐性支持行为,它要求教师从整体内容出发,依托媒介视频设计和教师问题支架的引领,来促使学习者产生系统表达力,从而加速语言的输出。翻转课堂的设计不仅是一种支架,先扶后放,扶放有度,同时它也要求教师的支持是“顺意”,顺势而为提供语言知识或其他方面的帮助。正如本课例所设计的问题支架,从根本上去扶持,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引领帮助,使课前展示的翻转课堂真正能起到后续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简化版,实现翻转课堂应有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Bergmann J,Sams A. Flip Your Classroom[M]. San Bruno: Tech & Learning,2012.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58-64.
[3]王红,赵蔚,孙立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05-10.
[4]Robert Talbert. 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DB/OL].http://prezi.com/dz0rbkpy6tam/inverting-the- linear-algebraclassroom,2013-09-22.
[5]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6]Vygotsky,L. Mind and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7]王娟娥.初中英语阅读教材文本解读例谈[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 (12):27-30.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