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成长提供支点

作者: 陈智英

为教师成长提供支点0

教师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所学校重要且长远的目标。

新时代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教师成长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教师的成长除了依靠教师的自我觉醒之外,学校给教师提供成长的支点至关重要。

支点是物理学名词,是杠杆赖以支撑物体而发生作用的固定点,引申指事物的关键、中心。在教师成长过程中,教师获得的支点越多,其成长的轴线就越长、发展的空间就越大。虽然不同的支点对教师成长的影响、作用不一样,但以下四个支点对教师成长的作用将是永远的。

支点之一:唤醒教师的教育情怀

《论语》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在学校里,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是教师思想的引导者和学校的管理者,要把党组织书记、校长共同的育人价值追求变成全校教师共同的教育价值追求。

首先,党组织书记、校长要把自己的教育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类似“你教室里的每个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整个世界”“教育者要永远保持一颗充满爱与责任的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拼一把,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这样的话语,应该铿锵有力地说出来,唤醒教师奉献与尽责的情怀。党组织书记、校长还应时时激励教师:在工作中拼搏,将有无限可能;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当然,党组织书记、校长不光要这么说,更要在工作中落地,把理念转化成行动。

其次,党组织书记、校长要与教师一起分享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外延及其背后的成长故事。如孔子的有教无类、庄子的无为而治、墨子的兼爱天下等,呈现出各个不同时代与社会环境中特定的教育家精神样态。特别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以及他强调的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德育注重自主的“小先生制”,这些理念依然是新时代育人的核心理念,是唤醒教师情怀、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的精神法宝。

支点之二: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不懈的追求。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其站上讲台的底气,每名教师要像爱惜羽毛一样,注重自己的专业成长。学校要不遗余力地为教师成长搭台子、建梯子,助力他们蓄力前行,扬帆远航。

一是创建“青苗成长营”,助力教师专业成长。“青苗成长营”主要针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而推出教师成长方案,要求青年教师每周完成“五个一”:观摩一堂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秀的教学方法;阅读一本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书,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理论素养;给班上一名或多名学生的家长写信,加强校家沟通,促进校家共育;提交一段朗读音频或视频,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教学感染力;加强粉笔字书写练习,并拍照打卡,提升板书设计能力,展现教学艺术。每项活动由“青苗成长营”专人负责,布置任务,收集作业,评估考核,利用每周教师例会对每项作业进行点评分享,最后把每周的作业分类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加强宣传、扩大交流,督促教师更好地提升专业水平。

二是搭建“影子结对”,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影子结对”是为新入职教师配备成长导师的教师成长方案,从学科教学、业务常规、班级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予以指导,让师傅成为徒弟人生的指导师、职业的规划师、生活的营养师,促进新入职教师专业成长。“影子结对”按照一名师傅(中老年教师)结对培养N名青年教师的“1+N”模式运行,师徒开启课前合作备课、课中相互听课、课后切磋交流的小教研模式,在思维碰撞中同促进、同成长。

支点之三:关怀教师的情绪价值

人际交往中的顶级能力,是个人对情绪的自我管理。学校可以借助工会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暖心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情绪价值。

一是“小惊喜”换得“大温暖”。教师节那天,学校领导站在校门口,为每名到校的教师送上一朵鲜花和一个靠枕,鲜花代表学校的节日问候,靠枕寓意学校是教师永远的靠山。小小的礼物,深深的情意,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共融;每年春节过后的开学季,学校领导把前一年度在开展家长评教活动中,对教师评价的感人内容搜集起来,做成每名教师个性化的新年贺卡,在学期伊始的教师大会上郑重其事地颁发给教师;学校工会每月为教师举办一次“集体生日会”,生日会上播放学生对教师赞美、感恩的话语,那稚嫩的嗓音,那温婉的旋律,令在场的每名教师都为之动容。

二是把“家琐事”当成“校大事”。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还来自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可评选最美家庭,给每名获得者的家属发出席颁奖活动的邀请函,在颁发证书时请家属一并合影。在日常工作中,学校对教师的关怀可以想得更细、做得更实。比如,出台关心和解决教职工子女上学升学之类问题的政策,这些小举措所办的大事情,一定会把教师的情绪价值拉满,从而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支点之四:为教师建立评价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学生工作、科研和荣誉五个方面完整构建了教师评价体系,既是完整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标找差距,依表抓落实,学校要在坚持立德为先的基础上,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遵循教、学、评一体化的规律,制定出德、能、勤、绩考核的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教育家型教师培养进阶模式。学校可将教师分为岗位新兵、教坛新秀、教学骨干、区级学科带头人、市级学科带头人、省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等螺旋上升的层级,细化每个层级的目标责任和评选条件,让教师根据条件对照自己,缺什么就往这方面去补什么,引导教师制订出个人阶段性的成长计划,并将每名教师的成长计划汇总,制订出全校阶段性人才培养方案,绘制出培养“施工图”,鼓励教师在“施工图”上勤耕细作、毫不懈怠,实现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

二是在每年教师节前评选“最美教师”。设立多元的奖项,表彰那些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教师,可分为最敬业的教师、最和善的教师、最有潜力的教师、最有爱心的教师、最美笑容的教师等,树立典型,建立标杆,实现教师在育人品质上向更高、更远看齐。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当以上四个支点相互联结,织成一张网,即使其中一个支点发生变故,其他的支点也会起作用,这样教师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成长能量,助力教师在从教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