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教育不仅仅是“光盘”

作者: 徐剑 吴维煊

[摘 要]杜绝餐食浪费的光盘行动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减少餐食浪费,为了培养学生敬畏粮食、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很多学校都出台了有针对性的餐桌上的“光盘行动”措施,对减少餐桌上的浪费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餐桌上的教育并非仅仅是“光盘”那么单一。学生食堂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也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如何挖掘餐桌上的教育元素,让校园内的餐桌上不仅有饭菜的香味,也有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味、教育味,是学校教学与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饮食文化、食育资源的利用、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多角度探索餐桌上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关键词]就餐;餐桌;光盘;就餐管理;教育资源

近些年,杜绝餐食浪费的光盘行动不仅是社会经常热议的话题,也是各所学校高度重视的教育内容。为了减少餐食浪费,为了培养学生敬畏粮食、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各所学校都出台了有针对性的餐桌上的“光盘行动”措施,对减少餐桌上的浪费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餐桌上的教育并非仅仅是“光盘”那么单一。每个人每天花在吃饭上的时间平均要在一小时左右,也就是说在人“醒着”的时间段里大约有1/16左右的时间是在用餐,因而,如何用餐就不仅仅是吃饱、吃好、不浪费那么简单。对学校而言,就餐不仅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就餐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餐管理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很多学校将就餐管理的重点只放在让学生吃饱、吃好、不浪费上,至于就餐环节蕴含的其他教育要素,却被很多学校忽视。

一、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的餐桌上的教育

在就餐时间走进中小学食堂,看到的场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快”。学生们一路小跑来到食堂,快速把饭吃完,吃完转身就走,看不到吃饭时应有的轻松愉悦,更看不到餐桌上的教育。很多学校食堂采用“包餐制”,6~8人一桌,学生到达餐厅前,食堂工作人员已将饭菜分好,学生到餐厅后坐下就吃,匆匆忙忙十来分钟,吃完就走,餐桌上的教育元素被很多学校忽视。

(一)重视“光盘”却对餐桌礼仪教育重视不够

很多学校重视“光盘”行动,在拒绝浪费上做得很好,但对餐桌礼仪重视不够。因为缺乏引导,部分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餐桌礼仪知晓不多。有些学生吃饭时坐相不雅,坐姿不端正,例如:叉腿、抖腿、乱伸腿,将一条腿翘在座位上,蹲在凳子上吃饭;吃相不文明,例如:狼吞虎咽旁若无人,吃饭时吧嗒嘴,嚼食物时不闭嘴,喝汤时发出很大的吸溜声,嘴里有饭时还在乌拉乌拉地大声跟别人说话;同桌就餐的同学之间讲话不文明,例如:就餐时大声讲话,用筷子指着讲话对象,随便对他人的就餐情况进行评论;对生理现象的处理不文明,例如:咳嗽及打喷嚏时没有捂住口鼻,放屁时没有对声音进行控制等。

(二)餐具使用的文明程度不高

餐具使用的文明程度不高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学生方面,部分学生先于其他同学到自己所在餐桌坐下后,在等其他同学的时间里,用筷子敲碗盘,将筷子立插在米饭中,或同桌就餐的同学之间相互扔筷子和汤勺。在吃饭的过程中,餐具的碰撞声此起彼伏,没有轻拿轻放餐具的习惯。食毕,每桌餐具都是凌乱放置,没有将餐具摆放整齐、折叠好餐巾的习惯。很多学校使用铝制餐具,一学期结束后,几乎每个餐具都凹凸不平。二是食堂服务人员,由于每个餐桌结束用餐有几分钟的时间差,服务人员在整理餐桌时忽视学生的存在,动作较为粗鲁,发出很大的餐具碰撞声。在学生眼中,学校里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是老师,食堂服务人员忽视自身的教育职责,对学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三)食物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吃进嘴里的食物,里面有社会资源的投入、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无数人的汗水。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学生餐被高度重视,很多学生享受着免费的午餐,还有部分学生餐费全免。因而,用餐时应心怀对自然造化、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感恩之心,敬畏食物、文明用餐。但在部分学校,强调“光盘”时,浪费现象明显减少;强调不够时,学生对待食物的态度是粗鲁的,有些学生不能按需取食,而是取得多、吃得少,没吃的饭菜慷慨地倒掉。在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中,流行一种“共识”,不管吃什么都要剩下一部分,剩得越多,越能显示出人的“精致”。由于学生食堂浪费现象较为普遍,泔水的产生量较大,很多学校在开学初都会进行泔水招标,将泔水卖给养猪户。

