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混龄活动新探索

作者: 陈艳华

【摘要】“三孩”政策颁布后,部分家庭成了“多子女”家庭,其中“大宝”与“二宝”“三宝”相处的矛盾成了家庭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幼儿园主题混龄活动打破了同年龄固定班级的统一模式,将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在一定时间内组织在一起进行混合活动,以趣味的、贴近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支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共同参与探索体验,促进了幼儿社会情感、合作能力、个性品质的有效发展。本文就这一问题从五个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三孩”家庭;主题混龄活动;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8—0098—05

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混龄有利于扩大不同年龄幼儿的交往空间,并且向同伴学习比向成人学习更自然有效。”[1]的确,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在情感能力、社会认知及行为技能等方面呈现较大的差异,但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接近性”和“渗透性”。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指出:“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过今日之生活,受今日之教育。”[2]因此,积极应对“三孩”政策之下“多子女”家庭日益增长的社会现状,提倡科学探索主题混龄教育活动的路径、有效实施主题混龄教育活动的内容,促进一个家庭中多个幼儿的社会情感、合作能力、个性品质的有效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意义。

一、切——切入问题,寻找主题混龄活动的源起

笔者统计了本园2019~2022年三年入学的 316名幼儿,其中独生子女共计83个,二宝及以上的家庭比例为74%。其中,比重最大的班级占比85%,最少的也占62%。可见,“多子女”家庭模式已经成为现阶段本园服务区内大多数家庭的人员结构型。在与家中拥有二宝、三宝的家长和教师交谈中,我们发现,大宝、二宝、三宝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一:祖父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偏爱男宝,女宝会有被冷落的感觉。矛盾二:二宝、三宝因为年龄小需要长辈更多照顾,大宝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矛盾三:“自我中心”是幼儿期的特点,有时为了妈妈先抱了谁,甚至是一颗糖,大宝、二宝、三宝随时会发生磨擦。矛盾四:大宝、二宝、三宝间因为年龄差存在着不同的认知和能力,年龄差距小的之间容易争抢玩具,差距大的又容易发生以大欺小或小的打扰大的学习等现象。可见,“多子女”家庭意味着幼儿间迫切需要建立和谐相处、合作相伴的交往模式,家庭中的大宝必须发挥榜样作用。

二、磋——磋议概念,解读主题混龄活动的意义

主题混龄活动,指在原来同年龄固定班级的基础上,将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在一定时间内混合,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富有混龄特征的主题活动,以趣味的、贴近生活的内容来支持不同年龄段幼儿共同进行探索与体验,促进幼儿社会情感、合作能力等的发展[3]。深入剖析幼儿园开展主题混龄活动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各种学前教育理念的相互融合和吸收。开展适宜的主题混龄活动,需要对其所依赖的各种相关教育理论进行探讨和分析,形成融合的、统筹的理论体系和课程框架,提升混龄教育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我们所提倡的主题混龄活动就融合了“生活教育”理念以及“具身认知”“多元评价”等观点与理论,形成了丰富、适宜、创新的课程框架。

幼儿园主题混龄活动新探索0

2.深化教师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科学地将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进行了罗列与分析。而混龄活动涵盖了这三个年龄阶段的全部幼儿,能够全面推动教师对幼儿成长具有连续性、阶段性、主动性等特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育策略,深化对幼儿成长规律的认知。如在主题混龄活动“小小奥运会”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就认识到,大年龄幼儿的能力水平最终可以达到“自主开展体育锻炼,设计活动内容、制订活动规划”,而小年龄幼儿在大年龄幼儿的引领下,也能“积极地参与锻炼,遵守活动规则”。基于这样的经验积累,教师会更有耐心地开展持续观察与引导,努力成为幼儿学习中真正意义上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3.促进幼儿能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性发展,以及个性品质的完善。华爱华教授指出:“完整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的交往,他们各自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的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一同生活、游戏,大年龄幼儿能够帮助小年龄幼儿解决冲突,强化社会规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并形成团体责任感。小年龄幼儿则从大年龄幼儿身上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而所有幼儿均能够在此过程中形成互相帮助、宽容耐心的个性品质[4]。

三、琢——琢刻模式,探索主题混龄活动的实施路径

主题混龄活动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并不存在一种绝对有效和规范的模式,而应当根据活动的目标和内容采取相应的实施过程。因此,我们首先通过“三个何”来叩问探索的路径。

