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亮夜空的那颗星
作者: 廖肇银
赣州市第三中学党政办主任易少彬,祖孙三代从教,从小受到良好家风濡染,心之所向皆为杏坛。
2004年9月,易少彬从鹰潭来到赣南师范学院(现为赣南师范大学)求学。在大学的第一次班会课上,易少彬就大声说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将来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为了这个目标,易少彬在大学勤学苦练。大三那年暑假,易少彬在他父亲的建议下,开始做一项非常繁重后来证明确实有效的事情——研读课文,撰写教案。他找齐了初中和高中的全部语文课本,在网上搜索、整理每篇课文的教案,从中挑选36篇教案重点打磨,铭记于心后,坚持每天试讲,从未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个暑假的历练,加上大学四年积攒的多个荣誉奖项,2008年毕业那年,易少彬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成功应聘到赣州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赣州三中”)担任语文教师。
寒来暑往16载,易少彬在杏坛耕耘,硕果累累,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新时代赣鄱先锋、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在第40个教师节前夕,易少彬更是荣登全国模范教师榜单。
“信彬哥,考本科”
易少彬对学生的教育,有他自己的理解。他说,好的教育是学生离开校园多年后,仍然有影响他们、刻在他们脑海里的东西,让他们念念不忘。
“这些看似摸不着却看得见的东西,就是一个人骨子里的涵养。”在易少彬看来,学校给予学生涵养的根基是德育。
易少彬到学校工作的第二个学期,就担任以体艺特长生为主的文科高一(17)班班主任。
“这个班的学生是一群不省心的娃,但我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不因他们调皮捣蛋而失望,也不因他们成绩不理想而放弃。”易少彬告诉记者,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时机一到,它们遇雨露就生根发芽,遇阳光就灿烂怒放。
“我要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信赖、忠于理想的人民教师。”易少彬在班会课、家长会上许下诺言,在日常工作中践行诺言,以哥哥的身份陪伴学生,言传身教。
学生私下里亲切地称易少彬为“易少”,在班上集体喊出“信彬哥,考本科”的口号。后来,这口号也成为该班在全校运动会开幕式上最响亮、最有力量的口号。
“如果说教育是有温度的,那精心设计的班级文化应是一件件漂亮温暖的大衣,将每一颗走进教室的心裹紧。”易少彬给班上安装书架,选购图书,更换教室绿植;还在教室后墙上劈出三个区域,用简易的图案围成三个框,框里贴满了学生学习、生活和集体活动的照片,记录着每名学生的精彩瞬间,时时给予学生向上的力量。
“绿植可以养眼、愉悦心情,更可以让学生感知生命、敬畏生命。”易少彬说。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在易少彬的引领下,班上学生人人斗志昂扬。
进入高三后,学校又让易少彬接手同为以体艺特长生为主的高三(16)班,这让易少彬成为赣州三中有史以来同时担任两个毕业班班主任的第一人。
一次,班上报考竞走专业的学生李玮伦,因体能耐力原因而倍感焦虑。易少彬发现后,便陪他到赣州体校田径场,让这个原本热闹的田径赛道上多了一道“一人竞走、一人骑行”的风景。
在半个多月的“集训”里,他们洒下汗水、留下脚印。随着李玮伦体能的提升,他的文化成绩也随之提高,心理压力随之纾解。
“我每次想放弃练习的时候,有易少在旁边,咬咬牙就突破了自己。”李玮伦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对易少彬感激不已。
曾与易少彬搭班的物理教师谢宝增告诉记者,易少彬一直珍藏着一张有100余名师生合影的班级毕业照。因为,这两个班由年级里“最难管”的班到校内活动“逢赛必参”“逢参必奖”“逢奖必一”的班,这两个班的95名学生有73人的高考总分上了本科线。
易少彬首次带班,就放了一颗耀眼的“卫星”。
情满毕业歌
2013年12月,易少彬担任赣州三中团委副书记,主持校团委工作,施展才华有了更大的平台。
凭借在大学丰富的共青团工作经验,易少彬始终秉持服务学生的理念,加强团员的思想教育和团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团员队伍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易少彬视平台为舞台,视信任为责任,一心想能为学生做些什么,能让学生获得什么、留下什么、记住什么。
2016年,歌曲《南山南》在网上热传,也在学生中传唱。在了解此情况后,易少彬便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学生创作属于他们自己的歌曲。
