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岗位设置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
优化岗位设置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
近日,为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职工队伍,人社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对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作出规范。《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各级人力资源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坚持合理分类施策、分级管理,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实际特点和发展情况,充分、全面地考虑到不同区域、城乡、校际的实际差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定向性的、精准性的政策举措,优化中小学岗位设置,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这些要求,充分尊重并且客观看待了不同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师资队伍建设的客观差异。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师发展需求与教育改革需要,尊重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的历史与现实,及时动态调整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设置,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动力和决心。
(李健)
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学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
2019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并设立了对主要任务目标的具体考核要求,包括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个小时,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达到100%。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一方面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个小时,另一方面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课外规定时间开展体育学科类培训,这样的意图已经相当明了,即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的体育项目技能发展机制。为此,加强学校体育教师的师资配置,完善学校体育运动设施,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对学生体育运动的管理,才是真正提升学生体育项目技能的举措。
(周芳元)
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呼唤课程领导力
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选择与实施方式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成为学校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纲领。今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提出了若干重要规定:一是再次强调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鼓励将小学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以及班队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相关内容整合实施。二是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三是在各门课程中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统筹各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安排。注重统一规范与因校制宜相结合,统筹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将理念、原则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育人实践活动。
(刘玲)
编辑: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