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映山红”到“江财红”

作者: 李春根

从“映山红”到“江财红”0

江西财经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革命理想比培养他们的工作才能更加重要”的育人理念,积极利用和挖掘江西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将井冈山精神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深度融合红色文化教育与“信敏廉毅”校训,将根植于江西红土地的“映山红”之“魂”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江财红”之中,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之路。

一、强化顶层设计,以“三化四进四环”创新育人体系连通创新创业型人才铸魂路径

以“映山红”之“魂”育人,就要将红色文化浸润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将赓续红色基因的内在要求转化为育人生动实践,内化为学生的坚定信仰和实际行动。

一是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育人“三化”新路径。学校立足于井冈山精神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理论教学专题化、实践教学生动化、教研活动学术化于一体的红色文化育人“三化”新路径。在理论教学上,学校设置红色经典阅读和“红色文化十讲”等专题教学;在实践教学上,学校坚持将“映山红”作为品牌引领,开展国旗日日升、党课周周讲、好事月月评、新苗季季育、红歌年年唱等系列活动,实践育人成效显著;在教研活动上,学校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设立课题研究思政专项,打造“红土地”学术论坛,出版“江财红”系列专著,逐渐形成具有“江财红”底色的人才教育体系。

二是构建赓续红色基因“四进”新体系。学校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人才培养方案,“信敏廉毅”进课程大纲,教案、荣誉进学生档案,先进事迹进宣传文案,育人成效在红色文化浸润中愈发显著。将红色文化铸魂创新创业型人才纳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增设“中共创新史”等红色文化课程和“财经纪律学”课程;强化校训精神教育,邀请携带校旗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生动诠释校训精神的校友邓超来校作“毅而弥坚 因爱奔跑”主题报告,让校训精神薪火相传;在制定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案时,突出红色文化与校训精神的教学内容;设置“文明寝室”等集体荣誉和“映山红”学生党员先锋等个人荣誉,并将所获荣誉记入个人档案。

三是构建红色文化铸魂“四环”新机制。学校坚持做好、做实、做精、做活学生入学、在校、离校和毕业后“学校以我为荣”四个环节的教育。从入学教育起,学校开设入学红色教育课堂,把红色文化融入新生辅导课、班会课等,新生军训开展学唱红歌、看红色电影、讲红色故事等活动;学校建设红色文化广场、伟大建党精神广场,开辟党史学习馆、校友创业馆等,让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通过环境浸染、知识教化、学术熏陶、创业体验,将铸魂教育融入学习生活各环节,具化为学生的行为体验;毕业离校期间,创设“毕业生党员最后一课”,举办毕业生交流会等活动,引导毕业生将井冈山精神和革命理想带入工作,使得“映山红”转化为学生和校友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学校自办学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30多万名人才,其中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王文京、“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郑跃文、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等。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学生余文鑫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69毫升,用于挽救13岁白血病患儿,以大爱成就新生,以奉献点亮生命。

二、赓续红色基因,以“三融入一结合”创新育人模式融通创新创业型教育教学体系

学校植根于红色江西,在教育教学中全方位融入红色文化和校训精神,构建“映山红+‘信敏廉毅’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创新创业型教育教学体系,深化育人理念,将“映山红”内化为“江财红”。

一是融入思政课教学,突出“信”的主导地位。以红色故事教学为切入点,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具有“江财红”底色的思政教育体系。

二是融入校风学风建设,发挥“敏”的示范驱动。以“映山红”品牌为引领,落实国旗日日升、党课周周讲、好事月月评、新苗季季育、红歌年年唱“五维”,打造“映山红”学生党员先锋班、“映山红”文明寝室标兵、“映山红”研究生支教团、国旗护卫队、合唱团、“映山红”思政网络平台“六翼”,以“一品五维六翼”特色品牌驱动校风和学风建设。

三是融入学生思想教育,强化“廉”的行为养成。立足财经类学科专业特点,发掘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元素,有效融合廉洁教育与专业教育,发挥主题党日、班会课、法治讲堂等的作用,强化学生廉洁自律的主动性、自觉性。

四是结合社会实践,锻造“毅”的优良品质。开展“红色走读+”活动,打造“万企调查”项目,推出“青马工程系列”及红色文化调研,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文化专项活动,培养学生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毅力和能力。

三、强化系统思维,以“两协同一考核”创新育人机制贯通创新创业型人才铸魂过程

学校始终坚持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系统思维,整合校内外资源和力量,建立工作考核机制,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协同培养。

一是强化系统思维协同校内力量。建立全员参与的统筹建设格局,实施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一把手”工程,建立牵头负责机制,推进工作落实。由学工部牵头“映山红”铸魂育人工作,明确学院、党群部门、行政教学辅助单位的人才培养职责,凝聚全校力量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是加强合作交流协同校外资源。开拓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院校及行业协会的合作服务渠道,与井冈山市等地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发挥协同联动作用,挂牌合作运营“井财小镇”,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元素,为学生创新创业建立孵化平台,形成校地、校际、校企等内外协同培养机制。

三是构建考核机制强化教育实效。构建学校党政主抓,创业教育学院和其他相关部门协同的工作考核机制,出台《江西财经大学创新创业考评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常态化考核“信敏廉毅”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