(四)缺少“光盘”之外餐桌上教育元素的挖掘

从文化角度而言,很多中小学餐桌,除了拒绝浪费的“光盘”,基本没有其他教育要素。虽然有些学校要求班主任及管理人员与学生一同就餐,但这种安排的重要目的只有一个,即安全就餐,不要在就餐时出事。教师及管理人员在学生就餐时大多是在巡视,基本不和学生同桌就餐,很多学校都有专门的教职工餐厅,教师吃小灶、学生吃大灶。由于餐桌上缺少一同吃饭的教师,能在餐桌上进行的文化及教育活动较少,例如:很少有针对食物的来源、美食的烹饪方法等餐桌上食物的本源问题引发的多角度、深层次的对话。由于学校对就餐时学生间的“闲聊”重视不够,没有给同学间、师生间餐桌上的交流留下空间。

(五)缺少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尊重与感恩

在每所学校,学生们大多能做到见到老师问好,但向食堂工作人员问好的现象却不多见。在就餐时,学生不小心把饭菜洒在地上,工作人员过来打扫,大家都会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很少能听到一声谢谢。学生们在夸赞食物的美味可口时,很少能想到向厨师道一声谢。无论饭菜多么可口、食堂环境多么温馨、各项服务多么周到,在学生心目中都是理所当然的,缺少对食堂工作人员的感激感恩之心。有些学校认识到培养学生感恩食堂工作人员的重要性,但却以专门性活动的方式开展,在规定的时间与地点,用隆重的方式,让学生对工作人员说声谢谢,但对活动过后的感恩行为重视不够,致使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见到为自己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说声“谢谢”的习惯。

二、如何最大化挖掘餐桌上的教育元素

餐厅,是学校教育场所之一。餐桌上的教育,是提升学生文明程度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学校管理中,每天有一个多小时是花在用餐上,必须要在就餐管理上动脑筋,最大化地挖掘餐桌上的教育要素,让校园内的餐桌上不仅有饭菜的香味,也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味、教育味。

(一)对餐桌上的教育应给予高度重视

从教育资源角度而言,校园里,一草一木都蕴含着教育要素,是一个处处皆教育的场域。对于容纳全校学生就餐的餐厅而言,学生们要一天三次来到这里,每天要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在这里度过。从时间维度上,在餐厅这一学生来的次数较多、待的时间较长的重要场域里,不仅要让学生们得到满足生命成长的食物及营养,还应从教育资源利用角度,让学生得到精神层面的给养。所以,要高度重视餐厅在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要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营养餐,还要大力挖掘餐厅里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吃到营养餐的同时,也得到润物无声的教育熏陶。

(二)把教师陪餐制度落实到位

餐桌上的教育做得如何,与教师陪餐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陪餐,每个学校都在搞,但很多学校的教师陪餐只限于班主任或其他教师在学生餐厅里转一转,真正跟学生同菜、同价、同在一个餐桌上吃饭的情况并不多。这样的教师陪餐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自然就没有餐桌上的教育。如何把教师陪餐中的教育资源挖掘出来?

1.取消教师餐厅

师生同桌吃同样的饭,这样的学校并不多。大多数学校都有教师餐厅,而且教师的餐食与学生的是不一样的。师生不在一个餐厅就餐,会产生很多误会,例如:教师们是不是在吃小灶?老师吃饭花没花钱?如果老师吃饭不要钱,是不是吃的学生的伙食费?所以,取消教师餐厅,让教师与学生在一起同价、同菜就餐,不仅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也有助于食育文化的构建,还让学校多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载体。

2.每张餐桌上都要有教师的专属位置

教师陪餐时,不一定非要将某个老师固定在某个餐桌上,只需根据教师就餐人数在每个餐桌上留一个以上教师的专属位置,让教师们自由选择餐桌。这样的安排有助于让学生们在就餐时与更多老师有交流,有助于学生们在不同的老师身上捕捉到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也能让教师们通过就餐了解更多的学生都在想什么,有助于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育。

