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 余筱【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广,传统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笔者在了解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后,详细分析了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教学对策,包括从课文内容入手完善教学路径、重视积累、开展元认知教育等教育方法,希望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7—0114—03
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但是在当前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的文笔差、语言不标准等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完善教学路径,为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教学水平奠定基础。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从教学现状来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例如目前大部分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了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但是在写作教学中往往会忽视教学方法,在挑选作文范文时会选择一些用词华丽、文笔好的文章,而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引导,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将会引发一个问题,即学生过于关注文章的用词、句式等,这种情况明显不符合教学要求。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当前写作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种普遍问题。根据甘肃省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对较浅,除了审题不深入外,格式不规范、乱用标点符号、字迹潦草、语言不标准等问题也一直存在。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可以认为,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介绍与写作有关的知识点外,还应该强化学生写作基础技能的培训,但是目前写作的基础技能指导尚未得到充分落实[1]。同时,从教学角度来看,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缺乏情感,存在“流水账”问题,例如在作文立意表达上,学生的观点如“蜻蜓点水”,内容单薄,从中难以确定重点;或者在写作上缺乏换位思考的内容,无法正确发现其观点的合理性,导致作文内容混乱,无法得到理想分数。由此可以发现,在当前高中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并未掌握写作的正确方法,经常出现写作内容缺乏侧重点或者文笔差等情况,这已成为当前教师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情况。
二、对策
1.从课文内容入手完善教学路径。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确定书本的重要地位,任何作文教学都不能偏离传统课文,这是未来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也应该充分了解课文本身的内容,进而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部编版的《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课中,就详细阐述了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涵,这种思想对于学生未来三观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就可以围绕“工匠”精神要求学生创作一篇作文,以议论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可以围绕相关知识点有更多的情感表达,最终在写作过程中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
2.从传统文化入手,深化文章的主题。我国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并且在高中课本中也包含了大量体现传统文化的课文,这些知识点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重要题材。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则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将中华传统美德引入到作文写作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的力量转变教学模式,这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
例如,在部编版的《陈情表》教学中,整篇文章中作者介绍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祖母对自己的抚育之恩等,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陈情表》出发,在阐述祖孙亲情的同时,进一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思想,让学生从父母之恩、长辈之恩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看法,并将其体现在作文上,将其作为打造成宣扬亲情的阵地,突显人文价值,为学生写作提供必要的素材,使文章中有更多的情感表达,这也是提升文章质量的关键之处。
3.重视积累,强化个性化表达。从教学目标来看,写作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所以在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并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教学中应该从日常积累入手转变教学路径,使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有更多的素材,进而达到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目标。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日常知识点的积累,使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更多与写作技能有关的知识点,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从获奖人的身上学习高贵品质。例如,张桂梅作为新时代的楷模,其教育精神、生活态度等值得所有人学习,在写作过程中适当引入张桂梅的实际案例,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个作文的品质,也能让学生接受先进人物的影响,确定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而从教学效果来看,通过写作教学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张桂梅的生平事迹,使其将原本抽象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思想具体化、形象化,并通过作文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模范人物的了解,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4.重视微写作,深化学生写作能力。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微写作也被认为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作文写作方式,微写作更加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反思,没有字数、文体的限制。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瞬时反应,并进行适当的引导,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在当前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感动中国2020人物颁奖典礼》的相关视频,在介绍人物事迹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被张桂梅、张定宇、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等人物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并产生心灵的触动,教师可以把握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变化,鼓励学生快速写下自己此时的心理状态、从先进人物身上学习到高尚品格等。在视频结束后,学生对于每个主人公的伟大事迹都形成自己的感悟,在课下学生通过整理这些素材,并用于自己的作文写作中,则可以书写感人至深、情感真挚的作文,将有助于提升写作水平。从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以微写作为突破口,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素材积累能力,也能通过持续的微写作练习来强化学生写作水平,具有可行性。除了高中语文的视频教学外,在每堂课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微写作练习。例如,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采用微写作的方法,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寻找到能够代表工匠精神的先进人物,并围绕自己对工匠精神的认知进行写作,这样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微写作教学中可以在创设的范围内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写作,坚持通过不同氛围来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触发其写作灵感。例如,在教学期间,教师创设的氛围可以是“站在雪中”“站在月下”来描写景致;或者创设“凭窗远眺”的场景,要求学生写远山、远天等,寥寥数笔就可以激发出学生感叹祖国大好河山、壮丽山河的情怀,在这种写作境界下,学生也能够触景生情地创作出佳作。或者在教学中,教师变“单一”为“多样”,变“静写”“实写”为“动写”“活写”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下何愁学生的思维不具有情感呢?在引导学生触景生情的基础上,最终在亢奋的情怀下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坚持在最佳的写作境界下完善学生的写作路径,坚持通过不同活动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用情感来引导学生的创作过程,将微写作作为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这样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积极开展元认知教育。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向学生传输作文写作技巧,在课堂上很少重视学生的交流,造成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效率低下,导致写作教学也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对写作问题的理解不全面,学习积极性较低。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教师通过元认知教学方法来开展现代化教学。所谓元认知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反思,通过开展自我思考,强化思维活动,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部编版《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中,课文详细介绍了青蒿素以及其在中医药学的特殊贡献等,通过“个别→一般”的过程形成了完整的文章框架,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屠呦呦的成功事迹作为切入对象,并引导学生对写作过程进行反思:(1)如何才能体现屠呦呦在医学领域上做出的贡献?(2)如何完善文章的结构,凸显屠呦呦艰苦奋斗的精神?(3)是否应该在文章中体现屠呦呦对现代青年人的影响?我应该如何表达等?在这种元认知的反思中,学生能够逐渐把握写作的要点,写作能力也能不断提升。
总之,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而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日常经验积累,并坚持从课文入手探索新的教育路径,引导学生适当的思考和反思生活,尽可能地从中提取有用养分,这样才能不断深化作文内涵,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汪节圣.高中语文读写整合教学之策略探析[J].高考,2021(17):27-28.
[2]郑高香.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J].高考,2021(17):101-102.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047)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