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资源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 何晓琴【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经过时代发展检验的艺术,民间美术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及审美价值,对于培育幼儿审美能力、促进德育养成、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提升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但现阶段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缺少民间艺术手工作品、缺乏民间美术欣赏鉴赏等问题,制约了儿童对源于生活、源于民族特色、源于伟大先贤及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民间艺术知识、情感的认知,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功能亦无法在幼儿启蒙阶段得到彰显发挥。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穿插民间美术教学、艺术鉴赏、手工制作来提高幼儿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认知度、理解度,通过挖掘民间美术资源德育价值来增强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继承感,并充分发挥民间美术资源在未来学前教育中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学前教育;民间美术资源;特点;表现形式;应用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8—0038—05
民间美术是由中国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和流行的美术,蕴含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对于培育幼儿综合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学前教育者充分挖掘民间美术资源并将其应用到美术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及艺术创造能力,同时能够从小提升年轻一代的民族文化自信,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继承者。
一、民间美术资源的概念、特点及表现形式
(一)民间美术资源的概念
民间美术来源于民间,是传统文化的反映[1]。民间美术资源主要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及劳作过程中以美化生活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而创造出的美术,凝聚了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与无限智慧,在世代传承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艺术门类,包括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工艺美术等[2]。
(二)民间美术资源的特点
区别于由专业美术从业者创造出的其他美术资源,民间美术资源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高度统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色。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由于历史文化及生活习性差异,形成的民间美术资源均具有本地特色,且适应当地群众审美、需求。二是具有极强的广泛性。民间美术本身就是由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劳作过程中所创造的,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创造,因此其来源广泛、流传广泛。三是具有明显的原发性。民间美术是由未经专业美术技能培训的劳动人民创造,如此创造出的美术资源最大程度保存了原生态特点,更能真实地呈现现实生活状态,体现真实情感,这也是民间美术资源的特殊魅力所在。
(三)民间美术资源的表现形式
民间美术资源同其他美术资源一样,都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发展,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文字表现形式。文字是记录和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民间美术资源也多以文字形式流传,文字的最大优点是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不仅能够有效记录民间美术资源,还能在最大限度内将民间美术资源传承下去[3]。二是艺术品表现形式。尽管文字对于民间美术资源的传承作用范围更为宽广,但艺术品依然是其重要传承方式之一。民间艺术品都是由人民在劳动过程所创造的,能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将民间美术的内涵展现出来。三是技术表现形式。技术也是民间艺术传承的重要一环,民间美术诞生于民间也以技术传承的方式在民间得以保存,充分展现出劳动人民对于承载着美好实物的追求与热情。
(四)民间美术资源的分类
民间艺术的种类多种多样,如有剪纸、木刻版画、民间雕塑、民间绘画、民间织染与刺绣、民间皮影与木偶以及民间玩具等[4]。下面简单介绍其中的几种:剪纸在我国是最普遍的民间美术,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人们主要用剪纸来表达喜庆和祝福。剪纸的形式有单色、染色和套色等。单色剪纸是直接用大红纸剪成;染色剪纸是用白粉纸或宣纸剪出形象后,再用颜色点染而成;套色剪纸是用不同颜色根据不同的装饰部位剪制套色而成,形成五彩缤纷效果。年画是春节时农家张贴木版年画,用来满足纳福迎祥、万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画常出现于院门、房门、堂屋、灶头、内室等处。年画题材内容丰富,主要有六神图、祝福祈祥图、镇妖辟邪图,主要用于反映世俗风情、教人勤劳善良品德,等等。民间刺绣一般是以剪纸作底样,造型简洁大方,色彩鲜亮而喜庆。刺绣最主要的特点是采用“适形造型”的方法,即根据所做物件的形状来构图,以达到饱满、对称、均衡等审美要求,主要用于衣服、童鞋、童帽、枕头、钱包、香包等物件上。
二、民间美术资源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挖掘美术教学的德育功能
德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民间美术资源当中蕴涵着极其丰厚的德育价值,对其加以利用,能够有效提升美术教学的德育功能[5]。幼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缺乏对环境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其在学习及生活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环境中不良事物的影响,而民间美术资源是经过筛选的优秀传统文化,且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及指导性,对其进行合理利用能够有效打消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幼儿造成的影响。幼儿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民间美术资源的德育功能,将其融入美术教学中去,不断提升幼儿对国家历史及民族发展的认识与理解。例如,年画和剪纸等民间美术形式中包含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在进行日常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讲解美术知识与技巧的同时,向幼儿讲述年画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背后的故事,如将关羽、赵云等英雄武将的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幼儿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接受熏陶,激励并培养幼儿勇敢进取的良好品质。