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全域办学绩效评估构建新时代学校评价改革“东湖模式”
作者: 李基鹏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向。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充分明确了破除“五唯”顽疾目标,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主体,制定了新时代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
学校作为教育事业的核心阵地,学校评价在教育评价改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总体方案》实施以来,南昌市东湖区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中,立足前期实践、以“学校评价”为切入点,探索出“多维度复合、多要素把握、多角度运用”的学校办学绩效评估模式,科学引领区域学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018—2020年,东湖区连续四年荣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优秀组织单位。2021年开始,新余市借鉴“东湖模式”“东湖体系”“东湖指标”,对全市直属学校开启办学绩效考核评估。
一、多维度复合,评估体系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东湖区作为南昌市中心城区,长期以来,辖区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区属义务教育市级名校4所,占比22.22%;区属学前教育省级示范性幼儿园3所,占比100%。同时,2014年,因行政区域变更,接收扬子洲镇乡村学校5所。学校办学基础参差不齐,传统名校观念固化。
如何在教育评价改革上进行深化?如何搅动固有学校等级分化的一池春水?
学校评价事关重大,影响深远。在顶层设计上,东湖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遵循,架构区级办学绩效评估体系。
高位驱动的一个主体。以政府组织作为强大评价保障,按年度,由区委、区政府出台办学绩效考核评估办法,区级财政专项拨付绩效考核经费,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教育督导部门、教育教研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区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同步接受评估。
党政同责的双维思路。依据《总体方案》关于学校评价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的重要论述,东湖区立足“一岗双责”的核心思路,将学校基层党建、办学行为由分项考核向综合考核转变。指标设置基层党建(加强党的建设)、办学行为(高质量发展)两套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均等,考核分值一致,对党支部书记、校长履职情况进行一体化评价、综合评估、综合排名。
三线交织的指标体系。建立“不碰红线、确保底线、争取出线”的评价原则,即:红线为警戒线,依照依法治校方针,以师德师风、违规补课、安全事故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为考核要素,实行一票否决;底线为基本线,按照职能管理准则,以基本任务、交办任务完成情况为考核要素,实行越线降级;出线为效益线,按照发展导向原则,以办学成果、学校发展为考核要素,实行赋分比拼。
二、多要素把握,评估过程实现“科学精准”根本追求
《总体方案》倡导,评价原则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东湖区在实施办学评估过程中,立足问题导向,着眼强化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等评估要素,在实施过程中尝试视角转变,力求评估效果科学精准。
一是评价方式持续深化,破解固有模式。不断探索更加科学精准的评估模式,2018年,以“第三方独立评估(占比60%)+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占比40%)” 为主体首次实施评估;2019年,创新实施“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述职评价”三大考核方式,权重分别占比40%、40%、20%;2020年,再次修正三大考核方式权重占比,分别为35%、35%、30%,在分组实地核查中,引入“修正系数”机制,对组际评价差异进行科学修正。2022年以来,新增满意度调查机制,全面评估学校办学满意度情况。
二是评价主体多方协同,破解单一视角。充分引入高校评估科研力量,2018年,东湖区与南昌教育学院深入合作,由该院聘请专家,建立相对固定的评估团队,人员涵盖高校教授、教育部门专家、名校名优校长、学校党建专家等多领域,作为第三方对学校进行定性评价。2021年,与北京师范大学达成评估战略合作协议,实施“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项目”,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形成“用数据说话、重数据评价、依数据决策、谋数据创新”的评价新实践。
三是评价因素增值赋能,破解名校印象。着眼增值评价要素,评估过程中东湖区单列增值评价分值,连续对比多年评价结果,作为评估模式的有力补充,从重大重点工作突破、校风校貌变化、教师队伍工作干劲等对比因素出发,由教育行政部门班子进行集中评议,重起步、重变化、重成长、重过程,着力摆脱传统名校“体量大、感观佳、应该好”的固有影响,着重发现工作有成效、发展有变化、队伍有干劲的增值因素。以某单一年度为例,评估结果一等奖(共12名)中,乡镇学校占比16.67%,非传统名校占比75%。普校、乡镇学校能与传统名校一较高低。
三、多角度强化,评估运用着眼“正向激励”根本导向
评估重在运用,立足评估结果,东湖区充分发挥正向激励的作用。
一是奖励运用,全面激发教师队伍干事热情。在前两年专设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个人绩效奖励的基础上,2020年,东湖区首次将教师“奖励性工资”发放纳入办学绩效评估结果运用中,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奖励经费从区本级200万元“教育激励专项经费”中列支,教师“奖励性工资”由区级财政统筹保障,发放等次以当年办学绩效考核(综合考核)结果为重要依据,有效推动教师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近三年,全区新增特级教师4人、正高级教师4人、“洪城学师”5人、副高级教师3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0人,优秀师资呈现增长趋势。
二是结果呈现,全力推动落实学校薄弱问题整改。通过研发区本级办学绩效评估平台,基于评估大数据分析,立足“评估+诊断”理念,引入量尺分数理念,对考核结果进行再分析,进行校际评估结果横向对比,对单一失分指标进行统一采集,总结学校问题“共性清单”,形成区级共性问题预警机制,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数据参考;进行校内评估结果横向比对,一校一案,一项一策,办学成效“体检报告”精准到校,问题呈现精准到项目,问题责任精准到人。
三是价值导向,全速提升教育高水平发展。通过常态化的办学绩效考核,在区属学校上下形成了赶学帮超的良性发展氛围,教育发展进一步提档增速。近年来,东湖区连续六年获评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优秀”等次;2018年,百花洲小学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3年,作为全省唯一中心城区、南昌市唯一县(区)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认定,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学在东湖”教育特色品牌得以持续唱响。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