3.将食堂当成课堂

当教师们与学生同桌就餐时,边吃边聊中师生双方相互启迪收到的教育效果比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进行的刻意的教育要好得多,很多微小的细节会对学生形成较大的影响。所以,教师们在与学生同桌就餐时,不要仅限于“在一起吃顿饭”,而应以“把食堂当成课堂”的理念,敏锐地找到边吃边聊的话题,让教育在餐桌上自然而然地发生。

(三)餐桌上教育的内容

餐桌上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健康教育、礼仪教育、饮食文化熏陶、节约粮食等四个方面。

1.餐桌上的营养健康教育

营养健康是学校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很多学校都在教室里运用各种教学辅助设备开展形式多样的营养健康教育,特别是多媒体的使用,各种仿真技术让学生隔着屏幕也能获得很多营养健康的理论知识。但是,教室里的营养健康教育不具有在场性及具身性,教育效果肯定不如跟食物零距离时产生的切身感悟。餐桌上的营养健康教育包括:(1)食物的分类及各类食物对身体健康的作用;(2)主要食材的营养成分及产生的热量;(3)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营养搭配?如何均衡吸收食物中的营养;(4)如何以科学饮食角度杜绝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

2.餐桌上的礼仪教育

餐桌上的礼仪教育包括:(1)就餐时如何入座和离席;(2)坐相要雅、吃相要文明;(3)衣着打扮得体,就餐时穿的衣服应与就餐氛围协调,而且不要在就餐时脱衣解带;(4)不在餐厅随地吐痰;(5)在餐桌上不交头接耳,不喧哗打闹;(6)肢体语言要得体,就餐时不要绷着脸,不要瞪眼睛,在轻松的表情下还要注意就餐时双手如何摆放,如何拿放餐具才能将餐具间的碰撞声减到最小等问题;(7)不坐在桌子上或蹲在凳子上吃饭;(8)吃饭时间如果要与他人交流,声音要尽量放低,不在餐桌上谈论令人不愉快的话题,更不要说令人作呕的话;(9)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怄气,万一不禁,应立即对边上人说声对不起;(10)餐具使用要文明,如何用筷子?怎么使用汤勺?如何夹菜?处理好这些细节,提升人的文明程度。

3.餐桌上的食育文化熏陶

饮食也是文化,餐桌上不仅要有以“食”为媒的教育,也要有以“食”为媒的文化,餐桌上的食育文化熏陶包括:(1)通过深度了解食材是怎么产生的?食物是怎么加工的,让学生尊重和敬畏食物;(2)不浪费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在饮食过程中涵养感恩之心;(4)了解餐食加工过程中的科学原理,能够从美学欣赏的角度挖掘餐食中的美学价值;(5)让学生掌握烹饪技能,深度挖掘饮食文化中的劳动要素,把烹饪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

4.将餐桌上的浪费降到最低

部分学生存在这样一种意识,认为餐桌上的食物都是自己家长花钱买的,或是国家划拨专款给学生的福利,造成的浪费与其他人无关。食物是就餐人花钱买的,但生产食物的资源是社会的,这一点必须让学生清楚。学校处处是教育,一定要将校园里餐桌上的浪费降到最低。让学生养成吃多少、取多少,不挑食、不浪费,尊重食物的好习惯。食堂方面要精准估算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对食物的需求量,在餐食制作及售卖时,要有小分量饭菜,例如:半两米饭(或半两馒头)、半份菜等,既要保证学生吃饱、吃好,也要防止食物分量过大过多造成浪费。

(四)保障用餐时间,为就餐时的交流提供平台

有的中学,特别是毕业班,留给学生的用餐时间只有十来分钟,学生必须来去匆匆,快速吃完,状态非常紧张,在餐厅里看不到一点正常吃饭时的轻松及享受美食的愉悦。从健康角度,要保障学生每顿饭有不低于20分钟的用餐时间,让学生用正常的速度把饭吃完;从文化角度,就餐时间是人身心最为放松愉悦的时刻,不仅要吃饱、吃的营养和舒服,还应保障用餐时间,满足学生短暂交流的需求。

1. 吃饭时,学生是放松的,这是学校层面了解学生真实想法的最佳时间节点。校长、老师与学生一起用餐时,应将校长、老师均匀分配到学生中间,在和学生一起用餐时,用适当且无拘无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以及对学校其他方面的想法与诉求。