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四堂课”,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作者: 熊玫

上好“四堂课”,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0

南昌市豫章学校教育集团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发挥好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从校园、家园、菜园、社会四个维度,上好劳动教育“四堂课”,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完善课程体系,上好“校园必修课”

在纵向上,规范设计各年级劳动教育主题。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培养目标,结合课标要求的“十大任务群”,开发设计各年级劳动教育主题。以“厨艺实践劳动”为例,二年级开设凉拌西红柿课程,让学生掌握切片、翻拌、摆盘等劳动技能;四年级开设凉拌米粉课程,重在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并处理不同的佐料;六年级则开设炒包菜课程,实现内容关联,难度螺旋上升。

在横向上,以项目化学习打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劳动教育离不开各学科的支撑。比如,在“小菜园的收益”课程中,学生调动各学科知识,了解蔬菜市场价格、生长周期、种植成本,从而选择最适合的菜苗。学校组织学生认领劳动服务岗,校园里的饮水机、过道、石凳,都成为认领的劳动服务岗。“土豆大作战”“菜园里的绿色智慧”等都成为项目学习主题,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快乐。

在融合上,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传统工艺制作”是劳动设计的“十大任务群”之一。学校以非遗文化为切入点,创新教学主题,结合学校特色设置传统刻纸课程,结合节日文化设置包粽子、做青团、打月饼等课程,结合地域文化设置“青铜布偶”等课程,让学生体验传统工艺制作过程。

二、制定劳动清单,助力“家园生活课”

劳动本身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学生重要的劳动实践场所。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家庭生活中,按不同年级制定家庭劳动清单,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做到知行合一。

一、二年级学生以叠衣服、系鞋带、收拾桌面等简单劳动为主,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锻炼学生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三、四年级学生以认识常用家用器具、掌握家用小器具的使用方法为主,学习制作简单的日常饮食,初步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如洗鞋袜、泡茶、养金鱼、热馒头等。五、六年级学生侧重安全规范地操作与使用家庭常用器具,初步掌握基本的家庭饮食烹饪方法,制作简单的家常菜,提高生活自理和家务劳动能力。学校定期组织“生活技能大比拼”,让学生将家庭所学本领在学校进行展示。

在“家园生活课”实施过程中,学校注重持之以恒,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做家务的习惯;注意安全,要求在学生爬高、生火时,要有家长看护;鼓励为主,适当容错,正确看待学生劳动的失误,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试错中成长。

三、遵循“六自”原则,开展“菜园体验课”

学校将校园内的空地改造成“生态田园”劳动实践基地,每个班级都划分有一块“小菜园”;依托“小菜园”,让学生自己策划、自己栽种、自己查找、自己管理、自己收获、自己评价。

学校将每年3月确定为“播种希望月”,举办“校园小农人春播节”,学生走进劳动实践基地松土、播种、浇水,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将5月确定为“快乐成长月”,学生精心管理、施肥除草、认真记录;将9月确定为“幸福收获月”,组织采摘,分享快乐,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磨炼意志。

四、立足协同育人,拓展“社会多元课”

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亲身感受劳动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

一是积极参加公益服务。组织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到小区(社区)捡拾垃圾、清扫落叶,在楼道擦洗楼梯扶手、清理小广告,到街道和乡村养老院慰问老人,引导学生自觉参加社会服务,增强志愿服务意识。

二是实地参观劳动场所。组织学生深入智能农场、VR基地、智能快递站、污水处理厂等,了解新型技术、人工智能在现实劳动场景中的应用,感受现代科学技术对劳动方式的深刻影响。

三是深度参与职业体验。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军营开展“我是一名小小兵”体验活动;前往南昌市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开展公益义卖活动,亲身当一回“小掌柜”;走进江西省博物馆开展“当一天志愿讲解员”活动;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了解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职能,通过不同的职业劳动体验,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劳动者的艰辛。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学校通过劳动教育的开展,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创新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豫章学校教育集团光明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