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舞动展新姿,畲族之花正当时

作者: 胡小荣 郭卫东 邹泽明

笙歌舞动展新姿,畲族之花正当时0

案例背景

洞头乡畲族中心学校,地处少数民族畲族聚居地,是会昌县东部边远山区的一所民族学校,也是洞头乡唯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学校小学部一至六年级6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74人,初中部3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41人,全校共有学生315人,其中畲族学生113人,占比35.9%。学校呈现班级多、规模小,畲族学生占比大的特点。

随着学校生源不断流失,偏僻的地理位置不仅制约了学校发展,也让教育一度陷入困境,学校规模日渐“迷你”,逐渐“瘦身”成一所名副其实的“袖珍学校”。如何改变这种“村空”“乡弱”“城挤”的现状,把一所面临空巢的学校办出特色,留住人、吸引人,值得深思。

案例描述

畲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尊重和保护畲族的文化和传统,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更是肩上之责。责任督学联合学校领导经过反复走访,决定以本土资源为依托、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办学理念、以传承畲族文化为己任,打造畲族文化基地校,制订了一系列的可行性方案。

校园内建造民族文化长廊。学校楼道、围墙、灯柱、校标、石头等皆融入畲族文化元素,让每面墙、每块石头会说话。用图片、文字、实物等方式展示畲族文化的起源、民俗和新貌等内容,从人文、历史、民俗、时代发展等方面集中展示畲族人的发展历程,以及畲族民俗文化和农耕生产、生活情况。

外出观摩学习民族特色文化。学校定期分批组织学生赴联班第、苞茂第、灰水米粿坊等,参观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古民居,通过室内布展、陈列再现畲族先民生活、生产场景,传承耕读文化。

建造畲族文化展示厅。编写以畲族简史、畲族风情、畲族典故、畲族山歌、畲族名人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读本《魅力畲乡》。学校常态化开展少年宫读书、手工制作、摆字龙灯、斗笠舞、竹竿舞等活动。学生还经常体验踩高跷、龙接凤、采柿子、赶野猪等畲族运动。

开设畲族文化拓展课。学校聘请县非遗传承人,每周固定时间到校指导学生开展畲歌畲语、彩带编织、畲族体育等活动。通过畲族文化拓展课程教学,促进畲族学生做到“五个一”(会唱一首畲族歌曲、会说一些常用畲语、会讲一个畲族故事、会跳一支畲族舞、会一项畲族体育项目),跟着非遗传承人一起编织畲族彩带、品尝畲族美食。学校积极开设以“畲乡文艺”为主题的经典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将民族文化课程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是洞头乡畲族中心学校的名片。

近年来,学校每届九年级毕业生都成了当地畲族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为洞头乡每年成功举办民族文化旅游节输送了大批人才,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誉。如今,学校得到社会认可和家长信任,转出的学生明显减少,生源逐渐稳定。一根根小小的竹竿、一顶顶古老的斗笠,挑起了保护民族文化的重担,舞出了学校活力,打造了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成功的案例,也带给我们很多启迪。

案例反思

挖掘本土资源、拓展地方课程。广袤的农村有无穷的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生动活泼地开展民族教育,培育师生民族情怀,为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融合服务,唱响民族文化教育品牌,打造畲族文化传承特色学校。让当初小而差、小而弱的乡村学校,成为小而精、小而优并具有吸引力的学校,助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学校名片。洞头乡畲族中心学校将畲族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培育了多才多艺、有自信心的畲族学生,为乡村学校教育探索提供了一条新路径。畲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一颗闪耀的明珠,是畲族人引以为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洞头乡畲族中心学校开展畲族文化教育,把畲族文化精髓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践行时代赋予的保护优秀畲族文化的历史使命。洞头乡畲族中心学校的探索和实践,是会昌县畲族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浓墨重彩一笔。事实证明,选择适合当地民情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这或许是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出路。

精准把脉,开具良方。作为一名责任督学,不仅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光,还要有解决问题的智谋。要为学校的发展做好服务,客观分析和对待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把督导过程作为服务学校、助力学校发展的过程,为学校问好诊、把好脉,当好“保健大夫”,提出“金点子”,开出“良药方”,帮助学校反思问题、诊断症结、厘清思路、谋划对策,为学校发展提供智力服务。责任督学要有主人翁精神,与学校领导一起集思广益,开展解决问题的“破冰行动”。洞头乡畲族中心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督学为校提供智力支持的成功案例。

切口虽小,文章很大。责任督学在督导推动学校工作的改进中,要引导学校结合国情、校情与学情,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更深刻领会教育的初衷本意,进一步健全“五育并举”点、线、面、体的框架体系,完善措施让学校的“五育并举”成为可持续的一项常规工作。专业成长永远在路上,责任督学要把教育督导的要求落实到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中去,切实做到了解情况突出一个“真”字、查找问题突出一个“细”字、分析问题突出一个“透”字、提出意见突出一个“准”字、解决问题突出一个“帮”字,督出实效,导出成绩。责任督学要躬耕力行,做到“督”有力、“导”有方,工作见行见效。◆(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教科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