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4S”教学模型实现“八个相统一”
作者: 杨作生【摘要】在新课程和核心素养背景下,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从民间到官方都进行了一系列课堂改革和建设的探索,效果显著。笔者在普通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探索实践以实现“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4S(生本·生活·生长·生命)教学”理念引入高中政治课堂,完成了以实现“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高中思政课‘4S’教学模型”的建构和实践,努力实现“八个相统一”。
【关键词】思政课;立德树人;“4S”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8—0023—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要求。“八个相统一”,言简意赅、深刻精辟,是对思政课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等的深刻认识和经验总结,作为思政课教师要系统、深刻把握其精髓要义和科学方法,守正创新,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笔者在普通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探索实践以实现“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1],培育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4S(生本生活生长生命)教学”理念引入高中政治课堂,完成了以实现“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高中思政课“‘4S’教学模型”的建构和实践。
一、“4S”教学模型的基本理念
“4S”:生本·生活·生长·生命。
“生本”:基于“以生为本”的本真教育理念,关注教学素养性目标的优化,引领教学的开展并调控教学方向。
“生活”:基于“生活即教育”的“生活”化适切主题情境,创设目标达成。
“生长”:“教育即生长”。基于以“生长”的教学任务驱动,生成思辨性课堂教学议题,形成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培养的任务驱动。
“生命”:基于以“生命”活动为主线的“活动体验”,执行教学科学明确的学习任务,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引领和活动体验。
“4S”教学模型可以理解为在生本思想指导下追求生活、生命和生长的一种教育理念。“4S”教学模型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议题活动教学为载体而展开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种思想、文化、情感的交流活动,最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4S”教学模型的基本要素(如图1)

1.生本(议题):基于立德树人和全面发展的议题设计。议题(生本)是“4S”教学模型的“指引”,是实现教学活动的主线。设计议题坚持以生为本(生本),立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观提炼议题,努力实现活动议题、教材知识、学生体验深度融合。并依据学情(生本),处理好情境(生活)、任务(生长)及活动(生命)三者的适配性,科学地进行设计,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2.生活(议境):基于生活体验的情境创设和目标达成。议境(生活)是“4S”教学模型的“介质”,是建构教学活动的“平台”。创设情境应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主线,“把情境、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区、生活感悟区、最近发展区,架起学生生活世界与教材世界的桥梁”,实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3.生长(任务):基于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培养的任务驱动。任务(生长)是“4S”教学模型的“核心”,是完成教学活动的“任务驱动”。教学中要以源自学生生活的生活化议境为背景,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心智水平的“问题串”即任务,达成师生间的“同理”或“共情”,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完成“理解——应用——迁移”的任务,实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4.生命(活动):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引领和活动体验。活动(生命)是“4S”教学模型的“目标”,是达到教学活动的“价值实现”。遵循高中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建构体验活动,通过生活化(生活)的教学,既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生长),实现必备知识和核心价值观(生命)的融合,又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生本),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三、“4S”教学模型的基本策略与流程
“4S”教学模型是在源于生本的议题活动指引下,达到学生生活问题与学科知识内容的深度融合,以主动参与、构建知识、形成素养为教学活动任务和主线,通过对议题问题的探究而完成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的教和学的过程。
课堂是实施课程的主阵地,“4S”教学模型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效载体,议题式教学是“4S”教学模型的最佳选择,“4S”教学模型以议题(生本)为统领、情境(生活)为载体、任务(生长)为路径、活动(生命)为旨向和目标,四个核心要素优化整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1.设计议题(生本),统领教学。“4S”教学模型是以议题(生本)为主线,指引并统领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教学方向的调控。因此,以生为本,立足教材,提炼议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2]。议题的选择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基于教材重难点知识的突破而选择的议题,是建构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4S”教学模型的重要路径。二是基于学生亲历的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凝练的恰当议题,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三是选择重大时政热点、社会公共话题的议题,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等素养。如,以此为导向设计如下议题(见表1、表2、表3)。
2.创设情境(生活),议境载体。情境是“4S”教学模型的实现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承载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和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任务。在遵循真实性和问题优化的原则下创设议题情境,并对源于生活的议题情境素材进行筛选。如表2中的议题是“追寻‘最美逆行者’的人生价值”,其情境素材源于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内容契合思政课学科必备知识价值,指向契合核心价值选择。以“追寻‘最美逆行者’的人生价值”为情境,设计出富含启发性、激励性的“问题串”(见表2),以拓展学生思维、震撼情感、启迪心灵。
3.任务驱动(生长),发展路径。任务是“4S”教学模型的基点与底线,也是课堂教学的发展路径,关乎着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和课程目标的圆满实现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生长: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学习活动是同一定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共同的任务中心,展开自主探索、互动协作,以促成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因此,教师课前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项目学习为主线精心设计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问题(任务)”学习,做到“无问题不教学,无任务不学习”;如,在学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笔者设计议题“如何直面价值冲突和价值选择”为统领,通过3个子议题任务展开教学活动(见表4),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问题(任务)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达成“同化”旧知、“生成”新知的目标[3]。

4.活动体验(生命),目标旨向。活动(生命)是“4S”教学模型的目标。4S”教学模型强调“议”为中心、“思行合一”,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亲身体验活动,生成不仅包括知识、技能,更包含思维和素养。笔者认为,“思行合一”的过程就是“价值性和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过程”。因此,一方面,借助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知识的自主建构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成果的分享交流和解决问题活动。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活动型思政课程。通过“模拟活动”(如模拟法庭、模拟政协、模拟听证会等)“校园微企业创新大赛——跳蚤市场”“微辩论”“微演讲”“微视频”等模拟活动,触发学生的生成智慧、培育新的生长点。在模拟社会“大课堂”的同时,倡导学生走向真实的社会“大课堂”,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4]。利用酒泉周边丰富的经济、文化、生态、科技、旅游、“红色”等课程资源,开展“敦煌文化之旅”“酒泉天宝文化之旅”“西路军红色之旅”“铁人精神之旅”“走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调研”等“研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在“4S”教学模型(如图3所示)的实践中,需要对思想政治课议题活动教学有整体把握,做好教师、学生、教材、活动的“四方会谈”,坚持以“生本”为起点设计“议题”,探寻和解决“议什么”的问题;以“生活”为素材创设“议境”,以“生长”和“生命”为“任务驱动”和“活动体验”,解决“怎么议”和“为什么议”的问题;最终回归“生本”,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议题(生本)、情境(生活)、任务(生长)、活动(生命)”四要素优化整合,共同诠释着“4S”教学模型实施策略和具体路径,协同推进着活动型思政课程落地生根、蓬勃向上,为学校思政课实现“八个相统一”提供策略指引和实践路径。

教学是科学,需要求真;教学是艺术,需要臻美;教学是技术,需要践行[5]。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途上探索实践,不断通透“4S”教学模型,遵循“八个相统一”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优化教学途径、完善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张家如.高中政治议题式“活动课堂”路径探寻[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9(09):11.
[2]卓嘎.提升我区藏族高中生汉语学习能力之对策[J].西藏教育,2011(05):20.
[3]王爱春.论激情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构建[J].河南农业,2020(11):15.
[4]陈灼钦.构建生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05):20.
[5]赵欢.中学科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价值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8):20.
(本文系2021年甘肃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课题“学校思政课实现‘八个相统一’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21XXSZGZZDKT10)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