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提质背景下县域学校的需求及其落实路径

作者: 肖正利 黄福

协同提质背景下县域学校的需求及其落实路径0

赣南师范大学与龙南市开展协同提质行动以来,作为联盟高校的赣南师范大学给予龙南市系列支持和帮扶。笔者以为,于县域学校而言,校园文化建设、优质教师队伍建设和填补专任教师缺口三方面的需求更为重要和迫切。

一、助力县域学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理念先进、内涵丰富且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教师提升和学校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

有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十分随意,简单拼凑,不成体系;有的学校没有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和办学优势,缺乏学校特色;有的学校无论硬件设施、环境布置,还是制度制订,都没有充分考虑人文因素和时代特征,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而联盟高校指导县域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科学规划,实行顶层设计,可以使县域学校校园文化兼具整体性、人文性、审美性和时代性,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联盟高校抽调文学院、文旅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等专家成立专家组,下沉到县域学校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县域学校的历史文化、办学优势、地域特征及时代发展趋势,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科学规划设计,彰显学校内涵,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认识和价值取向,引领全体师生努力奋斗、积极进取,推动学校不断向前进步发展。

二、助力县域学校建设优质教师队伍

1.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材把握、教学设计、气氛调动、组织管理等课堂教学能力是决定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关键。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自主性强、家长期望值高、社会关注度大,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能力迫在眉睫。联盟高校发挥资源优势,通过附属学校,或牵线搭桥中心城区名校,给县域教师创设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环境和条件。

一方面,县域学校和中心城区名校做到同步教研、异校教研,实现“聚焦吸引”。同步教研即双方统一教研时间,并通过网络同步收看。异校教研即跟班学习的县域教师在中心城区名校名师的指导下,到中心城区名校上公开课,这能让其他县域教师更好地聚集在一起,观摩、学习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中心城区名校教师到县域学校送教,能让其他教师了解县域教学实际,丰富教学的梯度和层次,并对自身教学产生反思和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县域学校派骨干教师到中心城区名校跟班学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好课的背后凝聚着中心城区名校名师的诸多经验,这些经验无法完全通过网络的方式来呈现,面对面地学习、请教能让县域骨干教师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相关策略,加快成长进程。县域学校派出骨干教师面对面地向名师进行深入、全面地学习,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回县域学校,发挥传帮带作用,有助于整体提升县域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2.提升教师任教学科专业素养

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作为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过硬的任教学科专业素养,并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才能在课堂上做到信手拈来,融会贯通,为学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部分教师对任教学科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架构没有清晰的认识,或没有机会进行相关的学习培训,专业素养不够深厚,课堂视野比较狭窄。联盟高校专家要对县域教师进行任教学科专业素养系统培训,提升县域教师专业技能,适应教学发展需要。

一方面,联盟高校专家要对每门学科的专业素养进行内容设置。比如,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语法知识、普通话练习、书写训练、阅读方法、写作技巧等内容,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知识点的汇总归类及数学知识的拓展延伸、生活运用等内容,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发音要标准、词汇要丰富、语法要扎实、书写要美观等内容。思想政治、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教育和信息技术等学科都应进行专业素养内容设置,让每名教师对任教学科的专业素养了如指掌。

另一方面,联盟高校专家要针对以上内容为教师开展现场教学,并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引导广大县域教师进行同步学习。在现场教学中,还应设置答疑解惑、交流分享等环节,强化课堂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提升教师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是否具备教科研能力是决定一名教师能否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主要因素,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应成为促进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课题。

受多种因素制约,部分县域教师教科研能力相对较弱。联盟高校专家要对县域教师进行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指导培训,将教学实践经验形成理论成果,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

创办协同提质行动简报,激励联盟高校专家指导县域教师进行论文撰写并投稿,增强教师教科研信心,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此外,每年省、市课题立项增设协同提质选题项目,联盟高校专家和县域教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不但有利于提升县域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还可以更深层次地促进广大教师对协同提质工作进行研究,对协同提质行动的深入开展大有裨益。

三、助力县域学校填补学科专任教师缺口

学科由具有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学科专任教师虽然在数量上逐年增多,但大部分是跨学科转行的,没有科班出身的素养,依然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目前,亟需思想政治、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教育和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业教师充实到县域学校,发挥专业特长,提高课堂效率。

县域教育部门和联盟高校对接,上报学科专任教师缺口数量,联盟高校根据县域需求和自身实际,每年批量组织毕业生到县域学校实习,由县域教育部门根据各学校需求进行综合调配,填补学科专任教师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