何时“混”?每日体育锻炼活动、游戏活动、午餐环节、午睡环节,每周创意活动,每月畅游日,这些时间段都可以。

何人“混”?大跨度混龄,指年龄跨度一岁以上的幼儿之间混龄;小跨度混龄,指年龄跨度一岁左右的幼儿之间混龄。

如何“混”?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具体参与活动时的行为表现和目的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教师在内容的设定、材料的提供等方面提前做好规划。

基于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梳理,我们提炼出了较为科学有效的主题混龄活动实践途径。

1.每日体育锻炼活动注重材料的层次性。考虑到肢体动作发展的差异性较大,每日混龄体育锻炼活动采用小跨度混龄,即中班和大班混合,小班和中班混合。小年龄幼儿更多的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大年龄幼儿则以合作性游戏和创造性游戏为主,因此在材料的提供上要充分考虑这两种不同的需求。例如,在“树林迷宫越野”活动中,我们既提供小年龄幼儿喜欢玩的单个踩高跷,又提供大年龄幼儿喜欢玩的双人大鞋。在鼓励大年龄幼儿邀请小年龄幼儿一起玩双人大鞋的同时,也鼓励小年龄的幼儿大胆参与合作游戏,从而促进幼儿间的合作交往。

2.每日生活活动注重内容的递进性。混龄生活活动主要围绕提升小年龄段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来开展,大年龄段幼儿以“小先生”的身份参与活动。重点解决缓解入园的分离焦虑状态、参与制订班级常规并执行、适应幼儿园的一日作息、认识幼儿园的各个场所等问题。比如在主题混龄活动“小小奥运会”中,我们把班级设置成“奥运村”,引导大年龄段幼儿带领小年龄段幼儿熟悉“奥运村”的各种设施。第一周开展一起拉拉手、我来喂饭等活动;第二周开展小弟弟小妹妹不哭、一起洗洗手等活动;第三周则侧重学习基本的自我服务、同伴友好合作等内容,比如我帮你来拉拉链、鞋子找朋友、一起叠被子等。

3.每周创意活动注重内容的丰富性。畅游活动的内容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商量制订,可以是大跨度混龄,也可以是小跨度混龄,甚至小中大班全学段混龄。例如“跳水”活动就是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后得出的创意主题。幼儿通过观看视频,得出跳水比赛的物质准备主要有:泳衣泳帽、防水眼镜、游泳圈、水池、跳台、毛巾;得出跳水比赛的一般过程是做动作、跳下去、游一段、走上来。讨论出跳水比赛的规划是勇敢、动作优美、水花要小;并设计了富有创意的各种奖牌:勇敢之星、优美之星、进步之星、快乐之星等等。同时,幼儿还商量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要求,例如中班幼儿的跳台要低一些,小班则可以直接通过滑板滑下去。

混龄主题活动所产生的调查表、记录单、作品、童言趣语等,教师及时通过主题墙面呈现,保留幼儿在此活动中的思考过程和探索痕迹。同时,对于起到积极示范引领和关心帮助的“大宝”和热爱学习的“小宝”,开辟专门的版面进行显性的表彰,如爱心“大宝”、耐心“大宝”、聪明“小宝”、好学“小宝”等等,大力渲染推广“大宝”和“小宝”的和睦相处与团结合作。

4.每月畅游活动注重形式的自主性。混龄畅游活动的理念是,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在此项活动中,幼儿可以完全自主地选择混龄伙伴、指导教师、游戏地点、游戏内容。幼儿先商量制订游戏计划,再根据计划准备游戏材料,最后自由活动。教师则分散在户外各个区域,主要工作是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维持游戏中的安全事宜。在主题混龄活动“小小奥运会”的畅游日中,大年龄幼儿带着小年龄幼儿三三两两结伴开展各类活动:有的奔跑,有的跨栏,有的打水仗,可以当裁判,也可以当运动员,还可以当观众、啦啦队员……总之,幼儿可以说最天真的话、玩最烂漫的游戏,畅游日打造了一场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童年胜境。

四、磨——磨研内涵,推敲主题混龄活动的指导

混龄幼儿之间的年龄差异和心理差异较显著,因此在活动中教师需要关注更多的细节,在目标定位、策略选用、内容组织等多方面进行更为精细的设计。

1.坚持客观中立。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的最近发展区,小年龄幼儿的发展目标构成了大年龄幼儿的发展基础。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必须对幼儿的这些发展特点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既不能以大年龄幼儿的已有发展状态来要求小年龄幼儿,也不能把小年龄幼儿和大年龄幼儿看成两个完全不相关联的群体,而应该客观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发展关联,并从中寻找能同时激发幼儿成长动机和愿望的关键时刻。例如,在“跳水”活动中,可以先让小年龄幼儿观摩大年龄幼儿如何玩,然后再引导大年龄幼儿协助小年龄幼儿学习游戏的玩法,既提升大年龄幼儿的示范引领意识,又对小年龄幼儿循序渐进地采用引导策略。