易少彬与学校团员干部一拍即合,随即与几名思维活跃、语文功底扎实、喜爱歌曲的学生相聚一起,碰撞出思维火花:歌曲定位为每届高三学生,歌名为毕业歌,主要为迎战高考的高三学生摇旗呐喊、擂鼓祝福,以兹永志。
在课余时间,易少彬领着一群学生,时而相聚,时而分头行动。他们用朗朗上口的歌词创编《三年为期·南山南》,以学生的点滴故事和学校为背景拍摄MV。
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2017届高二(3)班学生饶艺芳创作了歌词:你在南区的孔像下,谈笑古今;我在北区的田楼里,思忆过往。如果毕业之前来得及,我要铭记你的旖旎……
校团委组织学生演唱、拍成MV的《三年为期·南山南》发布之后,顿时让全校师生精神振奋,迅速传遍校园的每个角落。
“我们是拥有毕业歌的第一届学生,我们是最幸福的。”2016届毕业生说。
“有毕业歌,才算毕业。”拥有自己这届的毕业歌,成为每届毕业生的共同期盼。
自此,赣州三中每年都有一首毕业歌:《三年为期·南山南》(2016)、《我在三中等你》(2017)、《我们不一样》(2018)、《追梦赤子心》(2019)、《夜空中最亮的星》(2020)、《我们都是追梦人》(2021)、《和你一样》(2022)、《这世界那么多人》(2023)、《三中花又开》(2024)。
谈起这一系列毕业歌,作为毕业歌的策划编导、作词指导,最令易少彬难以忘怀的是《夜空中最亮的星》(2020)。他说,2020年是一个特殊年份,在那特殊的漫漫长夜里,他驻留学校几个月,想着家人、念着学生,仰望星空,与星星对话:“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看清那奔跑的人,前进的执着和艰辛……”《夜空中最亮的星》(2020)也成为师生对那个特殊时期永久的印记。这首歌被推出后,一天之内点击率超过50万,被相关媒体推送后,印刻在更多人的脑海里。
大礼献给十八岁
今天是2019年5月4日,这一天承载着许多重要的意义。一百年前的今天,有志青年们涌上街头为国家振臂高呼;一百年后的今天,同学们正站在时代的潮头急流勇进。
百年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今天,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齐聚一堂,共同举行高二年级学生十八岁成人典礼……
这天上午,赣州三中田径场人山人海,成了沸腾的海洋。高二年级全体师生和家长3000余人聚集在这里,组成27个方阵,共同参与“感恩”“责任”“追梦”三个乐章活动,共同见证以“追梦新时代,奋斗永青春”为主题的赣州三中第四届十八岁成人典礼。
易少彬牵头策划并主持了这场学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多的大型集会,让师生和家长有了满满的仪式感、获得感、幸福感。
“十八岁,少年豪情震天宇;十八岁,壮志凌云贯九霄。傲立天地,铭记我们的成人时刻;仰望国旗,立下我们的无悔誓言。”高二(1)班学生刘衍东的成人宣誓领誓,声如洪钟,响彻云霄,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当我给女儿戴上成人帽时,当女儿给我90度鞠躬时,当我和女儿相赠信件时,当女儿与我拥抱并说‘我爱你’时,我忍不住流泪了。”高二(1)班学生黄家乐的妈妈在微信群里留言。
“十八岁的生日蛋糕、十八岁的生日愿望、十八岁的生日礼物,是那么特别、那么有意义。”高二(21)班学生罗霏鋆在日记里写道。
“成人礼上的三鞠躬,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向父亲鞠躬,也是第一次看见父亲流泪。这一刻,我已然长大。”高二(26)班学生刘梓涵在作文中坦露心迹。
“全场3000多人,井然有序入场,有条不紊退场,这是规则教育!每班蛋糕上写着孩子名字,多么用心啊!这是爱的教育!”高二(19)学生李彦良的家长说。
…………
“第一次组织这样大型的集会,一切付出都值得。”作为这项活动的主要策划者、组织者,易少彬没有用更多的语言表达感受,因为一切都浓缩在他要让学生“留下有影响的东西”和“刻在脑海里的东西”的追求里。
赣州三中举办的“十八而志、热血青春”成人礼,再次让这所老牌名校焕发青春活力。
继成人礼之后,易少彬负责的祭孔子、远足等仪式感满满的德育活动一个接一个地开展起来。现在,这些活动都已成为这所老牌名校励志教育的新品牌。
“组织上安排的工作,易少彬总有创意;师生和家长的需求,易少彬总是铆足干劲去满足。他犹如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引得周边群星闪耀。”赣州市委教育工委委员、赣州三中党委书记罗招荣说出了师生的共同心声。
教育重在塑造灵魂
易少彬
教育,是一场爱与责任的修行。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我愿用爱心化作阳光雨露,滋润他们成长。在教学中,我努力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无限潜能。面对困惑,我耐心引导;面对挫折,我给予鼓励。我相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灵魂。我愿坚守初心,陪伴学生走过每一个成长的瞬间,见证他们绽放属于自己的绚烂光彩,让教育成为生命中最美好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