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并蓄”填补劳动课教师缺口
作者: 樊树林劳动课要上出质量,需要丰富体系建设,而体系建设涉及多个层面的问题。劳动课体系建设,毫无疑问师资力量属于重中之重。
师资是解决“劳动课谁来实施”的问题。如果系统性缺口问题不能尽快填补,势必会直接影响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高质量推进,因此加快劳动课师资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迫不及待的事情。
首先,推进劳动课师资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内部挖潜”。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根据劳动教育的实际需要,鼓励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跨界转行”接受劳动课的培训,继而承担起劳动教育的重任。同时,劳动课教师有必要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校际之间的“流动”,实现师资的最大共享。
其次,劳动课要增强吸引力,就需要让劳动教育变得有趣。除了教育系统“内部挖潜”外,还需要把校门打开,面向社会具备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有声望的“工匠”“劳模”等群体进行招聘,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固定下来,以确保劳动课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再次,面对劳动教育师资力量缺口的问题,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等要根据劳动教育的时代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以提升劳动教育人才支撑保障能力。广大家长也需要摆脱传统理念的束缚,鼓励孩子就读这些专业,以此来为劳动教育师资提供源源不断的“输入”。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教育局)
上一篇:
莫让缺教师荒了劳动教育责任田
下一篇:
破解劳动课教师难题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