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价为中心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 韩涛 刘玉梅【摘要】以教学评价来驱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优化,是一种基于目标转化理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文章立足于以评价驱动阅读的理念,着力于改进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目标随意、阅读浅化、教学低效等问题,通过分析教学评价,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过程等,运用教学评价外显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式,从而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提供一种有效手段和一条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水浒传》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8—0118—04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良好的教学评价能够有意义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能有效优化学生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手段,教学评价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具有不可轻视的作用。因此,立足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设计,能够为整本书阅读开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下面,笔者以《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浅谈一下对教学评价视野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识。
一、以评价为手段的《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思路
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在检测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方面面临诸多困境,一方面,学生在整本书学习活动中只是泛阅读、浅阅读,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并不能真正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整本书阅读活动时间较长,而课堂教学又总是在零散、间断的问题中消耗了很多时间,学生难以通过有效的评价宏观、深刻地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学生的学习活动难有进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方式亟待改进。
以教学评价为手段驱动整本书阅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可评测性,即学生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是可被定量或定性评价的;教学评价立足于学生真实的阅读过程,对学生的阅读行为有针对性,即学生能从评价中获得真实的阅读反馈,从而不断优化整本书阅读策略[1]。
在以评价为手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评价能否起到深化阅读效果的目的,有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维度:一是从教材的维度深挖文本核心价值,从文本中发现可以评价学生阅读素养的要点,教师要精选那些极具价值的内容作为评价任务的内容;二是立足学生,从真实生活情境出发,在真实的评价情境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从而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尝试在《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采取基于评价理念的教学方式,以深化学生的阅读过程。为了便于使评价活动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相适应,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笔者以文本内容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为重点,设计了四个层级的阅读评价任务:
第一层级评价任务:筛选文本具体信息,概括主要情节。这一层级主要评价目标指向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以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教师以问卷调查、问答测试、阅读记录的方式,评价学生能否从微观角度阅读文本,并厘清小说的叙事脉络,概括故事情节,评价的落点在于学生自主积累、归纳和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第二层级评价任务:辨析关键人物性格,鉴赏典型人物形象。这一层级主要评价目标指向学生对小说艺术形象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通过问答测试、阅读记录、档案袋的方式,评价学生能否辨析人物性格的成因,鉴赏人物、景物,看学生能否自主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小说中人物形象进行独特评价,以此来评价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程度,从而深化学生对《水浒传》的感受与理解能力。
第三层级评价任务:研析小说价值主题,思辨文本文化意蕴。这一层级主要评价目标指向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同时关注学生对文化的选择与继承,重点在于评析小说语言、研析小说主题、探讨小说意旨,通过阅读档案袋、论文测验的方式评价小说的文化内涵,可以形成积极的价值体验,评价的落点在于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有条理地欣赏文本。
第四层级评价任务:反思自主阅读过程,创新小说阅读方法。这一层级主要评价目标指向学生对文本的批判与发现,旨在通过过程性评价,优化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通过经验分享、量表自评、学伴互评等方式,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就小说内容、阅读历程、文化积淀等进行反思,进而优化古典文学文本策略,评价的落点在于学生对阅读积淀、阅读策略的反思改进[2]。
二、以评价为手段的《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展示
笔者将从评价落点、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等方面,进行《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设计。
(一)评价落点
1.学生能自主筛选文本信息,概括主要情节内容。
2.学生能借鉴评价模板对人物复杂的性格特点进行评价、分析。
3.学生能研析小说主题,思辨文本意旨,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4.学生能反思阅读过程,优化小说阅读策略。
(二)评价方式
问卷调查、问答测试、阅读记录、档案袋、论文测验。
(三)评价过程
阅读任务一:筛选具体信息,概括主要情节
1.《水浒传》故事最早是以话本说书的形式存在的,而渲染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又是话本说书最能吸引听众的重要言辞技巧,假如你是一位茶馆中的说书人,《水浒传》中《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一文,你会重点选取哪个情节展开演说?可填在下表中。

2.学校校报正在刊载《水浒传》中的精彩章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因版面要求必须进行删减,作为校报编辑,你会怎样取舍?
