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 任万平 李明星 陈丽党的十八大以来,庆城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科学调整结构布局,在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征程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谱写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党建引领强基固本夯基础
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
十年来,庆城县积极组织开展党建争先创优活动,扎实推进把骨干教师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的“双培养”机制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抓学术“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推动新时代中小学党的建设和领导体制改革,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办学实践,激活区域教育治理生态,促进县域教育质量提升。
健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夯实学校党组织基础建设。十年来,经历了由乡镇属地管理向行业部门集中管理模式的转变,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由2012年的11个增加到目前的41个,共有党员768名,实现了党组织在中小学、幼儿园的全覆盖。
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一支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立教之本。
十年来,庆城县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教师总数从2012年的2976人增至2022年的3247人,增加了271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由27.52%提高至61.95%,总体上满足了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

健全教师培养补充机制,通过“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退休支教等渠道为农村中小学补充了大量优质师资。2012年以来,共招聘特岗教师962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41人,为教师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全县在职教师中现有省级骨干教师163名、市级骨干教师192名、县级骨干教师172名;有市级教学名师129人、学科带头人53人、教学能手43人、教坛新秀56人;共有4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7人获得“甘肃省园丁奖”。
强化能力素质培训,“国培计划”累计培训校长和教师近40000人次,大幅提升了校长办学治校和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改善教师生活条件,支持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88套。
立德树人为国育才显初心
十年来,庆城县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筑牢教育根基。持续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开学第一课”等德育工作载体,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加强思政课程建设,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深挖各学科课程中所蕴含的价值与精神元素,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达成为国育人的终极目标。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特色学校创建,打造校园文化建设育人品牌,发挥体育艺术课程的育人功能,加强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陇东中学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认定为全国文明校园,庆华小学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庆城小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县中小学生“一节一赛一交流”艺术展演活动和中学生综合运动会,建立了高楼学区马寺小学等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园和实践基地,将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到各学科教学中,教育内涵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十年来,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当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各类别、各学段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
学前教育纳入了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全县现有公办、民办幼儿园62所,教职工908名,基本实现了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2年的82.33%提高至98.92%,提升了16.59%。

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措施,大力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坚持减负提质并重,严控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明显减轻。继2012年9月通过国家“两基”验收之后,2015年9月通过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验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2年的97.07%提高至99.93%,提升了2.86%。
高中教育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逐年提升,2013年9月陇东中学顺利迈进了省级示范性高中行列,2014年12月驿马中学被庆阳市教育局评定为庆阳示范性普通高中。十年来,庆城县高考一本上线率由2012年的7.91%上升到2021年的37.21%,综合排名稳居全市县(区)第一名,共向普通高校输送优秀生源11412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86.71%提高到2021年的96.51%,提升了9.8%。
职业教育坚持“德技并修、知行合一、担当责任、服务发展”的办学思路,创新“专业+个性”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职教联盟等办学模式,构建县、乡、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十年来,在校学生由2012年的735人增加到2022年的1400多人,累积为国家培养合格毕业生3069人,其中为高等职业院校输送优质生源2700多人。
特殊教育快速发展,2016年9月庆城县特殊教育学校挂牌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投资100余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学生由最初的6人增加到50人,更多残障儿童都能接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县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
坚毅前行矢志不渝促均衡
庆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以均衡发展为战略任务,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2012年以来,全县财政性教育经费从3.22亿元增加到4.77亿元,累计投入38.1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9.04%,是庆城县历史上经费投入增长最多、基础环境改善最明显的时期。
十年来,庆城县积极回应人民期待,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实施了餐饮楼建设、“全面改薄”、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高中改善办学条件、学前教育提升、教育强国项目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投资5300万元建成餐饮楼项目22个;投资1.9亿元,完成“全面改薄”项目单体校舍建设127个;投资5409万元,完成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学校新(改、扩)建单体校舍59个;争取高中改善办学条件资金1000万元,完成驿马中学餐饮宿舍楼及水冲厕所项目;投资教育强国资金1100万元,实施卅铺小学提升改造和冰淋岔九年制学校综合楼建设项目;争取中央、省级学前教育项目资金15903万元,新(改、扩)建幼儿园114所等,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投资1.69亿元,购置教学设施、电教设备、图书仪器数千件(套),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全覆盖,图书及各类教育教学器材设备均达到省级标准,有力地推动了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

建立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优秀骨干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每学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人数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其中各级各类名优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30%。2014年以来,积极实施“以县带村”在线支教项目,每年选派50~60名在线支教老师为70多个教学点开设在线直播课,截至目前,累计上在线课约10000余节,受益学生8000余人(次),为偏远山区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开辟了新路径。
2021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大力实施“优教庆阳”工程,共组建市、县级“优质学校+”教育联合体35个、“优秀校长+”研修共同体14个、“优秀教师+”成长共同体17个;成立了十余个名师工作室,为校长的能力提升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激发了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的办学活力。
牢记使命接续奋斗谱华章
十年来,庆城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增进民生福祉,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不断深化,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面落实,择校热大幅降温,入学机会更加公平;健全“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进城务工人员和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保障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认真落实脱贫攻坚重大政治任务,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这个关键点,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健全控辍保学联控联保长效机制,加强跨部门数据比对和精准摸排,切实做好劝返复学工作,确保辍学学生找得到、劝得回、留得住,学校留得住,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辍学实现动态清零。通过随班就读、特殊学校入学和送教上门等方式,依法保障辖区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确保每个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

十年来,庆城县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积极调整布局结构,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实施庆城幼儿园、中街幼儿园、山水凤城幼儿园等3所公办幼儿园的新(改、扩)建项目,增加学位500个,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0%以上;推进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整校搬迁陇东中学、凤城初中、庆华小学,接收长庆小学(原为市直学校),为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增加学位4000个,切实解决了“大班额”问题。
认真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优先将建档立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残疾等学生纳入资助范围,真正把党的教育惠民工程办成民心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实现应助尽助,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十年来,全县共发放各类资助资金近4亿元,惠及学生30余万人(次)。
通过推行“黑白”名单制度,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关停不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33个、办理证照33个,有效规范了校外培训行为,减轻了家长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十年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这十年,是庆城教育艰苦奋斗的十年、开拓创新的十年、奋发有为的十年。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庆城县将以更加开拓的精神、更加扎实的行动、更加有效的保障努力打造基础教育新高地,以务实求真、追求卓越、主动作为的教育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新需求,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给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