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思想的劳动教育

作者: 苏霞

创设有思想的劳动教育0

2022年,吉安市吉州区五里小学(以下简称“五里小学”)传来喜讯:学校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

近年来,五里小学的“四季五里”校本课程获得“江西省第三届中小学(幼儿园) 100 门出彩校本课程评比活动”一等奖;“四位一展”劳动教育案例被江西省教育厅列入第二批“双减”校内提质增效典型案例;教师参加“2023年全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课例展示交流活动”获一等奖,等等。

五里小学地处城区,可谓寸土寸金,学校的劳动教育为何能独具特色,取得累累硕果?

五里小学有三栋教学楼,连廊相通,融为一体。登上教学楼的楼顶,一片片劳动实践基地映入眼帘。这里一年四季生机勃勃,各种时令蔬菜一茬接一茬,花卉盆景美不胜收;丝瓜、苦瓜、黄瓜、豆角挂满枝头,爬满棚架,菜花的清香引来蜂飞蝶舞。有间玻璃房名曰“智慧农场”,里面安装了传感器、控温器,即使在冬天,也能种出黄澄澄的哈密瓜、红艳艳的西红柿、色彩斑斓的彩椒。这里既有农家菜园的风情,又有农科所的实验氛围,令人赞叹不已。

意外发现——劳动给孩子开启快乐的源泉

五里小学前身是一所村完小,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2019年成为城区学校。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家家户户食物靠配送,时鲜蔬菜购买不方便。复学后,学校决定把教学楼顶上3000多平方米的空地整理成劳动基地。

随后,一些老师陆续带着班上的学生在基地种菜。一些平时胆小、害羞的学生,在侍弄蔬菜的劳动中仿佛释放了天性,脸上绽放出纯真的笑容。原来劳动也是很多学生开启快乐的源泉。于是,学校决定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因地制宜,打造劳动特色课程。

研发教材——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相结合

学校首先自主研发教材。语文教师编写了《四季农耕》校本教材,按“春之歌”“夏之舞”“秋之获”“冬之韵”的四季体系编排,以古诗词、童谣谚语、节气风俗、农耕故事为主要内容,按照年级编写教材、设计教案。数学教师根据教材制定各年级劳动教育清单,配套设计《学生劳动评价手册》,作为学生展示劳动过程和成果的记录本。经过不断地修改、完善,这套校本教材于2020年9月开始使用。

接着开展全员培训,使全校教师都具备担任劳动课教师的基本技能。单周,语文教师依托《四季农耕》校本教材开展劳动教育理论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农耕知识、认识时令蔬菜等。双周,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技能、生活技能实践,如栽培蔬菜等,并用《学生劳动评价手册》记录学生成长足迹。综合组教师以手工制作为主,如红豆贴花、萝卜雕花、簸箕画等,把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变成创意课程,做到人人参与。

自理自立——重在培养劳动品质、树立劳动观念

学校要求学生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叠被子、拖地板、整理书桌、洗菜等,一周布置一项劳动任务,从小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家长定期把学生的劳动表现、日常劳动情景拍照粘贴在《学生劳动评价手册》上。学校还组织学生到周边住宅小区捡垃圾、打扫卫生,到敬老院献爱心,给老人捶背、洗脚,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为了检验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以“劳动创造世界”为主题,广泛开展“十个一”活动,如一次劳动技能大比拼、一次美食节、一次项目化学习现场介绍会等。美食节这天,学生三五成群,纷纷展示各自的绝活,有的包粽子、有的包饺子、有的做蛋糕、有的做烧烤……他们这里看看,那里尝尝,吃得满嘴留香,乐得眉开眼笑。

评价激励是持续深化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此,学校及时开展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开展诊断性评价,进行劳动素养监测,及时提出反馈和改进意见;开展总结性评价,对学生劳动表现、劳动素养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开展“劳动小标兵”“我是劳动小达人”“我是爸妈小帮手”等评选活动。

五年级学生庄紫环用学到的养花知识,在家里的阳台上种了月季、玫瑰,把阳台装点成小花园。五年级学生肖甜心双休日一回到乡下就帮奶奶干活,她还给自己划了一块地,等奶奶把种子撒下去后,她负责浇水、施肥,现在她种的葱家里都吃不完。三年级学生家长吴建龙深有感触地说:“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以来,我家孩子变化很大,他现在会打扫自己的房间,客人来了还会做水果拼盘。我非常赞同学校的劳动教育,因为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要承担一定的劳动任务,劳动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能力。”

“我的孩子以前连自己的书包都不会收拾。现在,他学会了收拾房间、扫地拖地、洗袜子、洗衣服。有了家庭劳动作业后,孩子不看手机了,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变得勤快了,连作文都写得更好了!”李丹家长高兴地说。

科学种植——体验科技和劳动融合的魅力

为使劳动实践课程丰富多彩,学校将空中劳动实践基地规划为蔬菜种植区、花卉区、活动区、果园区、藤蔓区、智慧园区等,每班1至2块,师生一起种植、观察、采摘,并用纸笔把这些过程记录下来。在这里,学生既享受了劳动的快乐,又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学校还开展了“校园智慧农场建设与应用”的课题研究。

为了拓宽视野,学校带领学生走进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开展“劳动砺心志”研学活动,请技术员讲解如何进行科学栽培与种植,让学生了解劳动如何与科学相结合。在老师指导下,很多学生学会了制作农用酵素,学生把家里的果皮菜叶和学校的落叶,堆到劳动基地,制作有机肥。看到各种蔬菜、花卉在自己制作的有机肥的滋养下,长得郁郁葱葱,学生深刻地体验到科技与劳动融合的魅力。

教师胡馨月是江西省综合实践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她说:“刚开始学校的劳动教育仅停留在教会学生某些劳动技能上,随着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逐渐意识到要把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融入其中,这才是真正有思想、有技能的劳动教育。”

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把参加劳动教育的过程记录下来,观察、记录他们亲手种植蔬菜的过程,并写下参加劳动的感受文章。美术教师带着学生到劳动基地写生,画风朴素清新,带着大自然泥土的芳香。

站在五里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前,我眼中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耳边回荡着家长们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赞誉之声。我注视着荣誉室里那些奖牌,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切,正是有深度、有思想的劳动教育所结出的丰硕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五里小学)

上一篇: 放飞科技梦想
下一篇: 大山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