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生对课程思政认知和态度的调查研究
作者: 孙立平 郭朝辉【摘要】学生对课程思政正确认知,能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了解临床医学生对传染病学课程思政的认知形态,对培养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调查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70名临床医学生对传染病学思政教育的接受度、认可度及对课程思政教学的需求,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超九成的学生对传染病学课程思政有较高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同时也梳理出目前课程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需求。同时提出,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传染病课堂教学中,有利于积极正面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人文素养,也是达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统一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传染病学;课程思政;临床医学生;认知;态度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0463(2022)18—0029—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是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结合,从而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1]。传染病学是一门面向医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是一门研究病原微生物在人体发生、发展、传播、诊疗和预防的学科,其发展历史、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2]。充分运用这些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效融入传染病学知识教学中,使其真正入心、入脑,不仅传授知识,同时还能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3],促使其成长为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均过硬的好医生。为此,课题组对学生关于传染病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态度、评价及期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作了认真分析。
一、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临床专业学生70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49人。
2.研究方法。利用问卷星制作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投放、回收及分析。首先整理相关题目,共24道题目,以选择题为主,开放性问题为辅。题目中性别、年龄、是否为班干部、政治面貌(4道)及开放性问题(1道)仅作为参考,不进行统计学处理。以选择题为主的题目共19道,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及态度,二是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三是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期待。其次,将问卷编辑完成后生成二维码,将二维码发送到微信班级群中,学生可直接用手机参与问卷调查。
3.统计分析。采用SPSS 2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使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有70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回收概况显示:浏览量70,回收率100%。其中男生21人,女生49人,临床专科医学生29人(41%),临床本科医学生41人(59%)。

1.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及态度分析。调查对象中有78.57%的学生听说过“课程思政”,68.57%认为“课程思政”内容对当代大学生非常重要,60%能够明确区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两个概念。在对“课程思政”本质含义的理解方面,认为“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有益补充,具有传授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能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完成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74.29%以上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增强人的自信心、培养人的哲学思维。82.86%的学生认为,在传染病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非常必要。其中只有在培养人的哲学思维方面,男生与女生、专科与本科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学生对传染病学课程中思政内容学习的体会。调查发现,64.29%的学生在平时一周的课堂学习中接触思政元素1-5次。教师在讲授课程思政知识时采用最多的是讲授法,占比87.14%;次多的是案例分析法,占比75.71%;还采用了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均占比58.57%。学生对这些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为:讲授法78.57%、案例分析法75.71%、情景教学法70.00%、讨论法50.00%。在传染病学课程思政的学习中,92.86%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讲授的思政知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密切联系专业内容。同时,学生对传染病学中的课程思政知识接受度达97.14%,且81.43%的学生认为可以影响自己的道德品质,甚至77.14%的学生能够将传染病学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内容转化为态度或者行动(见表2)。
3.学生对传染病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需求。学生对传染病学课程思政的认可度很高,同时为了更好地完善思政教育,课题组也调查了学生对本学科课程思政的需求。主要的问题是对教育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实现专业协同育人效果不明显,比例分别达34.29%和31.43%。87.14%的学生认为,应该关注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还应关注社会热点解读、个人前途发展及爱国情怀和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学生更喜欢形式多样化的思政教育,希望多加入互动、课外活动、思政热点及更加密切结合医学专业的一些内容(见表3)。
三、讨论

“课程思政”是依托专业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育实践活动。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传染病学的关注,作为医学院校,如何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般地融入传染病学的教学过程中,以达到德艺双修、德才兼备的目的,同时将正确的价值观引入知识传授中,授人以鱼的同时更加重视授人以渔,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引发价值领域的思考[4]。因此,本文调查分析了临床医学生对传染病学课程思政的认知和态度。
在传染病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既可以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获取思政内容,又可以达到价值的塑造与技术提升的有效融合,从而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和人格方面的培养,促进我国传染病学科的发展,培养能够有效地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挑战的医学人才[5]。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掌握传染病学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为毕业后参加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涵养方面,将爱国主义教育、奉献精神等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知识教授中,引导学生掌握传染病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涵养;在人格塑造方面,通过对价值观的正确认识,以及做人的道理、行事方法的理解,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我国对传染病的认识已有悠久的历史,如1739年诗人师道南的《死鼠行》就描述了鼠疫的流行状况,近代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展现了血吸虫的危害,在这些抗击传染病的过程中我们创造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较为完整的防治方法,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医学前辈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融入传染病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及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超九成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是重要的,这说明开展课程思政学习已然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同时也可以推动课程改革。从学生对课程思政本质含义的理解方面看,超九成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具有传授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还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超九成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及提升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超八成的学生认为在传染病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非常有必要。因此,我们认为,学生对传染病学课程思政内容的接受程度及认可程度直接影响了课程思政开展的效果。继而发现,超九成的学生能够接受传染病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探讨思政内容,八成的学生认为这些思政元素能够影响其道德品质,且超七成的学生认为能够转化为态度或者行动。这说明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评价较高,同时也说明做好课程思政建设能培养学生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5]。学生对思政教育有很大的内在需求,教师应将这种需求与国家的宏观政策相结合,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落实到学校、专业、个人,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6]。此外,也表明加大临床医学专业传染病学课程思政建设力度,不仅可以满足现代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同时也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6]。
从学生对传染病学课程思政认知和态度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对教育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和专业协同育人效果不明显是目前传染病学课程思政的主要问题,今后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和教育专长,结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职业操守,典型案例、典型人物等的梳理和加工[7],使思政教育更加深刻。学生对传染病学课程思政内容的需求及期待需要我们加大对教师的培训。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学中,引导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8]。因此,教师应多参与课程思政能力培育活动,多向其他课程思政建设的榜样学习,不断反思,思考如何将这些方法和理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实践获取更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9]。
综上所述,此次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和态度,并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以满足其需求。教师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正面引导学生,将“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到传染病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同时,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陶然,阮冰,陈佳佳.传染病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浙江医学教育,2021(06):01-07.
[2]龙晓茹,常宇南,甘川,等.融入抗疫精神的小儿传染病专业课程思政建设[J].科学咨询,2021(38):282-283.
[3]于学强,于辰璐.疫情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应强化五大内容[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70-74+85.
[4]王茜.“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04):64-68.
[5]许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N].光明日报,2019-10-18(15).
[6]郑振华,冯宝晶.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课程思政认知、实施及评价调查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2(01):68-72.
[7]孙立平.临床医学专业传染病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国际医学与数据杂志,2022(01):01-04.
[8]刘燕玲,何军.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路径[J].作家天地,2020(06):137-138.
[9]李丽辉.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反思与重构[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2(01):58-62.
(本文系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临床医学专业传染病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21yjjx036)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