3.导致关胜上梁山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请你和同学互相评价理由……
评价要点:这是由任务驱动的阅读活动,对学生反馈学习结果的评价,属于典型的表现性评价,在“你会重点演说哪个情节?”“你会怎样取舍?”“互相评价”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自主分析小说情节信息,并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去选取最为生动的环节进行展示。这一活动中,学生所呈现的阅读结果并不是唯一的,而是立足于真实情境,在深入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小说情节的再加工。这样的评价活动,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自然发生的,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收集、理解、整理、探究学习成果,教师可以运用阅读测评的方式获得学生筛选信息、整合语言能力的真实反馈。
阅读任务二:辨析人物性格,鉴赏人物形象
1.请为杨志打造个人QQ空间,设计完成后请你简述设计理念。
2.古典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在阅读《水浒传》时评价武松有言:“武松何许人也,天人也。固具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词源》中解释“毒”字有“狠”“恨”之义。草料场被烧,林冲夜奔,李小二会如何跟自己的老婆评价林冲?请你还原这一谈话过程。
3.假如李逵要被押送到公堂受审,你是县令(法官),你打算给李逵出具怎样一份判词……
评价落点:这几个任务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必须要在深入分析各个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出彩的人物形象。此外,QQ空间设计、对话还原、判词都是富有趣味的一种文本分析方式,是一种真实的语言情境,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反映对人物形象的深刻体认,体现出了开放、共享、灵活的鉴赏特点。同时,这几个评价任务都直接指向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语文核心素养,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成果是学生依据小说文本内容阐述情感,分析形象并作出评价的反馈,这样的反馈能够真实显现出学生对小说中审美形象的鉴赏能力。
阅读任务三:研析小说主题,思辨文化意蕴
1.《水浒传》中介绍杨志曾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他拥有远超水浒一般草莽英雄的显赫身世,他为什么会投奔梁山?请你写一段文学短评阐述理由。
2.“替天行道”“肝胆相照”,水泊梁山式的社会图景总是令人向往,假如梁山好汉最终真的建立了这样的社会,你会生活其间吗?请你论述一下理由。
3.“忠恕”“和谐”历来受到推崇,但《水浒传》却充斥着快意恩仇、以力服人,这样一个草莽英雄的世界为何能有那么多的拥趸……
评价落点:有张力、有矛盾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最能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习任务从学生的阅读矛盾出发,通过制造出强烈的反差,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有争议的话题中,学生自然会通过描述文本相关信息思辨小说主题,作为以学生为主体对文学文本意旨的评价方式,这样的整本书研习活动既是一种语言建构与运用活动,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结果的直接外化,通过对学生思辨成果的评价,教师自然也能掌握学生在小说主题方面的思维水平,从而为进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阅读任务四:反思阅读历程,创新阅读方法
1.古典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有:“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之右者”的评价,请你依据《水浒传》罗列四个理由支撑上述评价。
2.近年来,不断有人翻拍《水浒传》,请你选择一部作品写一篇影评,比较翻拍剧与原著的优劣异同。
3.完成《水浒传》整本书阅读自评、互评表,查找阅读困惑,改进阅读策略……
评价要点:通过整本书阅读活动,学生对《水浒传》一定会有更加深入和细致的体会,能够发现这本古典文学之美、能够就小说内容进行比较阐发、能够对自身的阅读活动展开反思,是教师需要在整本书阅读结束时开展的重要评价。这些评价活动能够将学生缄默性阅读成果显性化,使教学双方都了解《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成效,进而去优化教学双方的阅读策略,从而将评价的功用发挥到最大。
三、《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评价任务设计的建议
上述《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任务设计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为目标,学生可以通过整本书阅读活动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改进自己的阅读策略。在评价任务设计过程中,为确保这些目标能够有效达成,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习评价案例,提升评价能力
由于传统单篇教学中评价的主体往往是教师,学生自主开展学习评价的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整本书阅读评价任务开展前,为学生提供可以学习借鉴的评价模板就显得尤为必要,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整本书阅读经验,理解在“这一本”书中教师的评价指向,从而掌握如何在整本书阅读学习活动中利用评价的手段优化学习效果,改进自己整本书阅读策略[3]。当然,教师所提供的评价模板要尽可能简单明了、易于上手,能够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学习评价理论知识,深化评价认知
学习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理论,能让学生掌握多元的学习评价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评价的策略,从认知层面为学生学习评价的高效开展做好准备,帮助学生在理论知识引领下,提升自身评价能力[4]。
(三)开展评价实践,丰富评价经验
没有良好的评价实践活动,提升评价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如,《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评价实践,教师更多地只能为学生提供理解支架,要避免更多先入为主式的讲解点评,教师要为学生开展评价实践提供平台,构建支架,设计评价活动,然后期待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提升能力。愈实践、愈理解,愈深刻、愈丰厚。
总之,基于评价理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以学生原生阅读经验为基础,充分发挥阅读者的能动性,通过富有趣味的整本书阅读评价任务,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磨砺学生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整本书研读方式。
参考文献
[1]彭秀兰.整本书阅读指导应关注目标、过程和评价[J].小学教学参考,2019(01):18-20.
[2]赵长河.寻找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着力点[J].语文建设,2017(34):46-50.
[3]祝新华,廖先.PISA2009阅读评估的最新发展:评价与借鉴[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03):72-76.
[4]白丽.“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6(01):45-48.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探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444)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