2.坚持游戏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是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因此,在开展混龄活动时,要尽可能提供宽阔的、吸引幼儿的游戏场所,不是教学空间,而更应该是精神层面的宽松的游戏氛围。例如在畅游日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地选择混龄伙伴,自主地选择游戏的地点、游戏的内容。整个幼儿园的任何一个场所、人物都是属于幼儿的课程资源,例如,当幼儿发现消防地下控制室的存在,他们想要开展“勇敢冒险”活动;当幼儿商量着要去“奥运村”的园长室参观等等,教师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下都应给予肯定和支持。

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游戏特点,如小年龄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程度要差于大年龄幼儿,同时要注意发挥好大年龄幼儿的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并关心小年龄幼儿。例如在“跨栏”活动中,小年龄幼儿的跨栏高度就设置得明显低,奔跑的距离也短。大年龄幼儿先是示范跑,然后是领跑,最后是做发令员和裁判。

3.坚持适性评价。在混龄活动中,无论是大年龄幼儿还是小年龄幼儿都渴望被认可,从而获得强烈的自我认同。混龄活动提倡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为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但同时也使他们面临了更多的失败风险。因此,教师科学恰当的、更多鼓励性的认可能够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5]。

一方面,评价要具体,要让幼儿明白教师对他的成果做出了什么样的实质性评价。比如大班幼儿在跑步时放慢脚步,关注到了小班幼儿的身体状况;比如在绘画“我是小小运动员”中,虽然小年龄幼儿比大年龄幼儿在色彩、构图等方面有不足,只是涂色,但他们在涂色均匀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特别有耐心;再如,每次混龄活动结束时,大年龄幼儿和小年龄幼儿总是能够互相道再见,都表现得非常有礼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细致观察,并用发展的、赞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幼儿。另一方面,要积极地评价幼儿间互动的语言和行为,促进混龄幼儿间的互相帮助和互相欣赏。比如在“奥运会开幕式”中,大年龄幼儿能够为小年龄幼儿整理服装、教学动作,并且用温和的声音告诉不要紧张;小年龄幼儿能够认真跟着大年龄幼儿学动作,表演时脸上笑眯眯的,还说谢谢姐姐。这些细节,教师都一一进行了点评。最终,开幕式圆满成功。

五、融——家园共育,同推主题混龄活动出实效

1.请进幼儿园。作为专业的幼教机构,幼儿园应主动邀请家长、社区志愿者等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如在“跳水”活动中,大年龄幼儿带着小年龄幼儿一起观看游泳教练的精彩表现,在热烈的“加油”中,幼儿表现得专注而友好。再如在“奥运村来了消防员”活动中,在消防员叔叔的指导下,大年龄幼儿和小年龄幼儿合作体验穿消防服、扛消防水管等,体会到了互相协助的成功感。

2.同小区串门。幼儿园通过了解幼儿的家庭住址,为同小区幼儿搭建“我的邻居”平台,鼓励幼儿及家长平时可串门、集体出游,并通过家访,给家长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建议。例如,在“小区里的花式骑行”中,邻近两三个家庭带着幼儿一起策划骑行场地、规则,大年龄幼儿骑着两轮车、小年龄幼儿骑着三轮车,共同体验了“骑行大赛”的快乐氛围,大年龄幼儿的谦让、关爱、引领,也让家长们感受到了主题混龄活动的深远意义。

综上所述,对幼儿而言,主题混龄活动更自由、更自主、更创新,活动中幼儿的天性和合作能力得到了针对性的锻炼与提升;对教师而言,主题混龄活动更注重检验教师对全学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的理解与掌握,扎实地提升了教师的儿童观、课程观以及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对家长而言,尤其是对“多子女”家庭的父母而言,他们更是深刻体会到了幼儿园开展主题混龄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经过“切”“磋”“琢”“磨”“融”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主题混龄活动,混的是年龄,成的是人,即成为一个更为完整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意]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482-503.

[2][美]西恩·贝洛克.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为[M].李盼,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11-166.

[3]方明.陶行知全集:第3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20:108-251.

[4]葛晓英.混龄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19-141.

[5]聂莲.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活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42-171.

编辑:王金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