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誓言

作者: 陈艳伟

爱的教育誓言0

“您教我一年,我记您一生。”这是2024年毕业季,李懿龙发在微信朋友圈的一句话。

李懿龙是谁?他为何对“您”如此真情表达?

李懿龙是九江金安高级中学2024届毕业生,他所称的“您”正是他的班主任张丽群。

炎炎夏日,记者走进九江金安高级中学,探寻李懿龙所发微信朋友圈背后的故事。

通过与一位位师生的对话,记者了解张丽群从普通教师到副校长、然后卸任副校长到普通教师的点点滴滴,所有这些都汇聚成一个个以爱化人的动人故事。

“教育是爱的事业,要爱学校、爱教师、爱学生、爱自己、爱亲人。”张丽群从教36年的这一感悟,正是她的教育誓言。

有一种爱温柔如水

九江市浔阳区滨江东路228号,正是九江金安高级中学所在地。这里,距离长江不足1公里。或许是已经爱上了长江水的味道,1988年从九江师专毕业至今,张丽群一直在九江金安高级中学任教。虽然有多次离开学校的机会,但她依然选择坚守。她说,自己愿意像不远处的长江水一般静静流淌。

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了九江市柴桑区税务局一级行政执法员吴思庭。作为张丽群的学生,她一考上公务员便回母校向张丽群报喜。

吴思庭至今还记得高一时的第一堂课,张丽群对他们说:“我叫张丽群,是你们的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你们可以不称呼我‘老师’,叫我‘群主’就可以。”顿时,吴思庭和其他同学就感受到张丽群的随和、平易近人。

相比吴思庭这名温柔女生而言,作为体育特长生的李懿龙,自2023年9月转入张丽群任教的班级,就被贴上“有个性”的标签。

张丽群与班级学生约定:如有违规违纪,就要离开班级。“有个性”的李懿龙,因为与同学发生矛盾动了手违反约定,意味着李懿龙要离开班级。他哭着向张丽群道歉。“他的体育专业成绩不错,如果文化成绩跟不上,未来不知何去何从。”考虑到李懿龙父母都在外地,情况特殊,张丽群选择原谅他。

自那以后,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张丽群对李懿龙都无微不至地关心。渐渐地,李懿龙从张丽群的身上感受到了沉甸甸的母爱。之后的微信对话,他对张丽群的称呼也由“群主”变成了“干妈”。正是因为张丽群的关心关爱,李懿龙如愿考上了河北体育学院。记者在采访时,李懿龙正好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泪水在张丽群的眼眶里打转。

在学生张添诚的眼里,张丽群就像母亲一般。作为体育特长生,他曾一度不愿走进教室上课,总以生病为由请假。细心的张添诚发现,虽然有的同学违反了约定,但张丽群总会查明真相并找到契机,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然后赶快回归课堂。“她总是不放弃我们班上的任何一个同学。”张添诚感慨地说。

用学生许泽麟的话说,张丽群曾一度“骚扰”他。原因是他白天打篮球训练,晚上又爱在网吧玩游戏。“我和‘群主’约定每天早上一定要到教室参加早读。”可是,他早上起不来。张丽群就天天到许泽麟家敲门,直到把他敲醒,而后看着他把带来的一大盘饺子吃完才放心。“临近高考的时候,‘群主’帮我复印了各学科的复习资料让我背。”许泽麟咬牙坚持,终于如愿考取吉林体育学院录取。

张丽群担任分管政教工作的副校长时,薛慧敏从事政教工作。而今,薛慧敏接替张丽群成为分管政教工作的副校长。十余年的工作交往,薛慧敏对张丽群非常了解。“从她和学生之间的称呼就可以看得出她对学生的爱。”薛慧敏说,张丽群称呼学生有的是姓名里的一个字,比如“涛”“宇”等,有时候称呼学生“宝宝”,而学生称呼张丽群则都是“群主”“干妈”。“她对学生的爱有着水一般的温柔。”薛慧敏如此评价张丽群。

有一种爱叫“燃烧自己”

“我觉得,张老师一直在‘燃烧自己’。”张丽群曾经的学生,如今已就读于江西科技学院的胡艺祯说,她上高三时特别紧张,有时候手拿起笔都会发抖。“‘群主’总会细致入微地观察每名学生的状态。”在张丽群的开导下,胡艺祯找回了学习状态,如愿考上了大学。“人生难得遇到良师,遇到她是我的幸运。”胡艺祯如此感慨。

薛慧敏记得,有一次张丽群生病了,由于调课比较难,她见到张丽群在输液室一边打点滴,一边批改作业。2020年,张丽群的腿受伤了,医生要求她静养,但她放心不下学生,仍然每天坚持坐着轮椅给学生上课。

与记者聊起张丽群,就读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代健仁用“张弛有度”评价自己的高中语文教师。不论是课堂上读她和其他同学的作文,还是一起外出研学,代健仁认为,“群主”和他们的心都在一起。“我哪怕和爸妈吵了架也会想着跟‘群主’说。”在她看来,不论什么事,只要和张丽群说,心里都会得到安慰,也会得到好的建议。

