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同提质:教育革新的璀璨篇章
作者: 李伟勇
2024年初,井冈山大学、吉安市教育体育局与吉安县共同签署了协同提质协议,携手破解基础教育发展难题,开启了一段崭新的教育旅程。
吉安县选取县域内4所代表性学校,与井冈山大学的相关学院进行精准对接。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从红色文化到理科教学,每对合作伙伴都找到各自的契合点,共同深耕教育教学的田野:吉安县保育院与井冈山大学教育学院共同探索游戏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茁壮成长;吉安县君山小学与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携手,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吉安县庐陵学校与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并肩作战,引入前沿教学理念,让理科课堂焕发生机;吉安县第三中学则在井冈山大学的帮助下,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吉安县教育体育局高度重视课题研究的引领作用,全县中小学教师与井冈山大学专家团队并肩作战,共同申报并成功立项50多项协同提质专项研究课题。这些课题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教育实践的探索之路,也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
吉安县在推进协同提质行动的过程中,将高效管理与卓越师资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两大支柱,创造性地采用了高度项目化的管理模式,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每项举措精准落地,开花结果。
吉安县在项目化管理方面,首先绘制一幅详尽的实施蓝图,制定行动纲领,为整个协同提质行动指明了方向。它不仅涵盖总体目标、阶段任务,还细化到每项具体工作、设定清晰的时间节点,确保每步都走得稳健有力。同时,逐一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归属单位,构建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工作体系和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定期举行的联席会议成为合作各方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重要平台,让大家直面协作中遇到的挑战与瓶颈问题,确保协同提质行动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吉安县斥资30多万元,精心打造县级名师孵化工作室,为全县优秀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舞台。在这里,教师们可以互相切磋、共同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此外,吉安县还积极寻求与井冈山大学等高校携手共建多个教育实践与教师培训基地,既为师范生提供宝贵的实习机会和实战演练平台,帮助他们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又为在职教师提供持续学习和成长的“充电站”,让教师们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1.中枢引领,协同提质高效运转
吉安县率先设立县级层面的协同提质办公室,作为整个行动的核心指挥中枢。该办公室汇聚教育领域的精英力量,组建一支专业、高效、富有责任感的办公团队。他们不仅承担着政策制定、规划部署的重任,更是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够精准对接、有效执行。通过明确的职责分工与高效的运行,协同提质办公室成为推动全县教育质量提升的强大引擎。同时,吉安县还注重将这一组织保障模式延伸至各试点校。每个试点校均设立独立的协同提质办公室,作为本校协同提质工作的具体实施与协调机构。这些办公室与县级协同提质办公室紧密相连,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网络,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与特色需求,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协同提质行动在本校范围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精细规划,行动方案引领前行
为确保协同提质工作的有序推进,吉安县制定详尽的行动方案。方案不仅从宏观层面为整个行动提供策略导向,更从微观层面为每项具体工作提供细致的操作指南。它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全县教育工作者在协同提质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在行动方案的指导下,吉安县的协同提质工作呈现出清晰的脉络与明确的方向。从资源整合到师资培训,从课程设置到教学评价,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精细化的规划与管理,确保协同提质工作的每个步骤都能按照既定的时间表与路线图顺利推进。
3.创新平台,基础教育教研联合体激发活力
为进一步提升协同提质工作的实效性与影响力,吉安县积极构建基础教育教研联合体。该联合体打破校际壁垒与学科界限,广泛吸纳全县范围内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合作高校的教师精英。他们在这里汇聚一堂、共商大计,形成一个充满活力与智慧的教育共同体。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教学观摩、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基础教育教研联合体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舞台。在这里,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与挑战。这些深入的交流与碰撞不仅激发了教师们的教学热情与创造力,更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展望未来,协同提质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无限可能。深化协同提质行动的实践与探索,将持续推动和加强吉安县与高校的深度合作与交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手段,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公平、有温度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