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不断激发幼儿学习和了解民间美术资源的主动性,让幼儿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基础美术技巧又接受德育,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培育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民间美术课程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在创作和鉴赏民间美术作品时,幼儿可以将脑海中想到的与美术作品传递的信息融为一体,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内涵,从而对民间美术作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6]。民间美术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比起培养幼儿的美术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启蒙阶段不断提升其审美能力。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幼儿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而民间美术资源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能够持续焕发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在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风格和标准。例如,在向幼儿讲解泥塑这一传统民间美术技艺时,可以从泥塑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入手,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捏造能够表达出感情的泥塑。此外,剪纸中运用的对称折叠剪裁技巧,也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审美情趣。将这些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学中去,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提升幼儿积极的审美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幼儿创造力
幼儿阶段的孩子具有极其强烈的好奇心,拥有成年人无可比拟的想象力,而民间美术资源中包含了丰富的想象元素,对其充分利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例如,民间美术中的皮影、彩绘、泥塑及上色等,通过这些教育活动的构建,可以使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民间艺术的基本构思,通过艺术造型的变化、色彩的对比及线条的融合,进一步提高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例如,皮影戏中有大量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剧目,通过向幼儿讲解相关神话故事,可让幼儿进一步感受中华儿女对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期待,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故事情节中对皮影戏的表演形式产生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自己编写故事并尝试制作表演皮影戏需要的道具,然后一起参与皮影戏表演活动。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于皮影戏的了解,还给予幼儿充足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提升动手动力提供施展平台。
三、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一)幼儿美术教育偏重绘画的现象严重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幼儿园存在着教育内容单一、偏重绘画的现象。幼儿园展示出来的幼儿美术作品主要以绘画作品为主,例如在美术教学中仅仅是教幼儿学习简笔画,而设计美术欣赏一类更高层一些的美术教学则完全没有涉及;还存在着将美术教育活动等同于画画课,将民间美术资源应用于教学少之又少的现象。
(二)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单一
大部分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完全是教师示范,之后幼儿按照教师范例机械式模仿;还有一些学前教育机构认为儿童的年龄不会理解教师所教授知识,进而将教学内容不断简化、教学难度逐渐降低[7]。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幼儿自身对美术的认知,容易扼杀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难以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不利于智力发展,限制了儿童情感认知发展。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且具有极强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美术资源能够有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了解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让幼儿在不断接触民间美术资源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从而不断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三)影响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
美术创作是幼儿的天性,很多幼儿都酷爱涂涂画画,因为他们喜欢借助此类方式来表现自我、理解事物。同样,在日常幼儿涂涂画画中融入剪纸、年画、皮影、木偶等民间艺术资源,能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更加直观地观察生活、认识身边的世界,培养创作创造能力,也能更好地接受民间美术文化的熏陶[8]。然而很多美术教育缺乏民间艺术手工作品、脱离生活实际,束缚了幼儿自由表露情感、认识生活的愿望,对幼儿创造能力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四、民间美术资源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感受民间美术资源的艺术魅力,增强幼儿认同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引领幼儿学习的最佳动力。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于关注幼儿绘画技能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美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不够重视[9],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运用教学智慧、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带领幼儿充分感受民间美术资源的魅力,参与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类实践活动,以此形成独特的文化认知和美术感知能力[10],通过增强认同感,以内驱力促使幼儿主动了解民间美术资源,不断提升审美能力。具体来说,美术教育追求的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追求的是幼儿从中获得乐趣,从中获得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为幼儿提供良好创作氛围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地运用各种工具和创作手法表达他们的喜好,呈现他们所理解的世界。