“张老师的状态始终是向上的,而且特别虚心。”语文教师刘倩用“竹子”来形容张丽群。在她的眼里,张丽群不是把教师当作职业对待,而是当作事业干。

1997年,刘倩到九江金安高级中学任教。“一到学校,我师傅和我说,要我多向老教师学习。”刘倩记得,在校园里遇到也是任教语文的张丽群,便提出想去听她的课,张丽群回应说:“随时都可以。”两人说好下一节课就去后,刘倩便拿着凳子往教学楼走,老远她就见到张丽群站在教学楼一楼等着她。自那以后,张丽群也经常去听刘倩的课。张丽群有个习惯,每次上公开课都会戴一块表,既计时也抠教学细节。“张老师总能找到我的优点,既教了我很多教学方法,也给我支持和鼓励。”刘倩说,张丽群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是无私的。

教师蔡灿萍与张丽群一起共事26年。她形容张丽群就像“警察”。“只要有困难,我们就找张老师。”在蔡灿萍看来,张丽群不仅用真心爱每名学生,也关心身边的每位同事。“她爱人可以说是学校的‘半个职工’。”蔡灿萍笑着说,无论哪位教师有事来找张丽群,大部分时间都是她爱人开着车来给大家当司机。

教师江丽君说,从2017年起,她开始与张丽群搭班任教,频繁的接触,使她对张丽群有了更深的了解。“她当了多年的副校长,但她始终以平等的姿态对待我们,尊重每个人。”在江丽君看来,张丽群的这种平等和尊重给了她自信,也给了她探索的勇气。

在教师王莲的眼里,张丽群是一个很温暖的人。2023年,她俩一起搭班教体育特长班。“因为大部分学生早上都去参加体育训练,也有学生留在教室早读,哪怕只有一名学生在,张老师也会在教室里陪着。”王莲说,张丽群似乎没有办不好的事,无论哪个学生有任何事,只要给她发一条信息,她都会想方设法去帮助。

学生宗明波如今已是华中科技大学的“直博生”。张丽群和他是邻居,又是他的高中语文教师。他清楚地记得,高中三年时光里,每天放学路上,只要见到宗明波,骑着自行车的张丽群就会停下来,推着自行车与他一路聊着走回家。“小学和初中,我的阅读量太少了。”他说,在张丽群的鼓励下,他在高中时的阅读量不断加大。那时又遇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宗明波和其他同学只能在家里做模拟试卷。“张老师每次给我试卷的批注都是三四百字。”这些批注,让他的语文学习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宗明波还记得,弟弟宗明涛读高三时,由于过度紧张,整天睡不着觉。张丽群得知后,一方面想尽办法帮宗明涛控制情绪,另一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起辅导宗明涛。“她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每名学生铺路。”正是如此,宗明涛如愿考上了军校。

有一种爱传递着爱

张丽群认为,爱可以相互感染,更可以传递。

“张老师爱学生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情绪。”教师严忠平给记者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年寒假,张丽群到宗明波、宗明涛家做家访,得知兄弟俩都想着“出去玩没意思,还是在家刷题好”,怕他俩心弦绷得太紧,她便提议“次日我带你俩去八里湖看鸟”。正是因为张丽群始终关注、关心、关爱学生,也深深地影响着严忠平。“如果按已毕业的学生寒暑假来校看望老师的数量计算,排第一的肯定是张老师,排第二的就是我。”严忠平的言语里透着自豪。

高中时代,吴思庭最喜欢张丽群的课,尤其是每学期的“跟着课本去游学”,江西省内的井冈山、庐山西海、鞋山等地,张丽群都带他们去过。“这种玩中学、学中玩,让我们都爱上了语文课。”吴思庭记得,那时候,他们每个人都担任了班干部,成为班级的管理者。正是高中时的培养,让她进入大学后,发起创立了“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取得不错的成绩,她也由此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回忆起高中生活,江西农业大学学生刘春桥的眼里放着光。“‘群主’更倾向于对个人能力的培养。”高中三年,刘春桥和班上的学生都享受过站上讲台的别样体验。张丽群让每名学生从《古文观止》中选一篇文章,自己做课件、自己上台讲。“我还加入了辩论队,这些对我的大学生活来说是非常好的积累。”刘春桥说。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生李翔旭性格腼腆。他说,上初中时,他连上讲台都非常抗拒。“高中时期,张老师改变了我。”他记得,在张丽群的指导下,他做了一本小册子,记录着各种好词佳句。“进入高三后,我的作文水平疯涨,感觉真的好爽。”李翔旭说,如今步入了大学校园,但依然怀念那段美好时光,依然保持着高中时代的很多好习惯。

点滴之爱,汇聚成海。“我会继续用最真的爱,去爱学校、爱教师、爱学生,将爱传递给每名师生,用爱的行动践行我的教育誓言。”张丽群坚定地说。

教育需要真爱

张丽群

教育的秘籍是真爱。真,即真诚和真实;真爱,即共存和共鸣,具有可感性、传递性。

爱的教育需要有满腔的热忱。只有真爱,才有沟通。要让学生从我们的目光中读到信任,从我们的呼吸中感到温暖,让每天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他们的世界。

爱的教育需要有足够的智慧。管理学生绝不是“征服”,而是“双向奔赴”。要捕捉教育的时机,深耕自我、尊重学生、把握分寸,才能帮助学生保持应有的姿态。

爱的教育需要有开阔的胸襟。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如果我们常常摇摆、迟疑、退缩,怎能培养出坚定、果断、勇敢的青少年?所以,要学会在阻力中稳住自己,从身体到精神的贯通,让教育的身姿挺拔。

为了教育这份追求完美的事业,我会用心、用情、用力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