同时,要注意甄别,尽量选择幼儿易理解且具有代表性及典型性的优秀民间美术作品,同时,还需在欣赏的过程中适当向幼儿讲解与之相关的美术知识,并进一步引导幼儿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深入感受民间美术资源的艺术魅力。例如,我国各地都有过年贴窗花的民间习俗,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剪纸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这个前提,教师无需花费太多精力就能够快速吸引幼儿的兴趣,从而展开教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环节,逐步带领幼儿感受剪纸这一传统民间美术形式的魅力。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向幼儿展示剪纸艺术发展的背景与进程,让幼儿感受到剪纸艺术历经千年传承所积淀的历史文化魅力。其次,可以收集剪纸艺术的相关视频,以直观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传统手艺人高超的剪纸技艺水平,激发幼儿对剪纸艺术的好奇心。最后,通过示范操作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基本的剪纸技巧后,自行设计简单的图案并练习剪纸,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剪纸的趣味性,使幼儿在欣赏与实践中加强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增强对我国传统民俗的认同感。
(二)挖掘本土民间美术资源,缩小幼儿的距离感。
我们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时,不能仅以幼儿了解民间美术资源为目的,还应当有更深层次的追求,即让幼儿切实感受到民间美术资源的存在。提升幼儿对民间美术资源实感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幼儿置身民间美术资源环境之中,考虑到时间及空间问题,可以将视角缩小到对本土民间美术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中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组织幼儿实地参观美术工艺品。例如,大多数地区都有特色民俗博物馆,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民俗和传统文化,其藏品之中包含了大量的民间美术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前往参观,也可以利用博物馆具有专业讲解这一便利条件,让幼儿更为准确地了解民间美术资源的相关知识。此外,各地的民间手艺人也都热衷于将传统美术技艺传承下去,可由学校出面邀请手艺人进入学校表演和宣讲,让幼儿近距离见证传统民间美术工艺品的诞生过程,拉近幼儿与民间美术资源的距离。
(三)开展民间美术资源主题活动,赋予幼儿使命感
美术是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审美形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与记忆。传统民间美术中有许多适合幼儿学习和创作的美术形式,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幼儿学会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更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美术作品创造中去。只有历经实践而收获的感悟与体会,才能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才能将民间美术资源的育人及审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技巧指导外,还需要留给幼儿充足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让幼儿充分了解民间美术资源的形式和技艺,并积累一定的经验。可尝试在幼儿园开展以传承民间美术资源为主题的游园会、展览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幼儿置身其中,成为活动的主角,赋予幼儿传承民间美术资源的使命感。例如,扎染技术是具有强烈汉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因将织物结扎起来产生不同染色效果而得名。以扎染的方式染出的织物各不相同,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对于富有好奇心的幼儿而言本身就具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尝试将扎染技术运用到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去,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选取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扎染练习。此外,还可以引导幼儿对晕色丰富、图案多变的扎染作品进行分析,不断提升幼儿的审美与鉴赏能力,使其在充满趣味的氛围里形成自己专属的审美意识,强化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美育功能。
我国拥有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幼儿教师充分挖掘并将其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去的最大价值是,引导幼儿在学习和了解丰富多样的美术形式中,不断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标准。审美不是单一的,各种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的美,本文所提到的民间美术形式只是庞大的民间美术资源库中的一个小角,还有大量民间美术资源等待开发和利用。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刻认识到民间美术资源对于培育幼儿各项能力的重要性,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从而提升自身的资源选择能力和对幼儿的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艳娣.民间美术融入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路径——以舟山渔民画为例[J].艺术教育,2020.
[2]庄一兵.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间艺术教学模式探究——评《中国民间美术实验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20.
[3]陈晓亮.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手工制作课程为例[J].大众文艺,2021(20):170-171.
[4]李馨.山西民间美术资源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
[5]刘茗悦.民间美术在高职学前教育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文献,2021(07).
[6]彭丽.皮影艺术在学前专业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艺术,2012.
[7]赵祖凤.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艺术品鉴,2012.
[8]聂吉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22(12).
[9]谭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途径[J].美术教育研究,2022(09).
[10]谭乐园,高艳霞,邓如清.学前教育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课程实践[J].高教学刊,2020(28).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